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刚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当然是“学语习文”。然而,语文课程是母语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教师应准确把握文本蕴涵的民主精神和时代主流价值观,以此去滋润、涵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品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名师在语文课堂中是如何进行情感熏陶的。
[案例一]丰碑晶莹:深情恸天地
浙江特级教师贺诚在课堂上素以“执其投入,极其动情”而著称,他的这一特点在执教《丰碑》一课时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师:你看到了这些情景,很好。请同学们接着往下面看,你们还能够看到什么呢?
生:书上用“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来描写这位军需处长的衣服极其单薄。
师:是的,极其单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生:“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说明衣服不但单薄,而且破旧。
师:你很会想象,确实是这样的。
生:我看到这位老战士坐着一动也不动,是被“冻僵”了。
师:给“冻僵”画上着重号。除了冻僵的样子,还有……
生:还有他镇定自若的神情。
师:如果把“冻僵”和“单薄破旧”这两个词联系起来,你会想到什么?
生:正是因为他的衣服“单薄破旧”,所以他才会被“冻僵”。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具普通的、僵硬的遗体,而是一个高尚的、英雄的灵魂!他现在已与冰天雪地的云佟山连在一起,融合成一个不朽的灵魂,它雄伟峻峭,直插云天。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称颂他是一座——
生(齐):丰碑!
解析:《丰碑》一文,写的是红军长征过雪山时的动人故事。文中的军需处长为了保证在严寒条件下部队物资供给的正常。最终与冰天雪地的云佟山融为了一体。贺老师引导学生把出现在课文不同地方的关键词语连接起来,在对比映照中感悟人物精神,步步进入情感高潮。而后,他用深情款款、声韵铿锵的语言点化出“丰碑”的含义,让我们怆然感到“昨日的万里长城。今日的一缕英魂”!
[案例二]望断关山:柔情真似水
在全国首届诗文诵读观摩会上,王崧舟老师的一堂《长相思》示范课震撼了全场。请看片段。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我先问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卫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想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保卫祖国。所以我不怪你。
师:好一位贤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为了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做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课件出示“长相思”三个字,放音乐《怆》。)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长相思!
师: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齐):长——相——思!(掌声)
解析:《长相思》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扛鼎之作。写的是作者亲情至爱与戍边卫疆之间的矛盾冲突。这里。王老师让学生以词人的父亲、妻子等身份,与词人展开一场情景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知道了作者“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静心回味课堂场景,我们无法淡忘学生在解读文本时那直面心灵的融入、刻骨铭心的想象和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其实。对词人而言,“那秦时的明月、那汉时的风,是梦,不是梦,望断了关山万千重”!
[案例三]温暖四季:真情存永久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美文时,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成长的真切关爱。
师:阅读同一篇文章,同学们可能各有各的体会,这是很正常的。现在,孙老师愿意再一次聆听你们的声音。
生:中国是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树,把每一个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地球上也都有自己的位置。
师:好!你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大家掌声鼓励!
生:(十分羞愧地)我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我们家的这棵大树倒了,他们都不肯要我,我感到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有时,我想到了死。(全场无声)
师:孩子,你是无辜的!你是坦诚的!你是坚强的!老师和同学都会关心你,班级就是你的家,学校就是你的家,朋友就是你的家。你的经历和体验就是你的宝贵财富。从中,你会体悟很多,你会学会更加珍惜自己,珍惜生活!
生:(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我真想喊你一声:“爸爸”!(会场上掌声雷动)
解析: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现实中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是幸福快乐的。孙老师交出的答卷岂止令我们信服,简直令我们感动,他不但“从心里抱起了孩子”,而且小心翼翼地用爱去温暖孩子柔嫩的心田,让孩子不再孤单、不再彷徨、不再忧伤。从这一令人刻骨铭心的育人经典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了教师这份爱,无论暴风雨多么猛烈。我们的孩子也一定能勇敢地“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语文不是无情物。”一堂没有情感参与的语文课,必然是“冷冰冰”的课,这样的课即使在“专项任务”——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完成得再好,也注定是不完整的。当然,语文的情感熏陶往往是隐性的、长效的、综合的,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我们应该明确。语文课程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予,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一回情感的体验,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燃情课堂,能让语文为学生生命奠基!
责任编辑: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