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09-08-21 07:35王小伶
学周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操作因材施教兴趣

王小伶

摘要: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体 兴趣 操作 因材施教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加强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积极创造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教师要利用讲台给每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讲题,在讲题过程中,教师认真听讲,及时有效地提出意见。例如:我在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时,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这位学生手里拿着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接着引导学生向他提出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都积极思考,都想问一个问题难住他,后来有几位学生问了几个问题,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讲解得很清楚。最后,我让没有机会上讲台的学生在他们小组进行讲解。这节课大家学习气氛特别浓,一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各有所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数学教学要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即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说,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仅在于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多少,也不在于他们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难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形成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这一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首先教师出示若干个物体的包装盒,让学生先对他们进行分类,并叙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2. 教师拿起一个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观察、触摸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3. 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的引导,总结出长、正方体的所有特征。

4. 让学生用橡皮泥做顶点、长短不同的细木棒做棱,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三、面向全体,分类要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在课堂练习当中,要加大训练的份量。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猜你喜欢
操作因材施教兴趣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