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琦
2007年12月,正当多数国内军事爱好者和相关媒体的注意力聚焦在东邻日本新型AIP潜艇“苍龙”号的时候,在北半球极夜中的俄罗斯北莫尔斯克,一艘外形奇特、身世神秘的潜艇隆重而低调地滑入水中。虽然同为“AIP潜艇”,该艇的技术含量和保密程度却都比“苍龙”高出许多。尽管此前有俄罗斯地方媒体自作主张地“爆料”,后有俄主要媒体之一的国际文传电讯社进一步“确认”,但它当时留给外界的唯一印象,就只有下水前的水兵列队和碰碎香槟酒的照片。至于潜艇的形象,只能说连“一鳞半爪”都没有,如同那些被传说得神乎其神的“海怪”照片。直到一年多以后,当一些比较完整的照片为外界所知,人们才对它有一个最初的了解。那么,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这头被称为“萨罗夫”的“斯拉夫海怪”的风采。
俄罗斯的AIP之路
虽然不怎么为人所知,但事实上,俄罗斯才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实用化的AIP潜艇的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就在缴获的德国“瓦尔特”型实验潜艇的基础上,开发出采用“闭式循环柴油机”的Q级潜艇。与“瓦尔特”型实验潜艇过分理想化但复杂的动力系统(先以催化剂促使过氧化氢释放富氧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再回收富氧蒸汽作为柴油机在水下工作的氧气来源)不同,Q级潜艇直接在艇内安装液氧储存设备,在水下将液氧重新气化后输送给柴油机。虽然当时还没有“AIP”这个概念,但我们可以认为Q级潜艇已经符合了AlP潜艇的所有技术特点,比瑞典“哥特兰”号早了将近40年,是目前已知的第一种量产服役的AIP潜艇。
但是,由于Q级潜艇携带大量强助燃性的液氧,加上设计和制造中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先后发生了多起事故(但也从未发生过潜艇沉没、全员遇难的重特大事故),造成多名官兵伤亡,被前苏联海军高层认为“不安全”。加上随后苏联在核潜艇领域的飞速进步,所有的Q级潜艇很快退出现役,渐渐被人们所淡忘……苏联解体后,在国际军售市场表现得十分活跃的俄罗斯先后提出在“基洛”级和“阿穆尔”级常规潜艇上加装闭式循环柴油机舱段,使之成为“AIP潜艇”的设想。但一来当年的Q级潜艇“名声不好”,二来现在获得AIP技术的渠道已经很多,因此除了喜欢到处买武器的印度之外,没有别的客户对此表现出任何兴趣。
与AIP潜艇的发展历程几乎一样长的是另一个看似美妙却也让人觉得有些疯狂的构想——在常规潜艇上安装小型核反应堆,使其具有核潜艇的一些性能特点(即使只是一部分)。与无论怎么先进,都还是要消耗燃油的“传统AIP技术”相比,小型核反应堆的自持力更强,至少在水下的生活供电、制取氧气及淡水都能达到核潜艇的水平——近乎无限,核反应堆可以长期使用而无需添加燃料……但另一方面,安装核反应堆的技术成本和风险无疑比“传统的AIP舱段”要大得多。况且,如果在常规潜艇上装了核反应堆,那它到底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不少核潜艇上也有备用的柴油动力装置)?于是,相关国家对于这种设想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非常小心和低调的态度,加拿大曾经宣称计划在购自英国的二手“支持者”级常规潜艇上加装小型核反应堆,随后由于“支持者”级接二连三发生火灾等事故而作罢。也有资料显示,苏联曾经在1985年试验性地将一部功率600千瓦的小型核反应堆安装在一艘常规潜艇上,但对于该项试验的具体及后续情况,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俄罗斯都讳莫如深。
2007年9月,俄罗斯著名的“原子城”——萨罗夫市市政府网站不慎“走嘴”:在公布俄海军著名的“功勋艇长”谢尔盖·克罗什金上校与两名下属军官访问该市的消息时,“曝光”了俄罗斯正在建造与该市同名新型潜艇的“绝密”。尽管消息公布不久即被删“萨罗夫”号下水仪式上,按照西方舰船下水的惯例,要打破一瓶香槟除,但是已被当地媒体广泛转载。就在2007年12月15日,当国内多数军事爱好者和媒体的目光尚聚焦在日本新下水的“苍龙”号AIP潜艇的时候,俄罗斯主要媒体之一的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称:“萨罗夫”号新型常规潜艇于前一天从北莫尔斯克的北方机器制造企业下水。与普通常规潜艇不同的是,“萨罗夫”号上装有小型核反应堆作为“辅助动力”。设想与现实之间,似乎有了某个交点。不过,与喧嚣了好几天的文字报道相比,当时国际文传电讯社给出的该艇的图片资料少之又少,只有下水前在艇艏上击碎香槟酒瓶和下水仪式上水兵列队的照片,这些照片都完全隐藏了潜艇的所有特征。因此,当时几乎没有人能了解哪怕是基本的描述下神秘的“萨罗夫”号潜艇的大致情况。与技术含量并不非常高却被大张旗鼓地报道的日本“苍龙”号潜艇相比,“萨罗夫”号显得低调而神秘,以至于有不少人质疑它的存在。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包括海军在内的俄罗斯军队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却很少有人再提起“萨罗夫”号了……
海怪“萨罗夫”
直到2009年初,几张较为清晰且完整的照片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些照片被认为是在“萨罗夫”号下水仪式上拍摄的,但在当时未被允许公开。我们有理由认为,如果不考虑故意作假的可能性,那么照片上显示的是一种过去未知的俄制新型常规潜艇。对照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文字报道,该艇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萨罗夫”号。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艘排水量在3000~4000吨之间的潜艇在某个水面上有少许浮冰的造船厂下水,艇艏的圣安德烈斯旗显示它属于俄罗斯海军。考虑到俄海军潜艇的普遍吨位,我们认为它是一艘常规潜艇(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核潜艇)。该艇与著名的“基洛”级常规潜艇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这些都与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文字报道中对“萨罗夫”号的描述十分切合。因此,如果排除照片为伪造的可能性,那么可以认为该艇正是“萨罗夫”号。
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萨罗夫”号潜艇设计型号为20120型,设计工作早在1989年就已经开始,设计单位是著名的“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建造工作同年在下诺夫哥罗德的“红索尔莫沃”企业展开,后交由北方机器制造企业完成,首任艇长正是深受器重的谢尔盖·克罗什金上校。“萨罗夫”号艇长72.6米、宽9.9米,吃水7米,水下排水量395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外形与“基洛”级常规潜艇很相似,但也略有不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潜艇之一”。顺便说一句,“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潜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命题。虽然长期占据这把“交椅”的是澳大利亚在瑞典的技术帮助下建造的“科林斯”级,但其实已经有包括日本“苍龙”号和这次俄罗斯“萨罗夫”号等几个很有希望“挑战这个称号”的“选手”。而且随着常规潜艇越造越大,“挑战者”会越来越多,只是它们从来没机会在一起“比大小”。
从照片上看,该艇的艇艏和指挥台围壳与“基洛”级几乎相同,却与著名的“阿穆尔”级大相径庭。艇体应为双壳,指挥台围壳上没有升降舵,艇身上也没有看到,很可能是在艇身上有可收放升降舵。艇艉虽然没有明确的照片,但从侧面照片上看不到水面上有“十字形”艉舵的上半部分考虑,很可能也是与“基洛”级一样的“T形”艉舵,即“海狸尾”。这也意味着该艇是以“基洛”级为技术基础的,但与后来的“阿穆尔”级没有多少关系。
当然,照片上的“萨罗夫”号与“基洛”级也有一些很明显的不同:一个是艇身前部两侧的凸起,犹如两个“耳朵”,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的照片上看,都十分显著。我们无从得知里面加装的是何种设备,可能与报道中的小型核反应堆有关,但也可能是一种新型声呐基阵,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另一个就是指挥台围壳后方有一个明显的“龟背”状突起,宛如某些弹道导弹潜艇的导弹舱。虽然也不排除与动力系统有关的可能性,但更大的可能就是某种型号的导弹发射舱。因为在俄罗斯向印度推销的“阿穆尔”级改进型潜艇模型上,就有类似的“布拉莫斯”反舰/巡航导弹发射舱。俄罗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继续发展专门的飞航式导弹潜艇的国家,相对于通过鱼雷管发射导弹的“单纯的”攻击潜艇,俄海军更器重具有专门飞航式导弹发射筒组成发射舱的飞航式导弹潜艇,如威力强大的“奥斯卡”级。而随着美国将部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成为发射“战斧”巡航导弹的“战术俄亥俄”,可以认为美国也部分接受了“专用飞航式导弹潜艇”的思路。
根据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
“萨罗夫”号将被交付给俄北方舰队,主要用于“担负新动力技术和新武器的试验任务”。北方舰队是俄罗斯海军核潜艇精华聚集之地,随着普京制订的“复兴海军”计划的稳步推行,多艘苏联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核潜艇被大规模整修和翻新后,重归北方舰队的战斗序列,加上艇龄较短的“阿库拉”级核潜艇也为数不少。而且该舰队的活动海域是深广的北冰洋和大西洋,更适合“真正的”核潜艇,“萨罗夫”号的到来本身并不能增加多少战力,因此该艇以实验为主的说法还是可信的。关于“萨罗夫”号的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具体情况,外界几乎一无所知。只能这样说,从该艇外观上的一些特别之处看,其装有小型核反应堆是有可能的。另外,可能还装有某种新型侧舷声呐基阵和导弹发射舱(很可能用来发射类似“宝石”的超音速飞航式导弹和一种反潜导弹)。此外,俄罗斯新研制的大深度通用热动力鱼雷(UGST)和新一代电动鱼雷也极有可能被集成到“萨罗夫”号上。
掀起千层浪
至此,在更多、更具体的资料被披露出来(如果近年内会披露的话)之前,对于“萨罗夫”号来龙去脉的介绍也只好到此为止了。但是,如果“萨罗夫”号确实是一艘“带有小型核反应堆的AIP潜艇”,那它带来的影响却远不是一艘先进的潜艇那么简单。
如果装有核反应堆的常规潜艇被成功投入应用,那么它将使得常规潜艇与核潜艇之间的分野变得模糊。在一艘3000~4000吨级,也就是法国“红宝石”一级的潜艇上,同时装有柴油机和核反应堆,那它究竟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安装在“常规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如果不只是提供水下的生活供电和制取氧气及淡水(这种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而同时也作为潜艇动力的话,那么它与核潜艇又有什么区别呢?因为这样一来,这艘潜艇的水下自持力和自航力就完全达到了法国“红宝石”一级的核潜艇的程度。国际文传电讯社的报道称“萨罗夫”号在水下使用核反应堆可以实现10~17节的航速,这已经达到了一些早期核潜艇的水平。
另一方面,如果这样的潜艇仍然被定性为“AIP常规潜艇”,那么这种潜艇的输出,也就不违反《核不扩散条约》,从而可以投放国家市场。在当今这个很多国家希望获得水下长航时潜艇(其实一个不能摆上台面的想法就是获取核潜艇)、来拥有对于大国舰队水下威慑的世界,可想而知一艘“装有核反应堆的常规潜艇”将带来多大的吸引力。就在前不久,法国允诺将为巴西提供“建造核潜艇所必要的帮助”,这在无形中已经开了某种先例。有其一必有其二,“萨罗夫”号的照片在这样的微妙时刻被披露出来,又有何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萨罗夫”号成为国际潜艇市场的新贵,将给世界海军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编辑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