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斐 张建军
摘 要:文章论述了心理健康教育能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通过设计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研究方案、教学方法等来调动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大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大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大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有效成长的教育。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辅导员的我,在一些心理方面专家的指导下,对大四、大五的学生进行了智能、认知、个性、社会交往等70项测试与调查,对个别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心理咨询和训练。
1 研究的目的与具体目标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通过研讨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构建学生健康的心理。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心理健康的学生交往,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
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2 设计研究方案
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学校要求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针对自己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性地选择教材内容,开展组内研究。
3 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研讨,我们达到了这样一种共识: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通过教师播放一段配乐故事,使学生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由于大学生还不够成熟,接触社会少,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 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真正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引導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
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①总结式。②期望式。③启发式。④祝福式。
4 总结与讨论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平等性原则。要求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
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自信心才能增强,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N].民族出版社 ,2005,(07).
[2]教育学考试大纲[N]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N].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03).
[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N].教育科学出版社 , 1998,(03).
作者简介:常斐(1982-),女,河南新乡,大学本科,新乡医学院,助教,国家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指导。
张建军(1973-),男,山东青州,大学本科,新乡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