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廷华
0引言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将重庆加快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时提出4项重点任务,构成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对新的历史使命,重庆倍感压力。要实现前述目标,重庆需要中央给予包括设立保税港区在内的配套政策支持。
1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
1.1保税港区的概念
保税港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港口作业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集港口作业、物流和加工为一体,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谓保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定义,是指经海关批准,对进口货物暂不征税,采取保留征税予以监管。保税港区不仅具备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所有功能,而且相比保税区增加码头和港口功能,相比出口加工区增加转口贸易和物流分拨等功能,相比保税物流园区增加出口加工等功能,是保税物流层次最高、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以及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1.2重庆保税港区的成立
2006年,重庆市委托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制订发展新规划,提出要利用特殊区位优势申请建设保税港区,以发展物流产业为重点突破口;同年11月,重庆海关发表题为《从成渝经济带崛起看区域通关的发展趋向》的调研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的设想;2007年2月,重庆海关正式向重庆市政府提出研究建设保税港区的可行性,支持重庆建设成为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并启动保税港区建设申请;2007年5月,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研究室和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调研发布的《新阶段重庆发展战略综合研究报告》明确提出向中央申建保税港区等一系列政策要求;在2008年全国“两会”会议上,重庆正式提出开建保税港区的建议;2008年6月,海关总署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联合组成“重庆保税港区专题调研组”,实地考察重庆;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是目前我国设立的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水港+空港”的双功能保税区。
2008年12月18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挂牌成立。经评估,以保税港区为圆心,以为半径,辐射面积约80万km2,加上经干线交通辐射的吸引区域,总辐射面积约100万km2。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立后,将构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和最大的开放物流平台,形成西部各口岸联网互动的保税物流网络体系。
1.3建设重庆保税港区的战略意义
(1)建设重庆保税港区,能够充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地区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口岸环境和西部地区物流集散地,为长江流域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2)建设重庆保税港区,有利于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动重庆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建设重庆保税港区,有利于重庆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承接沿海地区高附加值加工贸易转移,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内陆开放,同时为三峡库区移民创造就业机会。
(4)建设重庆保税港区,有利于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区域性航运中心,充分发展临港经济。
(5)建设重庆保税港区,有利于发挥空港优势,促进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重庆保税港区的功能及特点
2.1概况
重庆保税港区采取“水港+空港”模式,由以寸滩港区为核心的水港保税港区和以江北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空港保税港区共同组建“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2015年前分3期进行建设。
按片区划分,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区、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等3个部分组成。整个保税港区的远期规划面积为2,项目启动时按近期规划2进行建设,其中:水港功能区为2,包括寸滩港区、出口加工区及周边地块;空港功能区为2,覆盖江北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块,无缝对接国内首家规划建设4条跑道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重庆保税港区的工程投资预算为亿元人民币。据重庆市政府测算,该工程的预算投资收益率为9.45%,税后财务净现值为亿元人民币,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2.2主要功能
按照“境内关外、全面放开,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目标模式,重庆保税港区主要有港口作业、空运服务、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税多式联运和金融商贸服务等7大业务功能。根据重庆的实际情况,先期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业和加工贸易,结合机场空运功能,逐步开拓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发展保税多式联运。
2.3职能定位
(1)服务重庆重庆保税港区以内河港口、航空物流及铁路集装箱枢纽为配套,形成强大的集疏运体系,为重庆的对外开放服务。
(2)服务西部重庆保税港区的保税优惠政策将吸引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周边省份的外贸货物集聚重庆,经长江水运出口,带动以重庆为圆心的近80万km2的区域发展。
(3)服务沿海保税港区沿海保税港区的加工原料有50%~60%来自内陆地区,重庆将借此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为沿海保税港区提供半成品。
2.4特点
(1)唯一性自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共设立12个保税港区。这些保税港区大多位于沿海或长江下游地区,而重庆保税港区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内陆保税港区,这对于缩小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差距,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步伐,具有深远意义。
(2)创新性重庆保税港区依托内河港,充分整合内陆地区唯一的一类口岸和内陆地区规划规模最大的空港2大优势,将空港作为重要元素纳入保税港区,开创“水港+空港”的“一区双功能”的内陆保税港区新模式,在国内保税港区中独树一帜,对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先导和示范作用。
(3)探索性重庆内陆保税港区的监管难度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和办法。重庆本地和西部地区的货物通过重庆保税港区出关即视作出口,可办理出口退税等。但是,货物毕竟尚未离境,如何在货物到达出口装运港之前对其实施监管是个全新课题。在重庆设立内陆保税港区,将为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新型监管制度和监管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3重庆保税港区对重庆本地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1)集聚物流重庆保税港区可凭借“区港联动”和“水空一体”的优势,为重庆市及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的出口企业搭建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成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枢纽和最大的物流开放平台。
(2)加速通关重庆保税港区将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形成以重庆和上海为节点的内河运输便捷通道,并充分利用江北国际机场的航空运输优势,为加快企业通关速度创造条件。保税港区采取“提前申报、货到验放”的通关方式,实行一次性报关。区内企业间的货物流转无需报关,通关速度大大提升。
(3)降低企业成本建设保税港区有利于服务现代物流,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过去,重庆本地和西部地区的出口企业需要到上海办理退税,或者等待退税回执返回重庆后再办理,快则2个月,慢则6个月以上,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缓慢。重庆保税港区设立后,国内货物进入港区即视为出口,可立即申请退税,突破货物必须离境方可退税的限制,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今后,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本地具备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和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成本低等优势条件,重庆保税港区将显著降低区内企业生产成本。
(4)吸引投资重庆保税港区实行高层次、全覆盖的优惠政策,加上之前实施的三峡库区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政策及城乡统筹改革政策等,产生的叠加效应将吸引国内外投资齐聚港区,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加速重庆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尤其是在全球金融风暴的背景下,重庆有望成为沿海众多加工贸易型企业梯度转移的最佳避风港。
(5)促进就业重庆保税港区将促进投资增长、产业集聚以及园区建设,吸引加工贸易企业进驻重庆,从而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6)吸引高新产业国务院在重庆设立保税港区的目的在于将重庆培植成为地区性开放型经济增长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向重庆集聚,通过搭建“引进来”的通道和“走出去”的跳板,提高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4对重庆保税港区运作的建议
4.1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
为推动科学建设保税港区,必须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确立高起点,并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论证,为快速、有序地推进港区开发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力争与国际接轨。在重庆保税港区申办之初,重庆市规划局就开展保税港区的选址工作,为批准设立保税港区作好规划准备。保税港区批准设立后,重庆市规划局积极协助保税港区筹备组完成前期规划研究和土地储备等相关工作,并全面组织规划编制工作,包括1期围网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保税港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2008年12月,重庆市规划局完成保税港区2的地形图测绘,通过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和考察等前期准备工作,摸清保税港区现状,理清规划思路,争取尽快形成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此外,在重庆保税港区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环保理念,加强生态建设。目前,重庆市正在打造“森林重庆”,保税港区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4.2抓紧推进封关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重庆保税港区的围网建设需要时间,之后要待国家有关部委验收合格后才能封关运行。为使重庆保税港区尽快发挥作用,必须打破常规,积极推进封关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快通过验收。建议在海关指导下,采取“边封关、边运营”的做法,在加快保税港区各项工作进度的同时,为内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与发展积累经验。此外,在封关之前,要抓紧考虑封关之后的功能运作问题,包括基础建设、管理运营、功能开发和政策辐射等。相关措施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确保一旦封关即可实施。
4.3加快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
目前,重庆市政府已经明确重庆保税港区的开发建设主体是重庆保税港区开发有限公司。为加快推进保税港区的建设进程,建议设立保税港区建设推进机制,成立由重庆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开发建设的重大事项;对开发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实行首长负责制和限期办结制,落实具体责任,明确建设期限,确保各项后续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此外,在招商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前期开发建设的仓库和标准厂房,在引进投资经营商后予以转让或出租,避免闲置。对于自带项目的投资者,除可租购仓库和厂房外,应当允许其自建仓库或厂房。
4.4积极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
作为重庆正在打造的西部地区综合性集装箱枢纽港区,寸滩港区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项目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寸滩港区水域条件优越,陆域开阔。港区分3期建设,总投资50亿元人民币,占地2。1期工程于2003年12月开工,建有2个集装箱泊位和1个滚装码头,2006年1月7日投入运营;2期工程于2007年9月24日开工,拟建设3个集装箱泊位和1个滚装码头,预计2009年完工;3期工程占地面积约2,总投资29.5亿元人民币,预计2012年完工,规划岸线长约,拟建4个(兼顾)直立式多用途泊位,集装箱堆场面积26万m2,可堆存集装箱3.8万TEU,设计年吞吐能力56万TEU。3期工程建成后,重庆寸滩港区的集装箱泊位将达到9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26万TEU,实际年吞吐能力可达200万TEU。
三峡成库后,由于水位抬升,航道条件大为改善,船舶向大型化方向发展,船舶运营周期缩短,运营成本大幅下降,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进一步凸现。目前,世界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纷纷进入重庆,重庆集装箱运输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此外,重庆铁路运输网络十分发达,集装箱水铁联运亟待发展。重庆正在建设的水果基地和化工产业等还将推动冷藏箱、罐式箱和框架箱等特种箱运输的发展。
4.5充分利用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实行4大税收优惠政策:(1)国外货物进入港区享受保税待遇,海关暂缓征收货物进口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费;(2)国内货物进入港区即视同出口,可办理出口退税;(3)港区内企业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区内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政策条件的,还可申请执行15%的优惠税率;(4)进入港区的货物如果复运出境,可办理免税结关手续;如果进入国内销售,则按进口货物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并按货物实际状态征税。
作为首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本身就是重大突破。重庆计划将其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政策最优的特殊监管区,通过实行区域通关改革,形成出海大通道,变内陆口岸为开放前沿。重庆本地及西部地区的外贸进出口企业要善于利用保税港区的相关政策。
4.6加强产业引导
目前,重庆已确立“5+2”产业发展战略,即汽车和摩托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以及电子信息5大产业,加上能源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实践证明,保税港区对片区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重庆要立足于城乡统筹发展,以汽车和摩托车等传统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带动机械、电子零部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形成产业中的拳头板块。
5结束语
重庆虽深处内陆,但“区位”和“距离”不应成为制约其发展的软肋。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助于降低重庆及西部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为重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创造重大机遇,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2009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重庆市的发展问题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上原有的区位上的枢纽优势、政治上的直辖地位以及产业基础雄厚和人力资源富集等条件,重庆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编辑:张敏收稿日期: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