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四隐患

2009-08-24 09:27张新民
中华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民企业发展

从华盛顿到伦敦,从G20到G2,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把中国推到了世界舞台聚光灯的中心。一个起步于三十年前的中国速度,跑出了让世界赞叹的奇迹。

但是,世界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百米赛跑,面对没有终点的征途,更应审慎而行。

财务专业出身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张新民,在日常的学院管理工作中体验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变化,同时他还用一贯严谨细致的态度看到了追跑跳蹦各种运动状态中,中国经济的一些小问题。

GDP追赶

“一季度GDP6.1%的增长速度,看似落后于8%的全年预期。但是看这一数字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周期性。经济发展一年有一个大周期,年内还有季节性的小周期。第一季度就是日常消费占据主导的小周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到了2006年、2007年,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通胀、高增长时期。对于现在的回落,张新民认为是一个正常的释放过程。即便是对于过去的突出成绩,也应该抱着理性的态度去实际分析。

“要知道我们的高增长是建立在过去小规模的经济总量基础之上的。”1978年中国GDP只有3624.1亿元,1986年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1991年实现了2万亿元的突破。

作为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GDP不仅是长长的一串数字,更是国家建设的后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

2008年8月24日,美国发布《第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中国综合国力在美、日、德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中经济实力世界第三,军事实力世界第三,科技实力世界第八,教育实力世界第十。

“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第三,但仅相当于美国的25%,人均GDP位列全球第100位,仅相当于美国的5.5%。无论从经济总量上看,还是人均GDP看,中国经济与美国的差距都非常巨大。”

张新民直言,中国经济的崛起才刚刚开始。

跑在时间前面的投资

去年年底中国“4万亿”刺激措施出台之时,赢得了世界性的一致好评。但在好评之外,张新民有额外的担忧。

“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说只拿钱出来就好了,还得综合考虑建成之后的实际使用率。”张新民再次指出了表象之下的实际问题。原本是规划在几年之后才动工的项目,现在因为扩内需保就业的压力,提前启动。几年之后,项目是完成了,但后期的维护成本和使用情况,又将是一个新的问题。

“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山西太原就开始修建宽度为70米的迎泽大街,但是以当时的实际需求来说,用得着那么宽的街道吗?”

一边是提前建设带来的结构性闲置问题,一边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社会发展与稳定问题,“摆在政府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张新民说。把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留给未来,选择当下利远大于弊的投资,只是一种无奈中的办法。

“成本效益关系着社会整体的稳定,领导也必须考虑现实问题。”

跳的筹码是资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尽管眼前金融危机的乌云还未散去,但在资本的虚拟泡沫破裂之前,资本对于实体经济的提升作用,让我们无法忽视。

张新民将企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企业的生存期,这期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和市场。市场就是营销,如何培育客户的忠诚度,让消费者的概念里没有别的选择。最好的途径就是打造品牌的差异化。”

经过了生存期考验的企业,开始进入发展期阶段。此时面临的头等大事是资本运作,因为我国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单凭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资金是远远不足以支撑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因而如何利用市场平台进行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企业才可以轻装上阵,做大做强,形成品牌的实力积累。

同时,一家企业的性格也决定着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

“发展快的企业一定不是内部管理得非常好的企业。”张新民对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主任朱武祥的这句话记忆犹新。因为企业一旦在内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做得十分精细,实行严格控制,必定迈不开大步向前走。

如何有效地控制管理强度,如何让资本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每个企业领导者都希望能找到最佳答案。

蹦到世界第一

2008年,中国银行业的漂亮成绩算是给这个黯淡的年报季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税后净利润5834亿元,同比增长30.6%;全行业利润总额、利润增长和资本回报率等指标名列全球第一。

“我国银行业的突出表现是有目共睹的,在银行利润增长的背后,广大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缓解。”

张新民说了一个现实令人惋惜的例子。东北有一家规模不错的制药企业,企业各方面发展得都很好,盈利能力好,负债率也不高,产品前景广阔,销售渠道畅通,但就因为私营企业的身份,所以银行审批的授信额度十分有限。

“银行的钱为什么不能充分流到市场需要的地方?体制内的责任,决定了其将优先选择相对稳定有保障的信贷对象。”张新民说,这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完全放开,局面可能更难以预料。

企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排名取决于两点:一是国家层面的科技发展战略,二是企业层面的科研投入。”

前几年,我国把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彩电与汽车的项目研究中,海尔的“G5科技”曾经轰动一时,但却只是玩了一把数字彩电的概念,没有真正实现技术上的突破,难以形成持续的市场影响效应。

“概念终究是无法长久的。”张新民感叹道,“在企业的研发投入上,做得比较好的还是华为,全年投入研发的经费占总销售额的10%,成为当之无愧的企业代表。这也是华为一直在国内外都做得不错的原因。但中国又有几个像华为这样舍得研发投入的企业呢?”

民族品牌不一定有科技含量,但一个民族一定要有科技战略。

(摘自《英才商业杂志》)

猜你喜欢
新民企业发展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区域发展篇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