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文 刘 平 张 静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过程。由于化学涉及很多的学科和领域,其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而且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其涵盖面也越来越宽。针对复杂而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改革已成为化学化工专业发展的关键和刻不容缓的要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既丰富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又拓展了它的外延。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性所作出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1]。学生在实验中离不开思维,既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又要了解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清楚思维能力的作用。
化学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综合分析、比较、概括,并进一步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正确的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并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并能发生何种变化,这就是化学思维。思维能力属于主观能动性,是在思考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是别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的基本能力是指人们进行创新的基础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创新的综合能力主要是指与创新有关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能力等[2]。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意识是主体自觉进行某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顺理成章,创新意识是指主体自觉进行创新的心理活动。
要有创新,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创新,就是要有新的发现,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要创新就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开始。当观察到化学实验中物质发生变化,并产生各种化学现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头脑中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重组与联系,这也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可见,观察不是单纯的感知,而是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协同。因此观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创新动机
所谓创新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心理过程,它是形成和推动创新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新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创新是需要动力的,没有创新动机的人无法在创新过程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相互讨论,交换各自意见可以激发创新动机。萧伯纳曾说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
2.培养创新兴趣
兴趣对一个人的成才起一种高效能的催化作用。兴趣能够使人进入忘我的创造发明境界。兴趣还可以使人们进入多方位的创新角色。
文艺复兴时期,多才多艺的达·芬奇不仅潜心钻研艺术,还研究光学、解剖学、物理学和动物学。他很注意将研究这些自然科学的某些心得运用到绘画上,使所画人物的精确性、生动性与线条的韵律完美的结合起来,开创了西欧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崭新时代。假如科学家们没有对科学的多方面兴趣,就不可能把多种不同学科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研究,从中有所发现。
3.调动创新积极性
研究性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调动创新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韦宝平认为,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学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3]汪蕙等认为研究型教学的核心是:“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把创新性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4]有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旨在授学生以“鱼”的“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5],即授学生以“渔”。作者认为大学实施的研究型教学可以在本科生入学之后将本科生按比例分配给各自二级学院的研究生们,毕竟教师的时间很有限,因此本科生在课后可以和研究生一起学习,遇到问题还可以向他们请教,如果难以解答,研究生还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再与本科生讨论,这样本科生可以尽量发挥自己的能力,研究生在解答问题时也学到不少知识,这同时也缓解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同时由于研究生具有较长的实验操作时间,这样本科生可以经常与研究生做实验,这也可以增强本科生的动手能力。因此研究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拓展知识能力弱,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也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需求。[6]学习的目的是增强能力,包括做事的能力、交往的能力、创新的能力等,而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当然更不是指考试的分数。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非仅仅看考分。
有位教育专家曾对学生们谆谆教诲说:“知识学到手了还不算成功,只有将它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算完满。”[7]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能力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能力的发展又促进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学习的能力。要使各种不同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你具备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已有的认知结构,也就是个体知识组织程度、稳固性和清晰性是影响有意义新材料学习与保持的主要因素。”[8]没有正确的知识就谈不上转化为能力的问题,没有能力的培养,知识是不会自动转化为能力的。
总之,正确的知识通过能力的训练可以转化为能力,能力又可以丰富正确的知识,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飞跃,将正确的知识变为真正的有用的可靠的知识。再用这个被能力丰富了的知识去再一次指导实践,又会产生第二次飞跃——使知识变为更可靠更有用的创新知识。
四、综合素质的培养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认识到,抓好了教育,就能掌握未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有强大的竞争力,就能迅速发展。[9]
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过程中,化学科学上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一例外都经过化学实验这个环节。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即使在现代高科技得到充分应用的今天,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仍然被人们所一致承认。
教师在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的思路。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和研究,实验对象的颜色、大小、形状和气味等外部属性,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变化、沉淀或气体的生成,放热或发光等各种化学现象都是实验者要用感觉器官通过观察加以认识的。显然,离开了观察的化学实验无从获得感性认识材料,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多种能力是同活动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实践活动,无论是技能还是能力都无从谈起,又无法得以表现。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特殊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学习实践活动中,教师讲解并进行示范,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练习,并逐渐达到动作定位,最后形成熟练的实验技巧。此外,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水平,将化学实验拍成录像片,放在学校教育在线的网页上,学生可随时上网查看所做的实验,自己预习,独立实验,改变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准确协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操作技能才能得以熟练。这种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丰富和贫乏的主要区别已经不是一个人拥有多少,而是获取多少和快慢能力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教学工作应重在加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仅要因材施教,也要因人施教,努力改革并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燕斌.创新思维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2-33.
[2]彭宗翔,徐卫,徐国权.大学生创新创造读本[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9.
[3]韦宝平.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2(11):48-49.
[4]汪蕙,张文雪,袁德宁.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17-22.
[5]赵云才,周北岳.从教学型教学到研究型教学转型的几点思考.云梦学刊[J].2004,25(4):107,127.
[6]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7):80-81.
[7]金舒,张瑞铃.别让考分误了孩子的前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7.
[8]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9.
[9]余远斌,尹学琼.新世纪应用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