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

2009-08-17 03:34胡志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爱心家庭作文

胡志蔚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作文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占着相当大的比重,它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及其内心所思、所想、所感,可以说在作文的训练、指导与讲评时渗透德育思想,对学生的爱心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爱心教育?本文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现实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从现实生活中去感悟爱的真谛,在作文训练中得到真情的流露,“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去感受自己身边发生的事,写出真情实感,文章才会以情感人。现实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最丰富的素材,在渗透爱心教育中,我就鼓励和引导学生多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让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露,从而反映出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

1.家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父母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而现在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分宠爱,无休止地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更谈不上具备爱心了。我们所谈的爱心首先要从孝敬、尊重、理解父母开始,如果连对父母、对家庭都没有基本的爱心,何以谈到对社会有博爱之心?因此我常在作文训练课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以增进子女与长辈的亲情沟通,养成孩子替父母分忧、为长辈考虑的良好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文明礼仪的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心,进而把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提升到爱社会、爱祖国、爱全人类的崇高境界。如在讲授完朱自清的《背影》后,我就让学生抓住车站送别时父亲的四句话(简洁、朴实)和车站买橘子时的背影,激发学生联想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是否去感悟过真实、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的真挚情感,尝试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去体会父母那份融融亲情。有的同学在写《爱是什么?》时,写自己因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而他在学校同学面前毫无光彩,有种羞耻心,但是当他发现父母为他含辛茹苦、起早贪黑所做的点点滴滴时,着实让他大为感动,就有感而发写下这么几句话:“爱”是我们在复习迎考时桌上的那杯醇醇的绿茶,“爱”是头顶骄阳站在考场外接我回家的母亲手中的遮阳伞,“爱”是为我精心准备丰富食品的母亲额上的皱纹和鬓发中的白丝……爱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辽阔可以有小草的碧绿。爱其实就是父母用心为我们编织而成的五彩梦。

2.学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场所,把对学生的爱心养成教育切实渗透于学科教育中。在学校,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特殊生活环境的制约影响,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他们的思想、心理难免会受到影响,甚至存在缺陷。同时,由于独生子女虽然在学校生活中有一定的集体生活,也常听到老师、父母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但在家庭生活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训练,他们还是小皇帝、家庭生活的中心,因此互相帮助等行为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概念,缺少真正的行动。十三四岁的孩子与朋友们的一点摩擦就可能引发出人情冷淡、生活灰暗的三角,而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懂得,只有心灵的碰撞才能闪出真诚的火花,生活的光明需要真诚的火花去照耀。作为学生的启蒙者,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去启迪、引导学生向生活的更深层次去思考,激发学生求真、爱美、向善的情怀,去真实感悟学校集体生活的那份融融关爱。如我所教的班级有个学生,从小在家就娇生惯养,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刚刚升入初中就有些骄傲自得,觉得高人一等,更谈不上去主动帮助、关爱同学了,久而久之,其他同学就跟他产生隔阂,不愿跟他交往。正当他为这些而感到沾沾自喜的时候,不幸的事情降临到他身上了,在一次体检中,他被检查出患有严重的贫血症而住了院,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觉得生活变得黯淡无光。但是班里的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资助他,并自发组织去医院看望他,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因而在他康复后,我就布置了一道作文《感动》,这位学生就心有所触写了一篇《永恒的感动》,并写下这么一段话:我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但是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我有那么多的班级同学在支持着我,是他们让我备受感动。爱是天使,爱会挽救一切,爱会创造奇迹。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千万颗爱心凝结在一起,就会生出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

二、注重用美文渗透情感,熏陶学生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审美理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并通过阅读范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形式,可以帮助和指导学生如何去充分感受美,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渗透思想教育时,不能千篇一律,要优选课文,找好各种文体的不同角度,捕捉最佳的德育思想闪光点,去感染、熏陶、教育学生。并且,在德育渗透中我没有浮在表面文字上,而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充分地发挥课文固有的而非外加的德育渗透内容,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刻体会范文情感,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并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典型形象的美,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以达到启发人、感化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情,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鲁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都德《最后一课》中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从中得到最真实的爱心情感教育的转化。

三、引导学生从身边积累爱心素材,激发“大爱”

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培养学生深厚、博大的关爱之心,包括对人的关爱(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热爱人民、关爱人类),对社会的关爱(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对自然的关爱(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爱护生命)。要使他们心中的“爱”不仅要爱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而且要爱自然,爱世界,爱地球,做个有博爱之心的人。同时作为教育者还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把“爱”上升为爱国心与责任心,上升为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我在作文训练中就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思想意识,常在作文训练中灌输这样的爱心内容:爱是一种特殊的动力。没有爱,就没有文明,以至于没有社会。许多革命家、科学家和诗人都是出于对社会对人民强烈的爱才奋斗终身,才做出杰出的贡献。著名诗人闻一多曾有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尤其是一些落后国家的科学家,为了替自己的祖国争一口气,发愤图强,作出贡献。例如居里夫人,虽然是在法国发现了一种新元素,但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取其名为“钋”。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1928年在国外研究天文学时,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他就命名为“中华”,多么感人!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他深深地爱着中国人民。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从身边积累这样的素材以达到教育、潜移默化的目的呢?

1.通过播放爱国主义题材影片或观看新闻,了解新时代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以写读后感、心得体会的形式抒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2.针对每年的有意义的重大纪念节日如“五·四”、“七·一”、“九·一八”、“十·一”等开展读书演讲、征文、墙报比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3.充分利用本校的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革命根据地老区、革命烈士陵园去收集一些老革命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为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

中学语文创新教法中指出:教师是灵魂工程师,要集解惑、授业和传道育人于一身,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特别是将德育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四有”新人。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渗透爱心教育是我的一个尝试,让我在培养学生的爱心教育方面看到了新的希望,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努力,继续在我的作文训练课上把这项工作深入下去,让学生的“爱”能够在他们的字里行间尽情地挥洒,尽情地流露,使校园内外处处闪烁爱的光芒。

(责编 雷 艳)

猜你喜欢
爱心家庭作文
家庭“煮”夫
爱心树(下)
爱心
恋练有词
爱心的奉献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