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爱辉
高中求学时代,都离不开英语文学作品的学习。无论是《项琏》还是《威尼斯商人》,既为我们展现了西方的社会文化,又让我们欣赏到其讽刺的妙用。在此,本人借另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再次和大家共享讽刺所产生的艺术之美。
一、人物性格描写中的讽刺运用
《傲慢与偏见》中的所有人物分为两类:愚人和智者。通过对他们生动地描写,Jane Austen 揭露和讽刺了人类社会行为中的局限性。
1. 愚人的可笑表现
描写愚人时,作者用他们乐观而诙谐的谈话令之自我暴露。Mrs. Bennet 就是一个典例。小说伊始,她急于先认识富有的 Bingley,且不相信 Mrs. Long 会把她的女儿们介绍给他,因而她说道:“I do not believe Mrs. Long will do any such Mrs. Long thing. She is a selfish, hypocritical woman, and I have no opinion of her.” 但故事结局 Bingley 决定娶她的大女儿Jane 时,她很高兴而再次背后评价Mrs. Long:“I do think Mrs. Long is as good a creature as ever lived.”这一前一后的显著差别尖锐而生动地反映出Mrs. Bennet 嫁女儿之心切及其善变。
另一个愚人的模范要算是滑稽的 Mr. Collins。他想要娶Mr. Bennet 的一个女儿而来到 Longbourn House, 这样一来可以弥补因继承其财产而对其一家的损害。他首先确定以Jane为目标,Mrs. Bennet 暗示她已有所属,于是Mr. Collins 的兴趣转到了妹妹 Elizabeth 身上——“and it was soon done — done with while Mrs. Bennet was stirring the fire.” 他真是可笑!接下来是Mr. Collins向Elizabeth 求婚的一场戏,可谓是本书一个滑稽高潮。试想,没有容得Elizabeth 开口,他一口气表白了决定结婚的理由——其中之一是为取悦他的恩主Lady Catherine ——直到保证“No ungenerous reproach shall ever pass my lips when we are married.”难道这不是幻觉与现实的绝妙喜剧性对比吗?
2. 智者的行为失检
欣赏了愚人的滑稽表现之后,让我们来认识认识Elizabeth——智者的代表吧!她聪慧、活泼、魅力十足。她喜欢嘲弄别人,有时甚至自嘲。作者并非自始至终都欣赏她,这一点可以从她的两个转变获悉:
第一个转变从16章开始,“智者”变成了“愚人”。描述如下:Elizabeth 在Meryton 偶然遇到了 Wickham,她一下子就被他的英俊外貌吸引住了。他的话漏洞百出,可聪明的Elizabeth 几乎没有察觉反而十分相信。这时,Jane Austen 开始以讽刺的格调来描写她。譬如,她看着Wickham,心里想“handsomer than ever as he expressed them ”,事实上是他在撒谎。而Elizabeth 也瞧不起Darcy,故傲慢地拒绝了他的求婚,这只是因为她被Wickham 所吸引并且相信了他的虚假指控。当我们明白这一点时,难道不觉得她的态度有点可笑吗?
故事发展到第37章,Elizabeth 面临着第二个重要转变:读了Darcy的来信后,她不仅获悉他和Wickham 的真实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她对自己有了新认识。她后悔“I have courted prepossession and ignorance and driven reason away. Till this moment, I never knew myself. ”最终她认识到自身洞察人性的局限。显而易见,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
二、情节戏剧化处理中的讽刺
在所有故事情节里,事情的发展都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他们的行为皆产生了反面影响。故事一开始Darcy就断定:关于Mr. Bennet 的女儿们,“It must very materially lessen their chance of marrying men of any consideration in the world.” 不料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第一个就被二女儿Elizabeth迷住了,最终还娶她为妻。Elizabeth 先是振振有词地指责Darcy,还断然拒绝了他的求婚,后来却发现她一直冤枉了他,原来自己早已爱上了他。Lady Catherine出面阻止Darcy 和 Elizabeth 婚姻,谁料适得其反倒促成了他们的结合。现实本身就
这样对人们的判断、愿望和行动进行嘲讽,暗示着人们的认识和能力的局限。
三、故事构思中运用的讽刺
《傲慢与偏见》以那句讥讽搞笑的名言开篇——“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这是“举世公认”的吗?其实只是Mrs. Bennet 的一厢情愿。她一门心思嫁女儿,弄得茶饭无心、笑话百出,毋庸置疑地成为嘲讽的对象。我们被作者牵着,对她和她的“举世公认的真理”尽情嘲笑。可是最终她的奋斗目标竟然实现,那条“真理”也得以雄辩地证明。读者才恍然大悟,书里被嘲笑最多的人竟被证明是唯一的睿智之士。如此一来,作者在嘲弄书中人物的同时也嘲弄了读者。
总而言之,在《傲慢与偏见》中 Jane Austen 的讽刺像手术刀一样剖析了人们的愚蠢、盲目和各种可笑的弱点,表现了对人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复杂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Austen, J., Prideand and Prejud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197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