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出安全提醒 留学生意向出现动摇
●本报驻澳大利亚特约记者 宋佳德 ●本报记者 李 虹
澳大利亚的教育产业每年能给国家赚来150多亿澳元的可观利润,可现在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为了保住这笔巨款而誓言治理留学市场了。近来,除了中澳在政治上的摩擦外,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也频繁遭遇人身安全事件,我外交部还发出了安全提醒,使赴澳留学形势变得有些紧张。为了不失去中国留学生这一最大的赴澳留学资源,分管教育的澳大利亚副总理吉拉德日前说,在教育方面的投资都不能替代留学生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亚是留学生眼中一个非常好的留学地点,保住我们国家的名誉至关重要。”
赴澳留学遭遇降温
针对热比娅窜访澳大利亚,环球网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近1.4万名受访者中,约有87%的人认为中国应该“采取实际手段反制澳大利亚,比如抵制赴澳旅游和留学”。记者发现,不少人把抵制赴澳留学看作戳到了澳大利亚的一个痛处。
最近的悉尼媒体披露,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一年内,发生了50多起留学生死亡案例,但这些案例都被澳大利亚当局隐瞒了起来。该报道说,在这50多起留学生死亡案例中,有大约一半的受害者为印度人,排在第二位的受害群体则是来自中国和韩国的留学生。
据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教育官员称,赴澳留学人数出现大幅减少,尤其是印度学生,严重打击了当地的教育市场。设在印度的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办事处表示,在印度全国14家分公司,前去咨询的人数下降了80%。负责海外学生事务的澳大利亚教育协会则表示,到私立学校咨询和报名的印度学生也大量减少,而且情况相当严重。该协会会长默里透露,明年教育市场预计还会有所放缓,职业学院到时将深受打击。他还转述一些学生团体的消息说,自从一些受冲击的学院关闭之后,已经有大约1000名海外学生受到影响,估计接下来的数字会增至5000人。默里说:“一些私立学院,尤其是职业学院,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冲击。到了明年,他们的情况将会更加糟糕。”
在北京的一家留学中介,记者见到了前来咨询的小杨,她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告诉记者,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经济也不景气,正好想趁这个机会到国外留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由于家里只是普通的工薪阶层,所以小杨想选择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澳大利亚。但陪同小杨一起来咨询的杨妈妈则显得有些忧虑。她对记者说,最近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频繁在澳大利亚遭遇危险事件,加上近来两国关系似乎不像之前那样和谐,不得不担心孩子在那边的安全问题。在记者随后采访的5名计划留学的学生中,有4人表示注意到了中澳两国的纷争和遇袭事件,并有所担忧,只有1人认为这些问题并不会对自己的留学计划产生什么影响。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新西兰部总监曹怡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咨询赴澳留学的学生和家长对留学安全比较担心,除了近期中澳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上的摩擦冲突外,还有不久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遇到的人身安全事件引发了学生和家长的忧虑,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一度被誉为“留学天堂”
爱迪国际学校校长连虓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澳大利亚就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留学目的地,而且中国大陆赴澳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增幅均超过30%。
曹怡新向记者介绍,赴澳留学热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澳大利亚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留学国家,随着澳元对人民币汇率的走低,留学费用的预期支出大幅减少,一般来说,赴澳留学一年的所有费用只有16万元人民币左右,而去美国的费用要在35万左右,英国25万左右;其次,澳大利亚的大学教育普遍质量比较高,澳大利亚有22所大学位于世界前500强,而这22所又是中国学生经常申请的,可以说澳大利亚有中国平民百姓可以上得起的世界顶尖学府;第三也是最吸引人的,就是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政策,移民条件宽松。澳大利亚是为外国留学生专门立法的国家,专门保护国际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权益,而且能够提供留学生教育的大学都有非常严格的审核和考核制度。因此,澳大利亚一度被誉为中国学生的“留学天堂”。
曹怡新还告诉记者,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市场每年为该国带来约155亿澳元的利润,成为该国第三大最赚钱的产业。而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43%。据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馆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学生全年累计注册人数首次超过10万人,比2006年增长了18.9%。2007年在澳注册的中国学生有45.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学士学位课程和授课式硕士学位课程,另有23.4%学习英语,17.1%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10.6%接受中小学教育。在专业的选择方面,超过80%的中国学生学习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系统、经济、工程测量;其他选修的科目包括护理、科学、教育、艺术、人文和社会科学。
根据澳大利亚国际教育部的数据,无论是在数量和比例上,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都是最依赖中国学生的两所大学,其后是阿德莱德和卧龙岗大学。悉尼大学超过40%的国际学生来自中国。像悉尼大学、新州大学、墨尔本大学、莫纳什大学和麦考瑞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国际学生的数量几乎都超过1万人,他们平均每年的学费约在2万到3万澳元之间,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
长期关注和研究教育问题、旅居澳大利亚的学者杨恒均认为,中国留学生到澳大利亚,不光是把钱交给了学校,他们的吃住行还把租房市场、食品市场等很多产业带动了起来,因此不少当地人都很欢迎留学生的到来。
澳政府誓要治理留学市场
澳大利亚政府高层近日也注意到了教育方面面临的严峻问题,准备采取措施挽回声誉。分管教育的副总理茱莉娅·吉拉德日前表示,在澳大利亚,只有两项出口产业——煤炭和铁矿石比教育出口的规模大。澳大利亚的教育出口代表的是每年150多亿澳元的进账,每年将近50万的国际留学生来到澳大利亚学习技术、攻读学位。现在,一些问题浮出了水面,必须尽快检讨和平衡。
虽然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表示将在今后4年增加对大学的投资,动用54亿澳元用于弥补大学经费的不足,但这些投资并不能替代留学生的重要作用。吉拉德说:“澳大利亚是留学生眼中一个非常好的留学地点,因此保住我们国家的名誉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要营造一个安全的、诚恳的、追求平等的社会。可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发生在澳大利亚的这些惨剧,针对留学生的暴力袭击,已经玷污了我们的名誉。这不是澳大利亚的精神,不是澳大利亚人应该向世界展现的一面。”
悉尼大学副校长迈克尔·斯彭斯说:“教育产业是澳大利亚不能胡乱挥霍的一大笔资源,我已经同总理和副总理谈过这些担忧,他们也清楚该产业对澳大利亚经济和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斯彭斯还表示,由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大学越来越具有竞争力,澳大利亚必须更加努力地保持自己的留学吸引力,“我们的高等教育有很好的声誉,我们需要保持教育部门的高质量,以确保澳大利亚继续成为一个安全的留学之地”。
澳大利亚驻中国使馆教育参赞说,中国大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会对澳大利亚海外留学生市场形成威胁,“但如果我们不能保证教育质量不断改善,那么我们教育产业的未来就称不上是最吸引人了。”斯彭斯则说,除非澳联邦政府采取紧急行动,否则在10年内澳大利亚155亿澳元的高等教育产业将面临被“挥霍一空”的危险。他还警告说,持续的种族暴力、提供虚假文凭和签证的无良私人学院正在破坏澳大利亚教育产业的声誉。但斯彭斯也认为,新涌现的全球竞争者为澳大利亚制造了更大的、长期的威胁,比如作为澳大利亚留学生主要来源的中国除了将增加其本土教育外,还加强与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合作。
曹怡新对记者说,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上台以后,中澳关系一直处于“蜜月期”,陆克文上台后与前任政府的最大区别就是把澳大利亚的政治外交中心移到了亚洲,加强与中国的往来。中澳之间相互依赖,双方的摩擦只是一时的,从长远来看,对赴澳留学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正如中国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是美国,中美之间政治风波跌宕起伏,但始终没有影响赴美留学的热潮。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中澳政治上的纷争与摩擦势必会对中国学生赴澳留学产生一定影响,而澳大利亚允许热比娅窜访,更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甚至伤害了两国之间的关系和正常往来。但从另一方面看,中国的留学资源是世界各个国家都希望争取到的,澳大利亚对中国留学生也存在很大的依赖,虽然现在的形势对赴澳留学难免是一种冲击,可从长远看,中澳两国仍旧彼此需要,民间文化教育往来频繁,政治风波只会给日渐升温的教育市场泼点冷水,这也是中澳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