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溪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阅读量少,缺乏对生活的体验,视野不开阔,思维狭窄;同时,由于近几年中考的压力,部分教师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分数上,使得多数学生作文条条框框太多,空话、假话连篇,未能表达真情实感和反映个性风采,缺乏创新精神。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发展儿童的个性。”而培养学生的个性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中指出:“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那么,农村初中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谈谈本人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注重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
多数学生畏惧作文、表达欲望沦丧主要由于缺少阅读积累、生活体验贫乏,学生未能在阅读和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眼睛和心灵,表达欲望也难以得到激发,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了。可见,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
学生的作文素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阅读积累,二是生活体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没有阅读积累,何以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何以能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有了“腹”中之“墨”,学生才能把胸中充盈的情愫流淌于笔尖,挥洒出个性的风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呢?一是开展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首先要求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书来阅读,并在班里设立小书柜,然后开展班读书交流会。这些活动让学生们沐浴在书香中,那些至情至性的文章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丰富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并进行评比。三是结合日记、周记等小作文训练,给学生一个自由抒写的空间。这样,好文章在学生的周记中常常可见到,如《篮球,我的开心果》、《妈妈,请让我独自走段路吧》、《锁住的心声》、《空白的同学录》、《“发烧”校道》、《三轮车夫,你一路走好》、《学生烟民》、《又一次家访》、《家中古井》等。从这些文章中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丰富,表达愿望被激发,已开始用自己的眼睛关注自我人格的天地,已开始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平凡生活中的真情,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彰显他们个性的魅力。
获得写作的心灵和眼睛的方式不只有阅读,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参与也是获得心灵和眼睛的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有了生活这一泉源,有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让每个学生写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表达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我们学校所在地彩塘镇是不锈钢制品之乡,这里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不锈钢厂,给本镇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然而也给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以“走进不锈钢之乡,爱我家园”为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以“小记者”、“小摄影师”、志愿劳动者的身份深入到工厂及周边地区了解生活,他们既参与了劳动实践,又带来了不少收获:学生们用他们的镜头去捕捉生活中的画面;同时他们用稚嫩的笔去反映小镇的生活,用独特的角度去思考社会。如《小溪在哭泣》、《家园保卫战》、《未来的污水处理厂》、《小鸟不回家》等文章都反映了他们热切地呼唤环保;《一个抛光工人的故事》、《给小黑一张课桌吧》、《公路杀手》等文章,学生们反映了外省工在这里生活、工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活动,引导了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进而抒写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独特感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开始学会观察、反思和质疑,学生的真情在文章中流露,学生的思维在文章中飞扬。
可见,阅读和生活是学生获得写作的眼睛和心灵的有效方式,培养阅读积累的习惯和学会体验生活是农村学生非常重要的作文素质。学生的作文素质得以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才不是一句空话。
二、在作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凡是有创新精神的人,一定是好奇、大胆、进取、顽强的人。这就是创造型人才。
文贵创新。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囿于固有的评判模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进而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此,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老题材挖新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我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愚公愚吗?”的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反方同学就对一味赞美愚公精神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愚公移山虽勇气可嘉,但做法未免有些愚蠢,为何不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又如写“莲”,莲花早已成为高贵品质的象征,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却提出“它虽表面清香美丽但却掩盖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出身的肮脏”。对于这样的立意,只要言之有据就要予以表扬鼓励,以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勇于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不竭动力。
(二)是巧设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得出多种多样设想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多角度立意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门”的话题作文时,我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可写有形的门,如家门、校门、城门等;可写无形的门,如科学之门、心灵之门、天堂之门等;可写门内的世界,也可写门外的世界;可写开门的意义,也可写关门的意义;可从身边的小事引发对“门”的感受与收获,可以由“门”联系历史事实去发表看法,也可以由“门”的自然属性阐发哲理。
再如,在指导学生作文拟题时,如话题“人在初三”,我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训练,学生思维活跃,拟出了不少好题,如《苦在初三,乐在初三》、《初三,争渡、争渡》、《初三记录片》、《初三,I love you》、《写在初三时》、《2005年的第一次成功》、《地狱·人间·天堂》、《初三方程式》、《春风化雨》等。这类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快速全方位分析问题的习惯,既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是激发想象能力,展开创新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想象对写作所起的作用,犹如翅膀之于鸟,木桨之于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呢?
这就要求教者不能生搬硬套,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观察生活,去感悟生活的原型,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善于诱发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自己的想象,艺术化自己的想象世界。他们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以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当然,在写作过程中,想象并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这需要平时的刻苦训练,还需掌握想象的技巧。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高高耸立的、密密的楼群将天空割裂成一张破碎的脸。”可见,他的想象力是多么丰富啊!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另外,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教学更应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很多时候,想象是个性的外衣。想象愈奇丽,说明个性愈鲜明;个性愈独特,想象就愈大胆。“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没有桀骜不逊的豪情,哪来如此超脱凡人想象的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没有张扬雄霸的个性,怎会有如此雄阔壮观的奇想?个性的丢落,必然导致想象空间的堵塞和封闭,必然预示个性的泯灭。所以想要学生把失去的想象力再次复活,就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个性的激发带动想象空间的拓展,使之能容纳生命、放飞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个性成长的教学空间,还学生以写的自由、表达的权利,鼓励学生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写要写而不敢写的东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面对内心写真“我”,走进生活写真“情”,关注社会写真“理”,从而使文章烙上鲜明的个性色彩。教师还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脑子灵活的,让他们工于构思;语言幽默的,让他们精于表达;思维深刻的,让他们开掘内涵;关注社会的,让他们多写评论……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
以上是本人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一点看法。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作文素质,具有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展现自我,扬起个性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