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强大的对手,捷康的劣势明显的,这个成立于2005年12月的新公司,其只有泰莱规模的1/700,销售量的1/2000,应诉之时,捷康所占全球市场份额不足1%,销售量是中国其它同行的约1/100。
但根据长期担任捷康法律顾问的董海峰律师的叙述,安立军和泰莱的交锋由来已久。
2005年5月,泰莱第一次起诉河北苏科瑞时,后者只是一家初创不久的企业,也是国内较早生产三氯蔗糖的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及泰莱的一个零头。苏科瑞与泰莱的这场常规战役,以九个月后泰莱因程序问题撇诉暂时告一段落。这场官司的幕后指挥者就是安立军。
应该说,这是中国迅速提高的化工技术水平带来的胜利。泰莱申请专利的工艺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苏科瑞的工艺已经远超过它。实际上,泰莱的产品专利当时已经过期,具体的工艺专利,仅仅是为拖延时间制造的专利壁垒,稳赢的把握并不高。
事实上,当时河北方面有必胜的信心,除了技术等方面较先进,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借助第一次官司赢得了时间,为第二次官司做好了准备。
但危险也正在悄悄靠近。“低端产品面临关税的威胁,而高端产品主要是知识产权方面的争斗,如果一个产品利润很高,就要想到肯定用知识产权打。”作为苏科瑞曾经的贸易商之,安立军亲历了那场诉讼,在他看来,这只是泰莱的常规试探,对方的下一波进攻,肯定会带来更强的武器。
两年后,泰莱的再次攻击证实了安立军的预感。“337调查”起诉门槛低、应诉费用高,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工具,也是知识产权诉讼最有力的武器。它最大的特点是律师费用高,且无论输赢,并不追索赔偿诉讼费用,而被告将面临官司中受到的声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积极应对“337调查”,是拯救中国出口经济最有效的办法。这种胜利太珍贵了“337调查”并不可怕,我希望能将捷康的经验告诉更多的人。
反思这一案件,捷康之所以能主动提出加入ITC的法律诉讼,主导思想是把知识产权诉讼作为一项投资来对待,在任何时候要取得法律和市场的主动权。
捷康公司主动加入“337调查”的经验包括:
1、国际贸易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由于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三氯蔗糖市场,要想进入美国市场必须要经过知识产权法律竞争。捷康2006年进入美国市场之前就聘请美国专利律师把捷康的生产工艺与泰莱的所有专利进行比对,以确保不侵犯泰莱的专利。
2、市场战养法律战,充分认识到法律战的目的是市场,要想保护和发展市场就要取得法律主动权,在法律诉讼期间大力宣传,在其他企业无法正常销售情况下迅速建立和完善网络,最大限度挑选市场优质客户,通过市场的不断占有来支持法律诉讼。无论诉讼期限多长都能做到以市场战支持法律战,这也是取得法律胜诉的根本。按照美国法律,一旦成为被告,客户将远离被告企业的产品,直到几年胜诉以后才可能接受使用。在几年的法律诉讼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市场的畅通才能达到“以市场战养法律战”的目的。
3、改变投资理念,把知识产权诉讼作为一项投资来认识。投资知识产权就好像投资一个软工,他可以盘活国内的其他工厂的资产,通过不侵权工艺的授权,利用其他工厂生产产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减少投资风险。
4、熟悉法律程序,国际贸易、地方法院、ITC都有自身的法律程序,根据特定的法律程序制订市场和销售战略。
5、做好战略组合,根据国际市场、法律诉讼情况有效使用资金,根据资金情况在最大限度使用外部生产设备和厂房的情况下,把有限资金使用到国际网络和知识产权建设上来,使工厂后期固定资产投资风险降到最低,价值利用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