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竞赛和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2009-08-17 09:53胡成祥
关键词:关系

胡成祥

摘要:创业型人才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创业竞赛是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国内相关创业竞赛进行了梳理,对创业型人才进行了界定,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业竞赛 创业型人才 关系

1 国内相关创业竞赛回顾

1.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帷幕。1997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分别承办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的成功举办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的2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一举措标志着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的正式开始。教育部还作出决定,允许大学生、研究生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开展创业教育,许多学校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1.2 “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 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08年批准资助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教高函[2009]7号),首届三创赛由浙江大学等主承办。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兴交叉复合专业学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以落地企业实战、创业就业导向为特征的三创赛,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化网络交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项目组织开发能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创业、就业,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充分调动中电协会员企业资源和地方协会资源,组织会员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到竞赛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创新。

1.3 “金蝶”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所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于2008年11月开始举办“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由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承办,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采用“电子对抗系统”结合“ERP管理软件”为信息化环境的竞赛平台;大赛分为校内选拔赛、省市预选赛、区域半决赛以及全国总决赛四段赛事;以院校为单位进行报名,由一名指导老师和四名在校学生组成参赛团队。

2 创业型人才的界定

2.1 创业教育提及的创业人才 我国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概念是在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提出的,即“在‘学位=工作这个公式不再成立的时候,人们希望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创造者”。美国CELCEE将创业教育定义为:创业教育是指提供人们以概念和技能辨析他人忽略的机会,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它包括机会辨识、面对冒险时的资源调度以及进行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同时,它也包括商业管理运作过程中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教育委员会、就业和培训组织以及青年事物管理部门等组织一同对“创业教育”做了界定,他们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直接指向培养年轻人能力、技巧和革新性、创造性、开创性等个性品质的教育。它不仅能够帮助年轻人成功地把握生活和工作的各种机会,还能够帮助年轻人为自己工作。毛家瑞(1990)认为“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具有独特功能和体系的教育”。顾明远(2001)认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教育学生不是消极地等待单位招聘就业,而是在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勇于自己创业”。

2.2 本研究对创业型人才的界定 创业型人才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思维层面。创业型人才是具有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创业精神代表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具体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风险意识等;第二,物质层面,创业型人才是掌握创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技巧的复合型人才。创业理论和知识是指以创业活动(实践)为研究对象,对其本质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和提炼,从而形成的根本观点和概念框架,主要通过创业学、创业管理等课程传授;广义的创业理论和知识还包括与创业的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等理论和知识。创业能力是指善于发现机会,并创造性的整合资源,将机会转变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创业技巧是指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规律,了解创业的实际经验,从而减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依据创业型人才含义,实验区界定了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拥有创业精神,掌握创业理论和知识,具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技巧的创业型人才。

3 创业竞赛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3.1 创业竞赛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载体 创业竞赛是连接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平台,创业竞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首创能力和创新思维。创业竞赛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的回顾与应用。通过竞赛,学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更加熟练应用理论知识。同时,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管理的流程,熟悉企业运作规范,会减少适应实践工作的时间。竞赛不能取代实践,但对实践是最好的补充。因此,高校将创业教育纳入实验教学环节,即增加了学生对创业理论和创业知识的熟悉,又可以通过模拟创业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以较少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学生通过组建创业团队,编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流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这也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3.2 创业竞赛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一种方法 在形式上,以教师指导为主的实验形式转向以辅导、监控、考核的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实验活动的教学形式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降低教学成本。竞赛实现传统手段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手工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模拟仿真手段与实操手段相结合,形成一套丰富多彩、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教学方法体系。竞赛的手段和方法弥补了现阶段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不足。创业竞赛可以通过软件教学、创业计划书编写、模拟创业流程等手段,更好地推动创业竞赛开展,使创业竞赛达到更好效果。

3.3 创业型人才培养对创业竞赛提出了新的内涵 通过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的整合,将零散的知识转变为相互贯通的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之,为了更好实现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竞赛必须赋予新的内涵,越来越多的竞赛已经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借助于软件例如金蝶全国大学创业计划竞赛。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创业精华竞赛纳入学校实验项目,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不断丰富竞赛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明.试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

[2]谢维和.素质教育的两种取向及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5年12月12日.第1版.

[3]张力.素质教育:国家政策层面的思索[N].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6 日.第1 版.

[4]张旭霞.高校创业教育刍议[J].江西教育.2005.(2).

[5]万建香.我省高校创业模式探讨[J].科技广场.2004.(10).

基金项目:2008年度河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资助经费青年专项课题(编号:08020109)

猜你喜欢
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与整合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关系的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