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的正确评价

2009-08-21 07:35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儿童画绘画美术

董 学

儿童画是一门纯真的艺术,它表现儿童所认识的世界,表现他们幼稚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绘画作品奇特而大胆,富于幻想,使作品具有成人所不及的魅力。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正确评价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直接关乎美术教育的发展。

一、谨防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儿童的作品是评定教学的重要参考。由于学生在表现能力上的差异,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比较整洁,画面效果好看,往往博得教师的欢心;一部分学生的作业比较脏、不漂亮,使人产生厌恶的情绪。于是,教师就凭完成品的质量判定成绩,结果某些学生经常得不到优秀,误以为自己能力不够,天生不会画画,灰心丧气,学习积极性降低,作业草草完成,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如果从纯美术的角度来看,可能有些学生的作品确实够不上“优”的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仅仅以完成后的作品效果作为评价儿童画的惟一依据,就丧失了儿童画的主要功能——育人。一张完成的作品并不重要,它仅仅是儿童学习的终端物质体现,重要的是儿童创作这张作品的学习过程。例如,某学生绘画表现力不强,但想象力很强,思维很活跃,那么即使画面的效果再差,是否可以为他的创造力打一个“优”呢?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培养画家,我们的目的是育人,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二、切莫忽视作品的内在情感表达

绘画是反映社会、表现生活的窗口,儿童的画更易从细小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但在评价儿童画时,如果单从画面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等角度评定作品的优劣,就不免忽视了作品的内在意义。例如:一位学生的作品表现了机器人,他没有单纯的画机器人,而是给机器人冠以职业——警察。机器警察的创意想法,来源于他对盗窃案件的耳闻目睹,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他认为被盗后报警只是一种事后弥补,还会造成我们警力的任务繁重,如果将机器警察用于家庭防盗,会更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于是,一幅饱含他此时情感的画——《家用机器警察》诞生,这幅画在国家级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金奖。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站在童心角度去了解童心世界,善于发现并引导儿童的内在情感,使作品成为情感表达的产物。

三、题材内容上,不以合理论好坏

艺术与科学有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所谓不合理的地方,那几乎是随手可得:“恐龙复活机再现恐龙”、“人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太阳吃起了麦当劳”等等。如果我们仅从这些内容的合理与不合理层面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拓宽评价主体,强调主动参评

新课程倡导,让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评价不能只是教师唱独角戏,要形成教师、家长、学生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学生早一点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就能早些体会到艺术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是对自信心的加强、对艺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学会从自己作品中寻找优点,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并鼓励学生以文字的形式描述自己的作品,并从中找出不足,汲取教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要评价其它同学的作品,又接受别人的评价。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儿童画绘画美术
美术篇
儿童画作品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儿童画为什么不能追求画得太像》等
儿童画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