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渲染中国仿造苏

2009-08-21 20:28
环球时报 2009-08-21
关键词:俄方战机武器

中国专家:仿造一词很不专业,调查之说更不靠谱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冯 青●郑润宇 郭宣 ●本报记者 郝珺石 程刚

“俄罗斯需要调查中国仿造苏—27战机的情况。”俄国防武器出口公司高级官员19日对西方记者说了这样的话。此前,俄媒体上指责中国仿造俄战机的声音不少,甚至有骂中国是“强盗”的,但俄方高官从来没有跟着嚷嚷。俄方官员的话让不少中国人心里咯噔一下,上世纪90年代,苏—27战机在中国名气很大,它是中国拥有的第三代战机的第一个机种,从而使中国跨入世界先进空军力量的行列,但如今它正在中国人的视野中迅速褪色。多名中国专家2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认为,“仿造”一词在飞机制造中很不专业,“调查”仿制就更不靠谱。而这个话题的真实制造者其实是一些对战斗机贸易一知半解的好事媒体。“俄罗斯现在巴不得中国多买它的军品,而受到西方军火贸易禁运的中国,虽然现在看不上俄罗斯的军备了,但除了俄罗斯也没别的地方可以买。”中国国防大学的李大光博士向《环球时报》这样评价当前中俄军火交易的“实情”。

俄官员做出谨慎表态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国防武器出口公司总经理阿纳托利·伊赛金8月19日在莫斯科“MAKS-2009”国际航展上对记者称,俄罗斯采取各种措施打击世界市场上仿造武器的现象,包括调查中国方面仿造苏-27战机的情况。

伊赛金是在回答西方记者提问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但他接下来的话又像是在替中国辩护,他说,俄罗斯已注意到,中国生产的飞机仿冒了苏-27飞机的外形,但这“还需要证据”,“这属于非常复杂的技术。外表可能一样,但是里面的设置可能完全是另一样。是否是苏-27的准确翻版问题,需要调查数月,甚至数年,里面的设置可能不一样。”

俄罗斯国防武器出口公司是一家国营公司,它垄断着俄罗斯的武器出口业务。

正在莫斯科参展的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飞机制造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方对所谓中国仿制苏-27的说法语焉不详,带有明显的应付媒体的“官话”意味。实际上,专业人士是不会谈什么仿造战机的问题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想让别国拥有这种武器,根本就不会出口相关装备和技术,如果连技术带装备都卖了,那再追究“仿制”还有什么意义。事实上,中国早已获得苏-27飞机的生产许可证,可以根据合同对苏-27飞机进行许可证生产。如果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消化了外来技术,用在其他飞机的设计制造中,那也很正常,根本不是什么仿制。

自中国停止组装苏—27战机,转而研制同级别重型战斗机开始,西方就冒出“中国仿造俄战机”的问题,美国《防务新闻》、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等媒体对此都有报道。一些西方记者还在各种场合一再追问、诱导俄罗斯官方和苏霍伊公司就此表态,但俄罗斯官方从来没有对中方提出过“仿造质疑”。伊赛金19日的表态显然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制造出来的新闻。

俄罗斯媒体上也有一些指责中国的声音。去年2月,俄罗斯《新闻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冒牌货”的文章,对中国复制苏-27战机的制造技术表示强烈不满。

去年4月,“俄罗斯新闻网”的一篇文章情绪激烈地指责“中国强盗升至新水平”。这篇篇幅很长的文章称,中国人展示的J—11B战机模型,几乎就是完全克隆苏-27СМК,“这是违反国际条约的”。

但中国军事专家尹卓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发出这种言论的人,从来不提或者根本不懂的事实是,作为像苏-27这种大型军事装备都是没有所谓生产专利的,因为要想申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前提是必须得公布你要申请专利产品的所有技术细节,这样才能说服大家你凭什么申请专利,而军事装备显然不能公开性能去申请知识产权的保护。

仿造武器的问题很复杂

实际上,世界上包括美俄在内的先进工业国家,都有过借鉴当时比自己更加先进的国家的技术和成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独立自主的武器系列的经历。

猜你喜欢
俄方战机武器
美开出挽救《中导条约》条件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
负荆请罪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