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绒占堆
在偏远封闭的广大西藏农牧区,歌舞等文化生活是普通人娱乐自己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的今天,人们更期待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希望愉悦人生,实现精神上的更大满足。因此,精神文化生活也应该成为考察西藏普通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藏人天性乐观,喜歌好舞,尤其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作与劳动的时候,不仅希望丰收,还要收获快乐。这些年来,西藏各地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青稞多了,酒坛满了,人们的饮酒之风更加盛行。我们多次看到,即便是一年最关键的秋收季节,林周县春堆村等许多地方的村民下地也要带上青稞酒,边收获,边喝酒,黄昏未近,人们就放下了劳动,聚到一起,时而饮酒高歌,时而载歌载舞。
我们的研究队伍中,个别身受农耕文化影响又初次见到这种情况的汉族学者,对此现象显得有些惊讶,因为在内地汉族农村社区,秋收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刻,人们会全力以赴的收获,不可能像藏人一样放下劳动,在农田里用歌舞愉悦自己。为此,曾问了许多藏族老农过去的状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告诉我们,旧西藏时期,绝大多数农户没有耕地,只能为主人收获,那时连肚皮都填不饱,更别谈在田间地头饮酒助兴。人民公社时期,虽然收获是自己的,可公社化的劳动是大集体劳动,鉴于公社严明的劳动纪律的约束和更多“工分”的诱惑,这样的情况很少。改革开放以后,耕地分给了农户,产量大增,收获时节大家互相帮工,一般要有青稞酒招待客人,边喝边干,酒劲上来,免不了饮酒欢歌。
由此,我们再一次看到,西藏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革命性变化给西藏的普通人带来的更多的物质收获、更多的文化生活和更多的精神满足。
在春堆村和西藏其他多数农村社区,有两项最能体现藏族传统文化的重大节日,藏历新年和望果节。新年来临时,村民们会穿上传统盛装,在家里饮酒欢歌,还常常聚集在苏州市援建的小广场里,一边开怀畅饮,一边载歌载舞,这样的欢庆要延续十多天。
望果节来临时,几乎所有农户都要带上青稞酒和其他好吃的食物,全体出动,在离村不远的草地上,支起帐篷,欢度节日。节日的主要内容除种种带有强烈宗教色彩,企盼丰收的礼仪外,就是不停地喝酒,不停地歌唱,不停地跳舞。所唱歌曲除了传统的藏歌外,大都是近十几年新近创作并在西藏流行的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歌曲,在众多歌者中间,歌声最高亢、最悠扬的就是伦珠措姆的大女儿。女儿能歌菩舞,能够对歌,即兴新编歌曲,是村民娱乐聚会的主角,更是伦珠措姆的骄傲。
村民们在一起所跳舞蹈,除了传统的“果谐”和踢踏舞外,还要换上具有康区特色的藏装,跳“康谐”和“安多谐”。草地上还有一些年轻人会乘着酒劲,随录音机里强烈和快捷的旋律,跳起迪斯科,新奇的舞姿会引起旁观者一阵又一阵的哄堂大笑。望果节的最后一天,会有一场精彩纷呈的传统赛马会将节日推向高潮。
还有一件事情特别能体现藏族传统文化,那就是藏人对生的轻描淡写和对死的极端重视。
在春堆村,人们对自己的生日无动于衷,可一旦有家人去世,那将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是灵魂转世的转折点,家人会竭尽家中人力与物力,对丧事大操大办。我们看到,传统的天葬、水葬习俗依然如故。人们为亡灵进行超度的各种宗教礼仪和法事活动没有变化,只是隆重程度和投入量是过去没法比拟的。
从这些传统节日和重大事件里,我们不仅亲身看到和体会到了藏族文化的延续,而且还从春堆村这些普通人的文化生活中看到了藏文化的创新、繁荣,当然还有变化。
2003年春堆村通了电,同年,中央政府在西藏进行了一项为农村贫困农户送电视下乡的活动,伦珠措姆家等本村几个相对贫困的农户得到了电视,才看上了电视。
自从有了电视后,村民们夜晚的闲暇时间就基本被电视节目所占据,普通人用更小的交易成本得到了更多的文化生活,并带来了更大的精神满足,即我们称之为的发展。用伦珠措姆女婿的话讲,就是可以睡在床上享受文化生活。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政府在西藏的各个乡投资修建了地面电视转播站,甚至为了措美县一个只有三人的乡所在地,政府都耗巨资修建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和地面电视接受系统。目前,西藏绝大多数农牧区都能够收看到中央一台、七台、十二台、西藏卫星电视台、藏文台等5个频道的节目。当然,与内地五六十个电视频道相比,西藏的农牧区虽然只能够收看到几个频道,但其中就有两个是藏文频道,其内容除各种国内外新闻外,政府还组建了专门的翻译机构,翻译了大量深受普通人喜爱的《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神话剧,以及《大篷车》这样的印度歌舞剧等许许多多国内外优秀电视剧。而许多从旧西藏走过来的老年人告诉我们,最让他们记忆深刻的是译成藏语并反映奴隶生活的巴西长篇电视剧《伊佐拉》,从这部电视剧里,他们仿佛又看到一了他们经历过的农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