合作社≠一般企业

2009-08-24 02:29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29期
关键词:企业法人营利法人

秋 风

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及乡村社会的性质,很多人希望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方式组织起来。因而,各地都出台了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规、政策,但现实中,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却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两年了,但合作社优惠政策的落实依旧遭遇部门协调难题,这是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应当说,合作社这样的组织古已有之,但其大发展应当是在十九世纪的欧美,其时形成了声势颇为浩大的合作社运动。在合作社运动中,可以看到两大类型的合作:主要由农民资格的生产者合作社,及主要由非农业人口组成的消费者合作社。目前各地政府鼓励发展的,正是前一类合作社,这类合作社的目标是以某种合作的方式销售农产品,有的时候,也共同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甚至农户所需的消费品。

合作社形成的潜在动力是农民自发的合作倾向。与城市人口的生产、生活形态大不相同的,每个农户像企业一样经营,每个成年农民就是企业家。他必须仔细地安排家庭的生产、经营、消费活动。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就会进行某些合作,比如在农忙时互相帮助。随着现代市场秩序扩展,农民必须在远距离市场中与来自城市的大型企业打交道。从农民角度看,其谈判能力较低;从城市企业角度看,与每个农民打交道成本也太高。因而,这个时候会在城乡之间形成某种组织合作的交易管道,它或者采取一般企业形态,即由专业农产品营销公司收购农民的产品再向外地出售;或者农民自己组织起来,一方面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提高谈判能力。

因此,自从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农户个体经营之后,乡村就出现了各种形态的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只不过是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并给予法律、政策上的保障而已。

当然,不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合作社的出现也始终与社会运动有密切关系。合作社运动中所主张的合作社,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企业。对于农民来说,成立合作社是农民组织生产活动的最佳形态。具体是不是这样,农业生产通过企业形态组织是否可行,这可以讨论。但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不论从历史上还是从理论上看,合作社从一开始就有别于一般企业。似乎也正是因为这一事实,政府也给予获得注册认可的合作社以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这些优惠政策,正是由合作社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合作社毕竟不是一般工商企业。

然而,从目前的情形看,整个社会似乎尚未接受合作社这种组织形态,尤其是在中国经历过五十年代大规模强制性合作社的历史之后,人们现在已经很难理解自愿性合作社的性质。政府各个机关并未充分意识到合作社作为一种法人组织的特殊性。目前各地在执行合作社法时,往往没有区分清楚合作社的性质。

农民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处于市场竞争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按照平等原则,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通过共同经营,实现改善自身经济利益或经济地位的组织。但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却遭遇法律不同标准的尴尬地位,合作社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地位难被认可。

而我国《民法通则》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又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合作社非以营利为目的,显然难将其归入企业法人类;与此同时,合作社不具有公益性,更难将其归入非企业法人类。大陆法系传统民法学将法人分为公法人和私法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公益法人、营利法人和中间法人。但这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分类法,在我国不能作为法人登记的直接援用根据和标准。因此,应该修改民法通则,设立合作社法人的分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不突破现行法人分类的前提下,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企业对待。

猜你喜欢
企业法人营利法人
法人征订(新)
法人形象广告
全区企业法人数量稳定增长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增强打造世界领先内生动力——中国石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爱婴室上半年营利双降,收购玩具商、投资MCN求增长
非营利法人破产特殊制度安排研究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通知
国企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以地大出版社为例
社会组织的营利冲动及其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