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毅
2008年底,一款涵括藏汉英三语的电子辞典成为拉萨街头时髦的物件,人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深藏典籍的寺院历史,还是看似高深的藏文输入,都融进了这个巴掌大小的机器。古老的藏文经历了数字化的改造,继而不露声色地开始了普及之路。
在辞典的设计者、西藏大学英语教师洛藏看来,藏文电子辞典的研发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秘笈,真正欠缺的是普及。1999年,洛藏开发了几款藏文查询软件,以单机版的形式推向市场,结果仅在广州被一些汉族僧尼用以学习藏语,在藏区却鲜有问津。
2008年7月,洛藏再次想到了藏文电子辞典。此时的环境与9年前截然不同,一方面,随着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学汉语、学英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自发的选择;另一方面,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对电子产品不再陌生,开始习惯并期待花样繁多的“新玩意”。
对于原本讲不了几句汉语的木如寺僧人诺布,这部电子辞典带给他的第一个功效,是他终于可以用并不标准的汉语普通话念出橱窗里的雕像——“这是弥勒佛,那是吉祥天女。”僧人以外,另一个较大的顾客群是学生,18岁的拉宗来自昌都地区江达县,带着当导游的梦想,她来到拉萨的一所语言学校,半天学汉语,半天学英语,面对橱窗里的电子辞典,拉宗无奈地摆摆手:“我的工资只能用来交学费。”
不菲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遗憾的是,洛藏并没有竞争对手,此前进行相关研发的几家公司,听说洛藏的产品上市,纷纷偃旗息鼓。回顾文曲星在内地从暴利走向平价的过程,人们期待有更多的技术和营销人员参与到藏文数字化的普及进程中,进而降低成本——这是拉宗的愿望,也是洛藏的愿望,教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让他的关怀不止于赢利,在洛藏看来,当他不再垄断电子辞典市场的时候,才是藏文数字化真正意义上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