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徽 邓淑琴
江西省龙南县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不仅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步伐,而且促进贫困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创新绩效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群众参与热情
为提高重点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认识,引起他们对工作的重视,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龙南县在2006年出台的《龙南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制订下发了2008年度重点乡镇、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方案中明确了考评得分与下一年重点村资金分配直接挂钩,对考评前3名的重点村增加下一年度资金。2008年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兑现了奖励,对工作积极主动、高标准完成2007年度扶贫开发任务的杨村镇五星村、东江乡新圳村、夹湖乡花树村分别奖励了8万元、6万元、4万元。由此激发了基层干部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了“以考评论成效、以成效争扶持”的资金投入良性竞争机制。
农民群众是推进扶贫开发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干部有了积极性远远不够,真正的主体还应落实在农民群众身上。我县扶贫开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组织作用。为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不断强化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我县在《重点村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方案》中把群众参与度量化成具体指标进行考评,占重要分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走访群众、与群众座谈、项目监督小组全程监管等形式,提高群众对村级规划、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环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并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贫困农民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鼓励他们出谋、出资、出力。如我县武当镇大坝村高排路理事会在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实施项目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坝村高排组为争取把高排路硬化列入当年扶贫项目,早早地成立了高排路理事会,还把理事会成员的合照粘帖在宣传栏上,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多次召开户主大会,集体讨论解决缺口资金、无劳动力等问题的办法。在他们的组织下,村民们踊跃捐款,男女老少积极投工投劳,累计捐款3万多元,投工600多人次,把路基工程完成。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县扶贫项目自筹资金达98.9万元,投工投劳13357个工日。
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形成整村推进强大合力
扶贫资金是有限的,贫困乡村群众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要想把项目做大做优,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受益,就要想办法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为此龙南县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的作用,多渠道整合资金。一是争取定点扶贫单位的重视和帮扶。积极与县委村建办、新村办沟通协调,争取了26个县直、驻县单位挂点16个重点村,有的重点村多达5个单位,年内与16个重点村取得联系,开展了帮扶工作的省、市、县各级单位共有30个。通过勤督察、发通报、广宣传等措施,定点扶贫单位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据统计30个单位到位帮扶资金57.9万元,帮扶物资折款2.1万元,帮助争取项目2个、资金19万元。如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2008年支持临塘乡临江村扶贫资金17.3万元。二是捆绑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也是其它涉农部门的工作难点。财政扶贫资金充当起“粘合剂”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发挥各部门和行业的优势,形成叠加效应,共同做好整村推进工作。县扶贫办与交通、水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共商计谋,为共同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形成合力。2008年,捆绑交通、水务、卫生、组织等部门资金253万元实施道路、改水、改厕、村部建设等34个项目。三是鼓励动员非公经济参与扶贫。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利用农村资源与非公企业资源互补的优势,在全县开展了村企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全县参与村企结对共建的45家非公企业中6个企业与5个重点村结成对子。已累计向结对的重点村捐赠帮扶资金69.6万元,为结对村开发项目3个。
三、创新资金项目管理机制,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龙南县围绕规范管理、加强监督、提高效益的目标,在管严用活上下功夫,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更大的扶贫效益。
1、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县财政统一设立一个财政扶贫资金专户,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直接从国库支付到施工单位账户,改变了以往多头管理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消耗,有效地防止了专项资金滞留、挪用、渗漏的现象。我县实行财政扶贫资金两次付清到位,即项目由施工单位全额带资完工,经竣工验收和项目审计后,一次性支付财政扶贫资金的90%,剩余10%作为质量保证金,在一年后支付,明显加快了施工进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2、项目提前申报制。我县在项目申报上突出“启动早、把关严”,对规划内群众参与度高、要求迫切的项目,或是水利、桥梁项目需要利用冬季枯水时节实施的,重点村通过会议讨论确定项目,经公示后,提前向县扶贫办申报。扶贫办安排专人实地踏勘、调研,指导做好项目设计预算后,批复提前实施。我县在严格执行项目三级申报的基础上,灵活把握了项目启动时间,既严把了立项关,杜绝人情项目、套取项目,确保扶贫资金用在群众最急、最盼的地方,又为尽早完成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赢得了主动。在2008年的32个扶贫工程项目中有17个项目实行了提前申报,实现了所有工程项目在当年年底竣工验收。
3、招投标制。扶贫项目的设计、预算、招标须知经技术主管部门审核把关,县监察局审批后,进入县招投标中心进行邀请招标或公开招标,投标单位都必须具备建筑施工总承包三级(含三级)以上施工资质,开标会除项目单位、扶贫部门参加外,纪检、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项目监督小组共同参与,有效杜绝了工程项目串标、围标现象,通过竞标,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金。
4、项目监督制。我县在扶贫项目实施前后、各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加强了监督。一是坚持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所有财政扶贫项目在上级批准下文后,在县电视台、县人民政府网上公示。重点村将申报项目情况、资金批准情况、招投标情况、项目验收情况等在村务公开栏和居住集中的地方向群众公示,取得群众支持和参与。二是项目监督小组行使监督权。为让广大群众参与项目监管,选举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赋予监督小组“三权”,即知情参与权、向上汇报权、签字认可权。他们全程参与监督项目申报、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和发票审核。如东江乡新圳村实施寨下公路硬化项目,监督小组跟随施工队上下班,对材料进场、原料配比、施工工艺等严格监督,百般挑剔,施工队不厌其烦,超标准完成项目。项目完工后,项目质量获得了大家的好评。三是加强督查。县扶贫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名义向项目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11份,限期整改。通过层层相互监督,保证了资金全额用在项目上和较好的工程质量。
5、工程结算送审制。项目完工后,县扶贫办、技术部门、乡镇分管领导和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小组、监督小组等组成扶贫项目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做出工程结算书。工程结算书须经村委会同意、乡(镇)政府认可、县扶贫办审核后送县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中心进行审计,最终公认的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工程经过专业部门审计,都核减了工程量,为节约资金严把了最后一道关。2008年32个扶贫工程项目经审计节约了7.6万元资金。
2008年16个重点村共完成规划项目68个,投入资金707.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项目41个、资金209万元。硬化水泥道路 34.1公里,新建桥梁3座,新建水坝6座,修建水渠2410米,铺设饮水管道8630米,改水1125户,改厕784户,新建村部2座400多平方米,明显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大型种养基地6个,引导农户种植脐橙、李、桃等果树面积1500亩,1200多农户种植蔬菜2400亩,460户农户养殖生猪,年出栏生猪2.9万头,大力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后劲,贫穷落后的重点村正迈大步走向富裕文明。
[作者简介] 袁晓徽,女,江西省龙南县扶贫办主任;邓淑琴,女,龙南县扶贫办工会主席。
[责任编辑:尧水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