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声乐小组课的利与弊

2009-08-21 07:35石学功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利与弊声乐教学

石学功

摘要:用声乐小组课这种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个别课(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部分本科院校的部分音乐专业已经试用,而在专科院校或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已基本是以这种模式上课。用声乐小组课来替代个别课有它积极和先进的方面,但同时也有它本质上的缺陷,如何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是广大声乐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声乐 教学 小组课 利与弊

中国的教育进入21世纪前后,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发展,各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在校生的人数大量增加。与此同时,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在大量增加。然而,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与更新,以及对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追求,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对音乐专业课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例如:声乐和钢琴传统的个别课(一对一)教学模式就受到严峻挑战。为应对声乐、钢琴课的教学,小组课、集体课等教学模式已应用于常规教学(传统教学也有小组声乐课和集体声乐课—称为观摩课)。声乐小组课这种教学模式,在有些本科院校的部分音乐专业已经试行,而在师专和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已普遍用于常规教学中。那么声乐小组课与个别课相比到底有哪些利与弊呢?本人结合自己长期声乐教学的实践,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声乐小组课应该有多少学生组成这一基本概念。本人认为,在40至45分钟这样一节课的时间里,声乐小组课应该有二至四人组成,最多不能超过五人;超过五人的教学不能算小组课,而应该算集体课。因为小组课的基本教学任务,一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声乐的共性教学;二是要在共性的基础上,着重解决每个学生声乐教学中的个性问题,要体现个性教学。声乐不同于合唱,合唱教学是追求共性,通过训练使声音在和谐、优美的基础上达到一个高度的统一。而声乐讲究的是个性,通过声乐教学着重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个体问题,使之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独特的演唱风格。在40分钟至45分钟的一节课里如果安排超过五个学生,那么在课堂上只能谈声乐教学的共性问题,而根本没有时间针对每个同学去解决各自的不同问题,其上课效果只能是集体课的效果,如此也就失去了声乐小组课的基本意义。

声乐小组课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时代的需要,它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并且打破了传统声乐教学中一对一的封闭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相互观摩、体会、分析和交流等这一教学模式,集中地实现学习目标。一位教师面对几个学生,做到了共同的知识集中讲解,相同的技术技能集中练习。一人上课、多人受益,扩大了教学覆盖面,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的教学环节,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声乐小组课这种形式的教改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显著地增进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音乐专业的办学效益,较好地满足了当前高校普遍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

声乐小组课强化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了知识的相互渗透。同时,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是把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让给了学生,启发他们主动听、主动看、主动思考。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以一个典型的同学为对象,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这个同学的优点或问题,是优点就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推广,深刻领会。如果是问题,那就要认真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师生达成共识,再由学生或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由教师确定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步骤并实施训练,以获得现场的教学实效,让每一个同学切实感受到他们在直接参与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逐步学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又可以逐步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实践性和富有积极性,为丰富教学手段和艺术实践性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声乐小组课的教学,要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不能有过多的主观性和即兴性,可以有效地杜绝教师上课时的随意性;要求教师上课前要备好课,要按照先前拟定好的教学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重点地讲授歌唱理论与技能技巧,并采用螺旋方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反复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要领的训练;改变保姆式的教学方式,着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感觉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理解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另外,由于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在上台观摩、考试或演出时,普遍存在着害羞、紧张、怯场等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学生演唱、演奏水平的正常发挥,而这种心理问题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是终身。小组声乐课是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最便利和最有效的方法,因为每次都是几个学生同时上课,其上课形式是集体练唱和个体练唱相结合,当个人练唱时,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舞台的小型观摩会。刚开始时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很紧张,但随着上课的次数增多,面对的又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久而久之练唱者的紧张和胆怯的心理会慢慢减少,演唱心理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和氛围,并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鼓励下,学生就会逐步树立起演唱的自信心。自信心越多恐惧感就会越少,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把上课与表演有意无意地结合到一起,为培养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表演心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走向舞台搭起了一座桥粱。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声乐小组课是在解决师资紧缺的前题下产生的教学模式,声乐小组课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但也有它本质上的缺陷,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合理地遵循声乐教学本身的自然规律。声乐教学的基本宗旨: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二是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的能力;三是充分发展学生的演唱个性。而声乐小组课即要关注整体教学,又要注重个体教学。试想:两节课连起来的时间总共不过只有80至90分钟,以六个同学来计算,每人平均15分钟。以八个同学来计算、每人平均只有11分钟。如果先集体练声,再加上组织教学和简略探讨问题的时间,那么剩下平均给每个同学的时间就更少了。

从时间上来看,对每个同学的个体教学只能是从简,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久而久之,声乐教学只是流于形式上的东西多,深入内在实际的东西少;展现在表面上的东西多,解决内在实际问题少;说的多,练的少,其结果可想而知。另外,从学生学习和理解声乐这个角度来考虑,声乐是大脑思维和心理活动的协调运行,是整体的呼吸系统和发声系统的协调运动,是学生和老师反复沟通、不断实践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安静的心理、一条清晰的思路,按照教师的教学要求,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歌唱心理和发声状态,并对上课时所获得科学的、好的发声状态要留下清晰的记忆。下课后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寻找和巩固这种状态,而后再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带回课堂去接受检验,课后再把新的感受带回去继续寻找和巩固。声乐的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循环感受、循环巩固、循环检验、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去学习、去进步的。然而,声乐小组课是几个学生一起上课,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专一的外部环境,学生很难保持一个安静的心态,特别是新生更不知用什么方法来保持安静的心理,如此以来学生也不可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个清晰的思路。上声乐课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留意表面语言、外在的表情和作品的一些基本要求,很难在内心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声乐的精髓,更无法去寻找、去练习、去巩固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状态,其结果只是学会了声乐而无法学好声乐。学会了唱歌而无法唱好歌。表面上很懂声乐,实际上根本就不理解声乐。出现这种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也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声乐小组课用于常规的声乐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扩大音乐教育规模后派生出来的教学模式,它在解决师资紧缺,解决学生心理紧张等某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把声乐小组课用于常规声乐教学也确实有它的局限性和诸多的不利因素,如何提高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将是每个声乐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蓓蓓,《论声乐学习中的想象》,山西大学,2005年

[2] 孙博,《声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及小组课教学法》,《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周钢,《浅谈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高等教学艺术教育研究》,2003年

猜你喜欢
利与弊声乐教学
线上美术教学的利与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试论微博对公共管理的利与弊
图书出版以市场为导向的利与弊
如何看待沙尘暴的利与弊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