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来,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国际贸易竞争的焦点逐步从质量到价格、到标准的转变;对于将目标市场集中于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来说,其主要的竞争对手也逐步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转向了长期盘踞目标市场的跨国公司。盐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便是这一转变的突出代表,作为一家年轻的新型企业,他们敢于针对跨国公司对同行围绕知识产权规则发起的诉讼,主动加入直面挑战,最终赢得了诉讼,并巩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作为一名中国学者,我感到十分自豪,因为这标志着中国出口企业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升级,在实力方面的增强。
盐城捷康能够从通盘而长远的经营战略出发,既摒弃了法律技术主义的倾向,又摆脱了“讨个说法”的冲动,而是采取了“以市场养诉讼,以诉讼保市场”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因为诉讼对律师来说是生意,而对当事企业来说是开支。特别是在ITC的知识产权诉讼,胜诉方也无法向败诉方提出律师费的求偿。我们看到很多相反的例子,企业为了“讨个说法”,结果赢了官司,耗了财力,丢了市场。
如今,科技创新多数体现为企业的专利权。从宏观层面上讲,有学者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证实,一个国家GDP的增长与她所持有的专利具有明确的正相关关系,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在本国境外申报专利的数目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
随着竞争焦点的转移,技术创新愈发成为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法宝。作为成立不到3年的盐城捷康公司,申请了7项专利,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10%。而相形之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自己的知识产权,即使中国500强的企业,其研发投入平均也只有1.32%。
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下一个国际竞争焦点将集中于更加微妙的无形资产——品牌。我国企业跻身财富500强排行的数目正在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8家增加到了2008年的35家。但是,在国际100强的品牌排行榜中,我国企业依然寥若晨星。
我认为盐城捷康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一个正面的典范。建议中国出口企业能够对国际竞争焦点的转移保持清醒的认识,准备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挑战,注重技术创新,更具前瞻地增强品牌意识,使自己利立国际竞争的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