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一周年生命在延续废墟上的婚礼

2009-08-19 07:25
西藏人文地理 2009年3期
关键词:羌寨危房羌族

春节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距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17公里的桃坪羌寨,就迎来了地震后的第一桩喜事。本寨的羌族青年杨登攀,迎娶了四川理县杂谷脑镇克增嘉绒藏寨的藏族新娘方弟妹。这也是一桩藏、羌两个民族联姻的喜事。

喜事冲淡了大地震留给人们的恐惧和不安,成为整个寨子500多村民共同的节日。

桃坪羌寨西距理县34公里,这里古朴的碉楼、碉房建筑有“东方古堡”的声誉,建筑始建于3000余年前。寨子里的老人说,历史上的三次大地震以及去年的汶川“5·12”大地震,桃坪羌寨均无一人伤亡。因此,当地人都说桃坪羌寨是一块福地。

今天,桃坪羌寨可以说是去年“5·12”大地震劫后幸存的依然闪烁着远古光辉的最后的羌寨了,也将成为羌民族远古文化以及碉楼、碉房建筑的活化石。

然而新娘的家乡却没有这么幸运,那里距汶川“5·12”大地震的中心映秀镇,仅一山之隔,160余户碉房几乎全部垮塌。全乡因地震死亡10人,重伤83人,轻伤19人。新娘的父亲也在地震中头部受重伤,母亲足部骨折。在政府和各方援助下,她的家虽然不缺饮食,但家中五人仍挤在危房中生活。

婚礼将按照藏、羌两个民族的风俗举办。在新娘的家乡,按照当地藏族的风俗举办;在新郎的家乡则按照羌族的风俗举办。

羌族婚礼一般要经过挂红、告奠、开坛、接亲、迎亲、做酒、宵夜、回门等八道程序,完成这些程序需要一周时间。婚礼的高潮在第三天,接亲、迎亲、做酒、宵夜都在这一天。

当接亲的队伍来到新娘的家乡克增嘉绒村寨时,我的心抽搐了。路边两侧的碉房倾斜倒塌,横梁矗立,电杆折断,残垣断壁,已是一片废墟。新娘的家在废墟中央,三层的碉房全部垮塌,全家挤在一间修补后的危房内。危房的门口红底金字的对联十分醒目:“山河破碎凭双手重建美好家园(上联),藏羌联姻齐努力再看碧水蓝天(下联),横批:百年好合。”

在桃坪羌寨,婚礼的各个环节依传统方式进行,更是热闹非凡。迎亲的前夜,舅舅为外甥披红绫祝福;接亲的清晨,舅舅牵羊登门贺喜,许多地方体现出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存。在庭房的门前,一副对联相当醒目:良辰美景唢呐鞭炮贺新郎(上联),月圆花好香茶美酒迎宾客(下联),横批:喜近新人。几天来,村民们自愿献工、帮厨,贴喜联,杀猪羊,打扫村落。接亲那天,全村老幼着羌服,唱情歌,跳锅庄,吃喜宴,喜到天明。

羌族人称婚事喜宴为“做酒”。做酒要连摆三天,喜酒要连喝三天。据新郎的母亲说,办喜事买了1000瓶酒,这还不算自家酿制的青稞咂酒,宰了两头羊,杀了四头猪。喜庆的气氛从后厨洗碗的叮叮当当声中就能听得出来。

夜幕降临,村民们挤在仍是危房的公共礼堂内为新人举行结婚典礼。典礼是在新人的对歌声中开始的,新郎、新娘以歌问答。特别是新郎,在对歌中,极尽赞美之辞,从新娘的头唱到脚,从美丽唱到贤惠善良,再从贤惠善良唱到聪明能干。村里的男女老幼也围着新人跳起欢快的锅庄,唱起羌族的歌谣。

时间很快过去,人们将要迎来“5·12”大地震的一周年。让人感到悲欣交集的是,创伤已经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得到平复。婚礼上,在人们相互祝福、赞美的歌声里,不仅有答谢感恩、相互勉励等传统主题,也增加了一个新的主题:重建家园。

猜你喜欢
羌寨危房羌族
寒池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有趣的羌寨婚礼
不让群众住着危房奔小康
56 个民族56 枝花羌族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
奉化垮楼
富宁县有望今年底彻底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