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研究

2009-08-21 07:35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图画口语交际

宋 铭

近几年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多次改革,注重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口语表达思维能力较弱,这都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重视语文教材,指导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教学中,要尽量抓住教材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一步步指导好学生的说话训练。

1细致观察、发挥想象。低年级编排的口语交际实践。配有图画,图画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体现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图画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可借助图画,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如教《遵守交通规则》,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他们做的对吗?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有哪些没有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班上介绍……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做?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于想象,敢于创新。设计一个“小小交警”,指出图中的孩子错在哪儿。这样不但丰富了口语表达能力,还掌握了交通规则。

2认真倾听、注重复述。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教学《问路》时。我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启迪他们应该怎样倾听别人的说话,如何给别人指出正确的道路,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同学自述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二、创设交际情境。提高口语交际训练

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表达的强烈欲望。

1语言描绘: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教学《秋姑娘的信》,上课伊始,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秋高气爽、大雁南飞、松鼠备粮、青蛙冬眠的秋景中,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引发出口语交际的欲望。

2多媒体演示。根据口语交际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捕捉说话的内容,还有利于他们现场发挥,使他们表达更逼真、更生动。

三、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依据低年级学生社交界域不同,可以把这种方法分为两种具体的训练方式,一是校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正确地与师生交往;二是家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正确地与家庭成员交际交流。

1在世界助残日到来之际,课前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有的学生扮“助人为乐的孩子”,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对答如流。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助残”实践活动,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生活中,让他们敢于说话。把自己所见所闻乐于说给朋友、同学、老师、家长听。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倾听,鼓励他们,不能呵斥,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如《自我介绍》老师先自我介绍:我叫xx,今年几岁,我的名字是谁起的……让学生也有想说的意愿,然后鼓励学生自己说、敢于说、乐于说。说不好的,微笑地告诉他回去再说给爸爸妈妈听。放学后,学生会兴奋地再叙述一遍,家长从旁协助。这样学生的口语能力就提高很快。

总之,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通过课堂、生活、社会,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全员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图画口语交际
两块磁的交际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