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2009-08-21 07:35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实验课生物学生物

李 春

摘要:生物实验课是探究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生物实验教学中却面临很多困难。本文主要从做好生物实验课前准备、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加强指导并适时引导点拨、培养多种实验能力和提高实验技能等几方面探讨了提高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的一些做法。

关健词:初中生物学 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但常被学生们认为是 “副科”而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验课要求学生人人动手,师生共同活动,而且一节实验课通常要用多种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课堂气氛容易活跃,却不容易组织好教学。有些学生上实验课的目的常常不够明确,他们只是觉得实验课好玩,所以,上实验课时,往往不能认真地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和思考。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多种实验能力并提高实验技能呢?

一、做好实验课前教育和准备

1.在上实验课之前,应首先编好实验小组,让学生对号入座,这样可避免出现学生因争抢座位而出现秩序混乱的

局面。

2.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非常依赖于科学实验。实践环节对掌握生物学知识、科学方法、培养能力和形成科学素质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介绍生物科学、农业、医药方面的成就。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1965年首先合成的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器官移植;基因工程在人造生物、物种改良、疾病征服等领域的应用等等,这些成果地取得都离不开生物实验。既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能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和进行生物实验的积极性。

3.每学期第一节实验课都应学习实验室制度,使学生明确进到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上课应注意听讲,而且要做到爱护公物,轻拿轻放,如果用具损坏,应按制度赔偿等。同时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4.在进行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设计好板书和教案,精心设计和安排好实验课的具体步骤,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准备好实验课所需要的挂图、标本等辅助教具。

5.在学生上实验课前,教师应对实验技术操作一遍,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要有预见性,并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合理解释。

6.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训实验课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这样做的效果

比较好。

二、培养实验兴趣,激发创新动力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1)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先布置学生预习,明确本节实验的原理、目的、步骤。(2)有些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采集、准备,可增加学生的兴趣。如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让学生找来小鱼,学生都比较乐意,实验时也会很有兴趣。(3)采用各种激励措施,让每位学生都进行实验操作。改变做不做实验都一样、做不好还不如不做的现象。教师在实验中或实验后提出一些与实验过程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一种动手实验的快乐。同时,应表扬“做”的、批评“看”的,形成一种“做”比“看”好的实验氛围。

2.让学生接受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科学成果的获取除了依赖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外,还需要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释放氧气、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等实验都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让学生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在剖析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给予肯定和赞扬,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强化自信和对创新的渴望。

3.创设情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疑是创新的前提,引导学生质疑和释疑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之前,教师可安排这样两个问题:

(1)叶的颜色为什么上面比下面深些?

(2)许多叶子在落地时为什么往往是腹面朝下?

同时告诉学生,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叶的结构。问题情境可持续地激发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课堂实验教学能顺利地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正确指导学生,适时引导点拨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在实验进行中,教师会预见或发现某些学生产生的具体困难,并及时进行启发诱导性的帮助,不是替他们工作,而是使他们产生信心。这样,在某些方面水平低的学生就会迅速赶上去或不致落得太远。同样,对水平高的学生,也应当尽量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在巡视过程中,可以提出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如:实验手段和方法是否简便易行,效果是否明显;实验变量确定的原则和控制;对照实验设置的方法和目的;实验步骤是否科学,能否改变;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实验是否具有其他的途径等,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同时在实验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所扮演的是和学生平等的学习者、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有时候教师也可能从学生那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信息,反过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实验探究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四、培养多种实验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初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

1.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首要步骤。科学研究中,问题的提出和假设是通过仔细观察产生的,结论也是从实验过程中的精细、系统的观察中获得的。即使是学习课本上大量的,早已验证的生物学事实时,也同样要重视观察。如:在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的几个演示实验时,每个步骤都要仔细观察,否则,难以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

2.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综合实验能力不仅局限于实验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实验能力。它包括:通过实验获取知识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实验寻求解答疑难问题的能力等等。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动手过程中促使学生动脑。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可以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找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实验步骤中包含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在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光对绿色植物的生活还有什么影响。例如,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请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整个过程的实践者。在实践阶段,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分工明确。整个课题的完成,凝聚着每个学生的汗水,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实验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辩,对学生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传统的精神,教师应加以表扬。

3.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课外实验,如把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蚂蚁的通讯”、“观察青蛙的变态发育”等设计为课外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采集、培养所需活体生物,认真观察,写好记录,做好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评估,老师做好指导。通过这些课外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尚情操,同时使他们对生物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生物学教师应加强实验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锡鑫、张国柱,《中学生物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猜你喜欢
实验课生物学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