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
摘要:旅游翻译作为外宣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当前应用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旅游景介翻译更是成为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旅游景介的英文翻译目的除了传播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强烈兴趣,激发其付出旅游行动实践的欲望。因此,要形成一篇好的景介译文,译者必须寻求合适的翻译原则与策略。鉴于此,本文从功能翻译目的论出发,结合关联性信息及价值理论探讨了旅游景介汉英翻译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旅游景介英文翻译翻译目的论翻译原则与策略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对外宣传翻译也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旅游宣传翻译作为外宣翻译的一个重要领域吸引了众多学者进行思考和探索。针对旅游宣传资料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者们发表和出版了不少的文章和专著进行讨论,这些研究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旅游景介英文翻译是旅游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范围最广的语言,而旅游景介的英文翻译是为英语国家读者或懂英语的游客服务的,其目的除了传播信息外,更要诱发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文化、人文或自然景观的强烈兴趣,激发其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或付诸旅游行动实践。因此,要形成一篇好的旅游景介译文,译者必须寻求合适的翻译原则与策略。
2目的论与旅游文本翻译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亦称翻译功能论,由德国著名翻译学家弗米尔(HJ Vermeer)提出,后得到赖斯(K.Reiss)和诺德(Christiane Nord)的发展。根据翻译目的论的基本观点,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又不是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这个功能亦即目的(谭载喜,2004:255)。诺德认为目的决定手段,译者在翻译中可以根据译文预期的交际功能,结合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感应力或社会知识及交际需要等,来决定处于特定译语语境中文本的具体翻译策略和手法,不应拘泥于与原文对等而影响译文在译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贾文波,2004:47)。可以说目的论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或“以目的语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理论,而这一点也正显现了它对应用翻译的重要作用。
应用翻译文本的主要特点是信息性、诱导性和匿名性(贾文波,2004)。应用翻译体裁大多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反映,文本的“信息”和“呼唤”功能突出,提供信息和感化受众是这类文本的主要目的。旅游翻译体裁则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它包括旅游景介、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促进他们对旅游地自然美景、人文景观、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和喜爱,以加快当地旅游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受众的目的则在于了解旅游地或旅游项目的特色性、观赏性、移情性、知识性等(曾利沙,2006)。由于文化差异,汉英两种语言的读者养成了各自固有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习惯,形成了各自旅游文本独特的语言表现手法和体裁规约。例如汉语景介的语言表达常伴有大量的对偶平行结构,以求行文工整和声律对仗,收到音形意皆美、诗情画意昂然的效果,而英文景物描写往往用客观的景象罗列来传达实实在在的景物之美,力求忠实再现自然,让读者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印象。由此可见,在翻译的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是景介翻译实现其“呼唤”功能、有效达到交际目的的关键所在。翻译目的论为旅游景介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须根据旅游文本的特定功能和译语读者的需求,对原文信息和内容进行判断取舍,用符合目的语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准确转达旅游翻译的功能。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要建筑在正确的翻译目的、原则、判断、真实性、可能性、可接受性基础之上(陈刚,2004)。
3个案分析
旅游景介翻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旅游翻译相关联的理论要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在此我们对一些译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关联性信息与价值,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3.1原文传递信息的功能在转换时应该以译语读者的需要为根本。
曾利沙(2005)将旅游资料中的文字信息进行了分类,指出了描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文化信息、召唤性信息等八类信息。并提出在翻译操作中,要获得最佳社会效应,实现最佳效度,就要采用信息突出原则,对宣传资料中具有关联性信息的文字进行有理据的操作性调节,予以相应的突出,即突出能满足海外游客对旅游项目或旅游地的相关主题信息,弱化、简化或虚化与主题关联性不大的、冗长繁杂的描述性或评价性信息。
例1,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这里有冰山雪川、江河峡谷、湖泊草甸,美丽而宁静。州内以藏族居民为主,还居住着傈傈族、纳西族等20多个民族,长期以来,这里各民族和谐相处,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丰富,与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极其相似。
译文: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Yunnan and Sichuan Provinces and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scenery in picturesque Diqing,filled with glaciers,deep canyons,inca dows,and lakes,remarkably resembles that of the Shangn-la described in Hilton' s novel.Residents here are mainly Tubetans who coexist peacefully with over 20 other ethnic groups, in- cluding Lih and Naxi groups ,thus creating a rich and unique culture.
原文描述了迪庆的地理位置、独特景色和风土人情,对中文读者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特别是文中涉及的少数民族,必定会在国内游者的头脑中产生一幅生动而神秘的画面。再加上后文中出现的四字结构的修辞语——“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迎合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文字审美情趣。这个地方一定会吸引众多的国内游者。然而正如前文讨论过的那样,旅游景介翻译要以英语国家的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审美情趣及阅读心态,不能够照收照转原作信息。等量的信息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中不一定有等效,我们不应该单纯以原作所含价值去衡量它在译文中的价值,必须以译语读者的所需为依据加以考察
原作,将其转化为在译语中的实用价值。原作中那些对原语读者来说价值很高,却非译语读者所需的信息是没有价值的,这就要求译文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变译”处理,以达到在读者身上产生明显的“语后效果”,使其成为真正的旅游者的目的。译文中,汉语惯用的评诉性话语“山川秀美、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被省去,且对原文的句序进行了整改,将段尾句子提前,使段落结构与语义紧凑,重点突出了关联性最强的主题信息:“the scenery in picturesque Diqing”。
例2,峨嵋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素有“峨嵋天下秀”的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嵋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嵋山为“天下名山”。古往今来峨嵋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贾文波,2004:154)。
从原文可以看到,峨嵋山的旅游特色是段落开头涉及的自然风光、佛教文化等。这句话的内容很明显是整个介绍中关联性最强的部分,传递的信息附带的价值也是最高的。而之后的古代诗人赞美峨嵋山秀丽风景的诗句,以及当代名人的颂扬之词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如果英译文照直译出的话,在英语读者看来,这些评价性信息与前文中的“著称于世”“峨嵋天下秀”语义重复,而且十分抽象。因此,针对这样的景点介绍,译者一定要根据翻译目的和译语读者的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选择,找到与所宣传的旅游景色关联度最强的具体的描述性信息和概括性信息,对价值度甚微的评价性信息给予精简或省略。曾利沙先生在讨论信息性质与信息价值的辅助性准则时也提到:“当有超过三至四项描述性或评价性信息连续出现说明某一特定对象时,精简其中比较虚的信息内容。”因此,关于峨嵋山的景介翻译,译者要强调的是段首的具体描述性信息和段末的评述性内容,对原文中繁杂的评价性信息予以整和与抽象概括,在译文中重新行文布局,使之符合译语读者的习惯。
译文:Known for a thousand years as one of the four Buddhist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Mt.Emei is hence fea-tured by its Buddhist cultural heritages together with its di-verse geographic landforms and beautiful scenery.Filled with weird peaks,tranquil valleys,winding roads,abrupt water-falls ,luxuriant vegetation, aged tress as well as wild animals, the mountainous scenery abounds in changes with seasons, which earns Mt.Emei the reputation of "The Most Elegant Mountain"in China and has been of all ages a resort for sight- seeing,pilgrimage,the health recuperation and even scientif- ic researches.
3.2低值文化信息与关联性较强的文化信息的翻译。
汉语景介所提供的信息中常带有文化蕴涵较强的成分,如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目的是以意象感人,追求客观事物与主观景象的和谐之美,让读者在获得深刻印象的同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和美的熏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一般的外国读者对此难以欣赏,景介所预期实现的功能或达到的目的就很难得到体现。因此,对于旅游景介中的文化信息,译者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具有强关联性,能成功地再现主题,并对低值文化信息进行删除、淡化或改译。
例3,“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依栏杆水拍堤。”这是古人赞美青岛海滨的诗句。青岛是一座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西起胶州湾人海处的团岛,东至崂山风景区的下清宫绵延80多华里的海滨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长轴画卷。
译文: Qmgdao is a charming coastal city ,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It ~s not hot in summer or cold in winter.Its 40-kin-long scenic line begins from Tuandao at the west end to Xiaqlng Temple of Laoshan Mountain at the east end.(《中国青岛指南》,2002 : 10)
在汉语读者的眼里,古诗给原文增添了一股莫名之美,很容易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然而对英语读者而言,这样的语言表达往往带有很大的虚化成分和模糊性,景物刻画不明晰,给人的感觉是意境虽深远但缺乏客观清晰的具体描绘,没有特别的意义,所传递的信息价值很低。他们要领会其中蕴涵的意蕴,得下足功夫才行。如张基佩(2001)所言,外宣翻译的译法有时会超越单纯处理语言差异的范畴。而必须首先考虑译语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为了让英语读者一目了然,轻松获取原文要传达的旅游景地的信息,需要用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浅显易懂的概括性语言进行总结概述,达到与英文景介重点在地理环境、风光景色方面纯信息传递的一致。译文中的黑体部分“whose beauty of-ten appears in poetry”就像是对原文颂扬青岛之美的诗词的缩写,没有让目的语读者觉得该景介抽象、罗嗦,既传递了原文信息,又体现了其价值。以下的例4存在同样的问题:
例4……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在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名人徐霞客的评述无疑会提高黄山景色的地位,增强黄山的观赏性,但对实现该景介翻译的目的却只有较低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译。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段文字的翻译过程中,对第一句话和段末提到的“五岳”应该作一个补充说明,因为该词提供的文化信息关联性较强。用增译的手法将黄山的美与中国其它著名山川作一个比较,可以凸显黄山美的独特。
译文:Wu yue is the collective name given to China's
most important mountains,namely Mt.Taishan in Shandong Province,Mt.Huashan in Shanxi Province,Mt.Hengshan in Shanxi Province,Mt.Songshan in Henan Prownce and Mr. Hengshan m Hunan Province.It ~s sa~d that you won' t want to visit any other mountains after seeing wu yue but you won't wish to see even wu yue after returning from Mt.Huangshan. This saying will give you some idea of the beauty and unique- ness of Mt.Huangshan.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它吸引入的地方是它带有浓厚佛教艺术气息和历史烙印的寺庙与建筑。该英文景介不像讨论过的那些散文似的景介一样充满优美的评价之词,可以说是一篇较好的说明性的对外宣传文章。但是在与宣传主题关联性较强的信息的处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例5文中的黑体字部分谈到的内容,人们从何时开始在普陀山上修建寺庙,现有的古建筑物修建于何年何代,与主题的关联性并不强,而且如果没有具体的补充说明,英文读者根本就无法弄清楚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类似这样的文字信息在该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中价值信息度较低,可以省略不译或进行改译。
例5.Putuo Mountaln,one of the Four Holy Buddhist Mountains,eovers an area of 12.5 square kilometers.The highest peak,the Fudingshan Mountain is 300 meters high above the sea level.Temples, monasteries, nunneries are spread all over the mountain.According to the annals of Putuo Mountain,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unwiiling-to-go" Guanyin Temple,people began to build up temples in large scales.The remained ten ancient architecture com-plex and historical sights were built in Song,Yuan, Ming,and Qing.Putuo Mountain once had 82 temples, 128 huts,accommodating 4,000 monks and nuns at Its heyday. When you walk ob the paths,you probably can come across monks in kasaya.The glorious sceneries as well as the glam-our concerned with Buddhism make it a sacred mountain. (www.ywhc.net)
4结语
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意义深远的语言活动和文化活动。应用翻译功能目的论的观点、目的一需求原则及相应的辅助性准则对景介翻译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语言文字所传递的信息及价值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受众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在景介汉译英实践中,译者应该从英语读者的需求出发。借鉴相关翻译理论,结合实际介绍中的语言文字状况,对译语与目的语进行全面的语言、文化和心理对比,找到正确有效的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贾文波.旅游翻译不可忽视民族审美差异[J].上海科技翻译,2003,(1):20-22.
[3]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曾利沙.论旅游指南翻译的主题化信息突出策略原则-J].上海翻译,2005,(1):19-23.
[6]周锰珍,曾利沙.论关联性信息性质与信息[J].中国科技翻译,2006,(5):23-26.
[7]张基佩.外宣英译的原文要适当删减[J].上海科技翻译,2001,(3):21-24.
[8]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