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云
摘要:冯梦龙的《智囊》作为一部有关智慧的笔记小品,辟出专门章节“闺智部”讲述女子的智慧,在“贤哲卷”和“雄略卷”中,冯梦龙充分肯定了女子的智慧,表现出对女子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智囊》“闺智部”冯梦龙女性身份认同
《智囊》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纂集的一部笔记小品集,深受历代名人学士的喜爱和赞赏。毛泽东同志在日理万机之余,也曾反复阅读,并结合自己的心得,留下了许多的圈点和评注。但是这样一部作品,似乎很难走入正统。冯梦龙作为一位文学家、出版家,任何相关的文学史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当然最主要的是“三言”,但是《智囊》却一直游走在边缘。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在“冯梦龙与‘三言”章节中,《智囊》根本没有出现,而其他的如《情史》、《挂枝儿》等却有提及。
《智囊》内容丰富,涉及了明代以前的许多典籍、野史和传闻,上至经国大略,下到市井小智,无所不包。全书趣味横生,且发人深省。冯梦龙对该书的出版发行倾注了较多的心血,前后修订、增补、写序言、作按语等。“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从此书中能够看到冯梦龙思想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其中的“闺智部”进行一番分析,以期能够把握住冯梦龙对女性身份地位的思考及认同。
明代思想界对之前,尤其是对有宋一代的程朱理学来了一个彻底的反动。经过朱熹及二程的推广强化,到了明代,专制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人的尊严被粗鲁地践踏(包括男人),特务机关遍布,贞节观念当道。而以王守仁、李贽为代表的社会思想家举起了思想解放的大纛,他们对人欲表示充分的肯定,反复论说追求物质享受、好色好货、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在他们的带领下,传统的影响人们数千年生活的封建思想呈现出一种崩溃的架势,享乐之风盛行,市民情色文化流行。
冯梦龙继承并发展了明初思想家们所积极提倡、鼓励的个性解放的思想,而《智囊》“闺智部”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在其中冯梦龙以“智慧”为依托,对女性身份给予了认同和肯定。
“在《情史序》中,他(冯梦龙)竭力强调“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以出于天性、自然流露的‘情与‘理即既存伦理教条相对抗,《山歌序》更明白地提出,他正是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在冯梦龙看来,‘发于中情自然而然的文学,才是最有价值的文学”。所以冯梦龙在《智囊》中重新审视了女性的身份地位,具体如下文所述:
1《智囊》的成书时间大概是1626年,此时冯梦龙为52岁,而在之前之后的几年里,“三言”分别问世。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冯梦龙的思想应该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在之前的1613年,冯梦龙还怂恿出版《金瓶梅》,此举正好可以证明其思想的开放程度。“三言”中相关的内容也可以作为“闺智”的佐证。“这类小说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要求‘礼顺人情”,“《卖油郎独占花魁》在描述感情如何成为美好婚姻之基础的同时,还突出了妇女维护人格尊严的要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郝大卿遗恨鸳鸯绦》、《况太守断死孩儿》等篇目既有女性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更有挣脱“理”的人对人的原始欲望的追逐,《众名姬春风悼柳七》更是对“身为下贱”的风尘女子的赞扬。
和“三言”相比较,《智囊》同样也对女性的身份表示认同和肯定,在一定的时间里,人的思想既有变化,但又摆脱不了从前,更何况《智囊》是于“三言”中间问世。所以说,在《智囊》中有关对女性褒扬的观点也就合情合理和水到渠成了。
2在中国历史上,女子从来就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地位,“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性》),她们被看成弱者(没有自己的名字。称为某某氏),被认为红颜祸水(褒姒、貂蝉),被当成传承子嗣的工具。男人们强迫女性“三从四德”,男人们认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甚至摧残女性的身体来获得生理或心理的满足(如裹脚)。口]即使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的对女性的赞美和描写也基本都是侧重于女性的容貌,比如唐五代时众多的“花间词”,更可以认为是女子容貌给男人所带来的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一种满足。
《智囊》共十部二十八卷,一千零六十一篇,冯梦龙奉行“品智非品人”的原则,书中所涉智人,既有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外交家,又有贩夫、走卒、奴仆、农夫、僧道、画工等贫民百姓,而更体现他良苦用心的是用了整书的十分之一的比例讲述女子的智慧,这在此前是极为鲜见的,可见冯梦龙对此问题的思考已经完全和当时时代发展相契合,和李贽、汤显祖、袁宏道等人在这方面具有一致的思想。
冯梦龙在《智囊》中辟出专门的章节讲述女子的智慧,应该说,这个行为本身已经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千年古训时时束缚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之前,已经有多少女子倒在了这个牌坊脚下。这些章节的辟出已经非常能够说明一个问题:冯梦龙对妇女智慧的认可和对妇女地位的尊重,这是他进步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3“闺智部”开宗明义:“男子有德便是才,妇人无才便是德。其然,岂其然乎?”此语便是对传统的道德的一种颠覆。而“贤哲卷”“嗟彼迷阳,假途闺教”更是让男人们放下了架子,向身居闺阁的女子请教。“雄略卷”“行不逾阈,谟能致远;睹彼英英,惭余谫谫”,目睹女子英豪的事迹,男人们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
“闺智部”总共所列77条目,其中皇亲贵族(皇后、公主、妃子)共6例,平凡人家(母亲、妻子、女儿、姐姐、孙女、妾。说明:在这统计之中略存在偏差,因为有的女性是双重的身份)共62例,婢女3例,妓女4例,陌生妇人2例。如此众多的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身份基本囊括了女性所能够扮演的角色,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智慧在扮演各种社会身份的女子身上都有所体现,不止是在传统的饱读诗书的男子身上,其实也不只是名门望族的贵妇人所具有,而且,正好相反,在如此77例条目中,我们所看到得更多的是普通女子的智慧,她们或是母亲、女儿,或是妻妾。或是姐妹,等等。也就是说智慧在冯梦龙看来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男女平等性,而掩藏在智慧平等性后面的其实就是冯梦龙对女性人格的认可和尊重。
4“闺智部”77条目对女性的智慧作了充分详尽的展示,从这之中,我们看到了在传统男性身上所体现的人类的聪明才智:“吾于赵威后诸人得‘见大焉,于崔敬女、络秀诸人得‘远犹焉,于柳氏婢得‘通简焉,于侯敏、许允、宰宪英妇得‘游刃焉,于叔向母、伯宗妻得‘知微焉,于李新声、潘炎妻等得‘亿中焉,于王陵、赵括、柴克宏诸母得‘识断焉,于屈原姊、娄江妓得‘委蛇焉,于王佐妾得‘谬数焉,于李文姬得‘权奇焉,于陶侃母得‘灵变,焉,于张说女得‘敏悟焉。所以经国祚家、相夫勖子,其效亦可睹已!”
以上为冯梦龙和我们读者所见,书中“梦龙评”更是直接地体现了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冯梦龙通过相关的事情让男子和女子比较,在贬低男子的同时,给予了女子非常高的评价。“陈子仲妻黄霸妻”条讲述了两位具备远见卓识的妻子让丈夫在名利浮华面前开阔了胸襟,夫妻双双归隐田园。冯梦龙针对此发出了感慨:“而子仲、黄霸之妻,乃能广其夫志,使炎心顿冷,化游无患,丈夫远不逮矣。”其中褒贬无需再言。“邹仆妻”条讲述邹仆妻在丈夫被匪徒杀害之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一面在心中盘算如何复仇,一面美言诳骗盗匪,当天用计擒灭盗匪的故事。冯梦龙评点道:“(徐氏、申屠氏、邹仆之妻)生于下贱,何曾读书知礼义,而临变不乱,处分绰如,世之自命读书知理义者,吾不知有此手段乎否也?”自古以来饱读诗书、通晓礼义之男士,也许在如此紧急的关头却会慌了自己的手脚,更遑论报仇雪耻了。“邑宰妾妇之智不必言,独其猝不乱,死不怵,从容就功,有丈夫之智所不逮者”,“丈夫(男性)”们在以上女性面前应该觉得惭愧,他们的智慧远不及闺中之妇人。
由以上可知,在当时错乱的社会制度下,具有比较先进思想的冯梦龙对女性智慧是认同与推崇的,而掩盖在后的是对女性一种身份地位的认可,更是对数千年的礼教的一种叛离。以冯梦龙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在封建制度即将崩溃之时,用他们的刀笔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强音。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姚树颖.“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41.
[3]冯梦龙.智囊全集[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