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近年来,中西方融合在加深,同时磕绊也在飙升。海内外民意舆论通常的诠释是:西方的焦虑、愤怒、挑衅甚至辱华,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强大势不可挡,西方心理失衡得了“红眼病”。这也许不无道理,但是仔细想想,西方凭什么要嫉妒中国?这种思维方式本身是不是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个国家究竟怎样才算是强大?也许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就一个维度足矣,那就是一个国家的移民走向。前些日子有报道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之一。也许,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异族”奔向中国的时候,就自然是世界发自内心尊重我们的时候。吸引人才靠的仅仅是中国世界第一吗?未必。世界上一些国家论国力军力,未必是位居世界前列,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人才输入国家,比如新加坡以及诸多北欧小国。这些国家靠的是内部的向心力与对外部世界的吸引力,而这两点绝不是单凭GDP总量甚或是拳头来衡量的,国家强大的本质说到底还是一个价值观心理认同问题。8月6日俄罗斯《独立报》有文章评论说,中国在媒体、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还不是世界主要的魅力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何来“红眼病”?
实力强大也许暂时会赢得喝彩与掌声,但是未必让人能心悦诚服。奥巴马麾下收容了那么多外裔高官,此前从未有任何一个世界霸权有过如此度量。从这个角度讲,美国文化的世界魅力并没有因为目前暂时的经济危机而逊色。反过来设想,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政府有了众多美国人的面孔,让他们协助处理中国政务,民意会有怎样的反应?美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霸权不仅在于其国力军力布遍全球,更主要的是在于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荟萃了全球性的智慧与能量。
用西方“红眼病”的视角来解释目前中西之间时隐时现的芥蒂,也许是可以不假思索就可以被接受的容易的事情,但是它也可能掩盖我们自身的问题甚至诱发我们的傲慢。中国正处于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稳定面临新的挑战在所难免,但如果一味把责任推向外因只能为未来埋藏更多的隐患。相反,我们更应该让这些摩擦变为刺激我们进一步革新自我的动力与机遇。
中国正在变得强大而且在走向全球,中外摩擦也在增多,但西方对华“红眼病”不应是对此的唯一诠释,更不应动辄成为我们“傲视群雄”的理由。一个只是笃信“世界第一”的民族不会是一个成熟的民族,更不会是可以托付世界领导责任的民族,我们需要成熟的“强大观”。▲(作者是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