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2009-08-21 07:35连艳霞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

连艳霞

摘要:语文本质上来说是艺术、是审美、是生活。通过语文学习的手段,学生与作者可以发生感情上的共鸣。语文能诱发学生的真情,真情能开启学生的智慧。语文可以使学生情志共生,道德情操得以培养和陶冶。

关键词:抓文本特点发挥语文审美功能运用生活实践 塑造健康人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淡泊名利的陶渊明陶醉的大自然。通过文字陶渊明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读者,读者受到这种思想的熏陶,将不再为物质的得失而苦恼,生发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雄心气魄会激发学生不怕困、勇于攀登的积极向上的精神;苏轼虽几经挫折,却祝愿天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到了苏轼的旷达,学生又怎会再为小事闹矛盾,为自己的一点点委屈去实施报复呢?朱自清《背影》中老父亲的形象感动了多少人,牵动起多少人去回忆往事,品味父爱……

语文本质上来说是艺术、是审美、是生活。通过语文学习的手段,学生与作者可以发生感情上的共鸣。语文能诱发学生的真情,真情能启动学生的智慧。语文可以使学生情智共生。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思想品格会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所以,语文教学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利用语文教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抓文本特点,利用教材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在成长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质(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也势必影响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确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起到净化感情,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作用。

语文教材中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如: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他的爱国精神不能不给人以心灵的启迪和震撼;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这种坚强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怎能不给人强大的震撼力?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小弗朗士听课时情感上的变化,以及所有听课人悲愤和沉痛的心情,都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的熏陶。这些教材中撼人心腑的誓言、生动鲜活的情节描写对学生的感染力,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的。

语文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远大的理想。《大自然的语言》中自然界的那些奇异的自然现象会使学生对大自然、未知世界产生探求的兴趣;《奇妙的克隆》中所显示出的神奇的力量,同时又唤起了学生对人类自身的挑战。《居里夫人》玛丽对镭的执着的研究;《伟大的悲剧》探险队员对南极考察的激情与悲壮,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和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这些课文无不显示出人类对科学的追求、对全新世界的渴望。这些课文将唤起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现实意义。

语文教学能驱逐学生的虚荣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是物质上的拥有,学生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让学生读一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余则缊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俸不若人也。” 就会明白学习的成就取自于个人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条件的优劣。可见,现在学习的优越条件与作者艰苦的学习生活作对比,学生更应该勤奋、主动、努力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

二、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中学语文教材,含有大量文学作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人物形象、意境以及文中人物、作者的情感,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善恶、美丑,提高鉴别欣赏能力。比如: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皇帝的虚伪、愚蠢和骗子的狡猾演绎出一场荒唐的闹剧。学生们在写《皇帝的新装》续编时,有一个学生写道:“皇帝从此改过自新,先抓住两个骗子就地正法,勤政为民,视察民间疾苦,教导自己的子民要敢说真话,这个皇帝成为万人颂的好皇帝。”安徒生以《皇帝的新装》揭示当时社会的丑陋,学生的续写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花木兰》是一首民歌,读到这首民歌,学生们会受到美的启示。巾帼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鲜活的人物形象,会成为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散步》表现出了中年人肩负的责任。用“我”和“我”的妻子扶老携幼外出散步这件小事,以小见大,写出了“敬老爱幼”这个传统美德,给人以的美的熏陶;学习《故宫》,那种别具一格的建筑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使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激发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我还向学生推荐了《一碗阳春面》(栗良平),学生们感受到这篇小说的亲情美、人性美:母子三人在最困难的处境中坚强奋斗、互相激励,团结、向上、不屈、奋争。读后,有的学生为自己无端的与父母抗争而懊悔;也有学生为自己曾冷落同学的关心而沮丧;多数学生为自己连生活能力都没有而烦恼。总之,《一碗阳春面》使学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改变了学生的生活观念。学生阅读了《骆驼祥子》,对祥子不幸的遭遇,学生们从社会中找原因;从祥子生存的具体的环境中找原因;从祥子自己生活态度中找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国家的富强,优越的社会制度,端正的人生态度,是人生的“吉祥三宝”。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美,并在学习与阅读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航标。

三、利用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在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文学来源于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每一篇文章都是生活的总结。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行的语文教材也注意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大多都有语文综合活动课。如上七年级上册的综合活动《漫游语文而世界》时,学生们走进社会大环境中,用自己的慧眼找到了好多错别字。如“洗车打醋”,“醋”和“蜡”的字形有着相似之处,这两个字相互混淆将会造成很大的笑话;再如“鸡蛋”写作“鸡旦”,“蛋”和“旦”字音相同声调相同,但字义不同,这些字的错用都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通过生活中的错字“聚拢”,学生们从实践中感受到学习语文也要细心、严谨,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责任。

现在城里的学生对土壤的性能是一无所知,学习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时,学生只知道了赞美黄河的精神,也知道了黄河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却不知母亲河之所以有今天“黄”的原因是什么,不知人类应该怎样对待母亲河。上课前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对比:在教室有两个相同的花盆,两个花盆中一个长着花,根系很发达,另一个花盆里只盛满土。指派两个学生用同样多地水同时倒进两个花盆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怎样。等我们学习《黄河,母亲河》时,学生结合课前的“对比”知道了黄河水“黄”的原因,而且还在课堂上提出来许多治理黄河地方案。有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黄河,黄土是您的肌肤,河流是您的血液。您为了我们民族的繁衍,已不再有丰润的面庞、丰腴的体态……我要用小石子为您铺垫河床;在河的两岸植满花草,让黄土高原飘满果香……我会使大树做您的发簪,小草做您的衣裳,还您美丽,还您清澈……”这篇文章虽含有几分稚气,但已明白水土流失的原因;已明白要改变黄河,就必须改变黄河流域的植被,流露出承担净化黄河的责任;流露出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多参与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也会诱发学生的爱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每一次放假期回来,总要让一部分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点,唤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师生从家乡的风貌中感受了景色秀美,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了解了风土人情,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在课外饲养小动物,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们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塑造学生耐心、沉稳的性格。

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学语文知识为主,但语文课堂又是塑造学生健康品格的园地。利用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的思想在语文所特有的艺术特点、审美情趣、生活趣味中健康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学生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