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一点思考

2009-08-21 07:35张玉玲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实验课观测化学

张玉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前人从实验中得出的。另外,近几年的高考理综卷中,高考化学实验部分赋值高(约20%)。再有,现在的素质教育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一、妨碍学生学习化学实验兴趣的原因分析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探究某种事物或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欲望。它应该是学习活动中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感情,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化学的奥秘,增加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亲自体验学习中的探究过程,变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但目前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贯彻与落实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妨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不重视,学生不用心,导致分组实验流于形式

现在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固定的实验教师,往往是由任课教师兼任,这样就导致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实验用品,很多时候是用上一轮学生用过的一些药品,而这些药品有很多已被污染了,现象当然也不会很理想。在很大程度上,上实验课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某些操作,认识某些仪器。这样的实验课,效果当然不会好。

2.师生角色没有摆正,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没有兴趣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尤其是实验课,应该是学生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而现行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往往都是已知了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即使是像高中第三册课本上的部分要求自己设计方案的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教师往往设计好了一切,而学生却心中无数,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独立操作,一旦离开教材,离开实验,对实验就无从下手。这样的实验课,学生当然不会有兴趣。另外,有些学校由于经费缺乏,没有相应的实验教学仪器,也致使实验教学形同虚设。

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让实验课发挥其在化学学习中的应有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动手,使他们从内心体验到亲自动手实验时所带来的喜悦,有意识地把实验带来的兴趣引导到对化学的学习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实验——思考得出结论,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自己当科学家的满足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也必然会把这种兴趣转嫁到对化学甚至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学习习惯的良好发展。那么,怎样合理组织每一次实验探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验前,明确实验目的

只有给出学生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有的放矢,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即要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验证什么或探究什么。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化学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验证性实验,需要先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开展实验验证假设。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学生容易就可以根据钠的原子结构推测出钠应该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钠应该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如何用实验验证,鼓励学生设计出方案,并付诸于行动。对于探究性实验,它不像验证性实验那样由已知事物规律去求证,而是要求学生在实验、观测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细致的归纳来获得结论的一种实验。例如,在学习原电池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陌生,根本不可能自己设计出方案,就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我一般是先给出学生一个表格(如下),让学生依据表格去设计实验。

2.实验时,熟悉操作过程

学生实验探究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方案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规范性。喜欢动手往往是学生的特点,但毛手毛脚也是学生易犯的毛病。这就需要在进行实验之前,让学生各自独立设计出方案,先在小组内汇报方案,组内学生讨论并完善操作过程;然后再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补充;最后,可以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学生观看,再讨论改进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过程印象深刻,更好地避免了实验中的手忙脚乱,增大了实验的成功几率。

3.实验中,认真观测现象

其实,做实验时学生也在认真观测,但能把现象说全面的学生往往寥寥无几。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发现、观测,这就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或者演示实验之前,我总是告诉他们如何按一定的顺序去观测,提醒他们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测,引导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考。例如,在做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从试剂瓶里取出钠时,我总是先让学生观测钠的颜色、状态,注意我是用什么方法取下一小块钠的,反映了钠的什么性质。加热石棉网上的钠之前,我总是先提醒学生注意加热的过程中钠的状态有没有发生变化,是先燃烧还是先熔化,反映了钠的什么性质,燃烧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从现象中得出结论。

4.实验后,细致归纳结论

从现象分析到归纳得出结论,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了解了科学的学习规律。有些实验从现象中很容易能得出结论,比如前面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有些实验,从现象中很难直接得出结论,必须一步一步去推论,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引导。例如,前面的原电池实验,就需要教师按实验顺序一步一步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实践和努力,一定会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同时也能在实验创新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猜你喜欢
实验课观测化学
观测到恒星死亡瞬间
天测与测地VLBI 测地站周围地形观测遮掩的讨论
可观测宇宙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