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当局执政周年台湾经济形势评析

2009-08-17 03:34
领导文萃 2009年12期
关键词:台湾当局代工新台币

朱 磊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台湾经济出口遭受重创,加之经济结构转型困难,民众对经济前景信心低落,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近几十年来的最糟情况,今年台湾经济可能出现战后最严重衰退。

一、台湾经济形势空前恶化

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台湾宏观经济正面临战后最严重衰退。2008年第4季,台湾GDP降幅高达8.36%,预计衰退将持续5个季度,台湾当局估计2009年经济增长率为-2.97%。台湾外需和内需都出现严重滑坡。2008年第4季出口大幅衰退41.9%,2009年前2月出口同比负增长37.2%,预估全年出口负增长20.1%。2008年民间消费出现1961年以来的首次衰退,幅度为0.29%;民间投资则大幅减少13.47%,是台湾第2高的衰退纪录。失业率从2008年4月的3.81%一路攀升到2009年2月的5.75%,失业人数62.4万,创下1978年台湾当局公布失业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民生指标方面,经常性薪资与消费物价指数也分别创下近30年来最大跌幅。经常性薪资自2008年10月以来连跌4个月,同比负增长4.33%;消费物价指数同样连跌4个月,同比负增长4.67%,2009年2月同比再降1.31%,全年CPI预估负增长0.82%,且每季年增率均呈负值,已明显出现通货紧缩。

台湾高科技制造业中的液晶面板产业、半导体产业和电子代工产业等同时陷入严重衰退。台湾液晶面板产业2008 年营业收入首度出现年度负增长,平均-26.87%。而在2008年第4季的产销大幅滑坡后,2009年1月液晶面板光学产品出口同比衰退74%。台湾半导体产业景气自2008年下半年急剧下滑,全年产值2619亿美元,年增长率1.5%,远低于往年。2009年1月半导体产品出口减少45%,由于出口下滑,预估2009年产值增长率将降至-2.2%。台湾电子代工产业也进入景气寒冬。龙头企业鸿海2008年12月营业收入出现10年来首次衰退,下滑幅度达18.2%,累计全年营业收入14730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19%,远低于30%的预定目标。

台湾当局财政状况显著恶化,金融形势空前严峻。为刺激经济复苏,台湾当局大量举债和减税以增加公共支出,导致2009年台湾当局(不含地方县市)债务余额占GDP比率升至32.64%,创历史新高。2009年前2月的税收达标率只有8%,同比减少18.4%,是“有纪录以来最糟的时候”。在股市方面,自岛内政权更迭后,台股指5个月跌掉一半,此后虽有诸多护盘与激励措施,股指却始终不见明显起色。

二、台湾经济衰退的深层次原因

台湾外贸依存度过高且过度集中于少数产业。台湾外贸依存度近年来高达130%,2008年出口依存度65%,远高于韩国的40%左右,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对岛内经济景气影响巨大。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美欧市场自台进口出现负增长,大陆与日本市场自台进口的增长率也大幅下降,导致台湾出口趋冷,经济恶化。另外,台湾产业结构过度向高科技产业倾斜,也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重要原因。在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台每年约60%-70%的民间投资投入半导体、面板等电子类高科技产业,其产品出口占台出口总额的40%左右。当全球信息科技景气滑坡时,台湾经济衰退幅度高于日、韩、港、新等周边经济。

台湾企业加工贸易型态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台湾制造业的主流经营模式是加工出口。该模式在最终产品出口市场稳定时可持续获利,但自2008年第3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市场全面萎缩,金融去杠杆化更严重打击美欧进口商,导致台湾企业对这些地区的直接和间接出口大幅衰退。

台湾企业代工生产模式缺乏品牌支撑。与同时从事品牌与代工生产的韩国企业相比,台湾企业多以代工生产为主,没有掌握终端市场的品牌和通路,且缺乏自有核心技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韩国品牌厂商将订单优先给自己的制造厂,缺乏品牌支持的台湾代工企业则订单大量减少,2009年初岛内最大的两家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和联电的产能利用率甚至降至50%与30%。此外,由于台湾代工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不够,又缺乏垂直整合,产品竞争力下降,不但进不了日韩市场,在欧美市场的占有率也不断下降。

三、台湾当局采取多种应急举措

面临经济衰退,台湾当局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内需。包括:发放价值857亿元新台币的消费券以刺激民间消费;通过连续降息、各种减免税、扩大企业信保贷款等促进民间投资;提出4年5000亿元新台币的“扩大公共工程计划”,今年投资1507亿元新台币;“充电加值计划”168亿元新台币;近贫补助177亿元新台币;长短期促进就业144亿元新台币;将总额高达数千亿元新台币的国光石化、六轻五期投资案提前8个月动工。此外,台湾当局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岛内当前的主导、中间、新兴与前瞻产业中,选定光电、太阳能等15项新兴产业纳入“产业创新走廊计划”,并将观光旅游、医疗照护、生物科技、绿色能源、文化创意、精致农业6大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大力加以扶持,吸引民间投资,强化内需导向,力求改变目前外贸依存度过高的经济结构。

出口方面也推出各种刺激计划。包括:新郑和计划,未来4年投入85.32亿元新台币,协助厂商拓销岛外市场;贸易推广计划,2008年10月启动该计划修正案,向输出入相关同业公会、办理贸易相关业务的财团法人及社会团体、大专院校及学术机构、办理输出保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贸易推广补助;品牌计划,加强台湾企业的品牌建设,已实施两年;会展跃升计划,在岛内举办系列会展,邀请全球各地大型企业参展并洽签销售合同;农产品拓销,增加外销据点的同时,强化对大陆市场的开发。

同时还通过加强两岸经贸交流降低金融危机冲击。加速开放两岸“三通”与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放宽赴大陆投资限制,金额放宽至企业净值的60%,简化对大陆投资审查的方式,放宽投资大陆产业的类别限制,更好地利用两岸资源整合;开放大陆资金赴台投资,优先开放制造业、岛内基础建设、银行业、电信业、资本市场,吸引陆资赴台参与经济建设;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包括加强两岸能源产业合作、推动“产业搭桥专案”等,借两岸产业合作吸引跨国企业赴台投资;推动尽快签署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争取尽早大幅降低石化等重要产业产品出口大陆的关税,并为台湾产品开拓大陆内需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四、近期动向与展望

今年3月以来,台湾经济出现一些回暖迹象:通讯、面板等产业急单增加,报价回升,产能利用率回升,企业纷纷取消无薪假;2月份出口数据同比衰退幅度有所下降,环比甚至有所增长;股指反弹了近千点,回升至5000点以上;外汇储备首次超过3000亿美元。

台湾“经建会主委”将出口与股市的回暖视为经济复苏的“两只燕子”,认为只要再出现民间消费增加的“第三只燕子”,且台单月出口回升至200亿美元,即表示经济已经“触底复苏”。尽管有岛内学者同意这一说法,认为台经济可能出现V型反弹,但更多人认为以上经济指标的改善并不意味着经济基本面开始好转。股市回升更多的是超跌反弹效应,以及受周边股市带动,并无基本面因素支撑。外汇储备增加则与台当局为阻止新台币升值买入大量美元有关。

从目前形势看,未来台湾景气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首先是作为国际金融危机源头的美国经济形势未见好转,世界银行预估今年全球经济将衰退1.7%;其次是台湾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结构性失业无法解决,民间消费也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最后是台湾当局“扩大公共建设”工程执行率较低,台“主计处”预估,如果公共投资扩大内需的计划执行不力,经济增长率将再降至-5.74%。总之,台湾经济是否能在近期走出困境尚需观察。按照台湾经济的景气循环规律,扩张期平均为40个月、收缩期有16个月。目前台湾处于第12次景气循环下行周期,正常情况下2009年第4季应为谷底。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台湾经济影响程度会超出一般情况,所以对台湾经济的未来表现不宜盲目乐观。考虑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尚难得出台湾经济复苏的结论。

猜你喜欢
台湾当局代工新台币
国内单体最大的培藻膏代工工厂落户安徽,年产能7万吨
OEM的危机与转机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与角色转换模式分析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