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宁
国家统计局3月10日公布,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H)同比由上月上涨1.O%转为下降1.6%,这是我国CPI自2002年12月以来的首次下降,同时也创自1999年6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下降4.5%,降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呈继续下降态势。
如何看待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双双下降?这种下降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对此,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本月GPI和PPI的双下降,主要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显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
国家统计局认为,按照经济学有关原理,通货紧缩,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市场货币供应量不足引起的价格水平的下降。从我国情况看,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不存在通货不足的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增速连续两个月持续回升,12月末与1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8.8%,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月份新增贷款1.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单月增加最多。从初步数据看,2月份新增贷款仍然超过1万亿元。
影响2月份价格双双走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
一是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对我国的传导影响。受全球经济增长继续明显下滑影响,国际市场原油、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在年初短暂反弹后继续低位振荡,导致大宗产品进口价格明显下降,带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下降较多。2月份,国际市场上能源价格同比下降48.8%,降幅比1月份扩大3.4个百分点;非能源价格下降33.1%,扩大9.4个百分点;金属和矿产品价格下降48%,扩大10.3个百分点,其中铝价下降41.8%,铜价下降55.3%。
二是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春节所在月份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已成一般规律。由于2008年春节在2月份,加之2008年春节前夕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2008年2月份冰雪灾害导致当月CPI上涨1个百分点),而今年春节在1月份,又没有灾害影响因素,去年2月份的高基数,导致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明显下降。据测算,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09年2月份的滞后影响大约为负2.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今年2月份价格保持在去年年底的水平不变,仅仅因为去年同月基数高的影响,2月份CPI同比将下降2.5%左右。
进一步从价格环比变动情况看,总体上PPI下降幅度呈减缓的趋势。2月份PPI环比下降O.7%,降幅分别比2008年11月、12月和2009年1月缩小2.7、1.6和0.7个百分点。
CPI统计数据: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其中,城市下降1.9%,农村下降O.8%;食品价格下降1.9%,非食品价格下降1.2%;消费品价格下降1.5%,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1月份持平;食品价格上涨0.8%,其中鲜菜价格上涨4.O%,鲜蛋价格下降O.8%。
1-2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O.3%。其中,城市下降0.6%,农村上涨0.3%;食品类价格上涨1.O%,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服装类价格下降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4%,居住类价格下降2.6%。
PPI统计数据:
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7%。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7.4%,原料工业下降8.4%,加工工业下降3%。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略降0.4%。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0.7%,服装类与一般日用品类价格均上涨O.6%,耐用消费品类下降1.9%。
分品种看:
——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6.3%。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和柴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下降O.5%、26.4%和11.4%。
——化工产品价格类中,顺丁橡胶价格同比下降33.6%,聚苯乙烯价格下降30%,涤纶长丝价格下降25.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8.8%。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8.7%。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9%。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下降6.3%,普通中型钢材下降11.1%,普通小型钢材下降5.1%,中厚钢板下降16.4%,线材价格下降14.7%。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其中,铝下降20.5%,铜下降43.6%,铅下降38.1%,锌下降40.6%。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9.7%、10.9%、8.3%和6.3%。
1-2月份累计,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2%。
俄罗斯经济或“翻版”亚洲金融危机
方舟
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祸延欧洲大陆,与国际金融市场关联性有限的东欧市场也难逃被洗劫,东欧各国恐面临1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可能成为海啸第=波的“重灾区”。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作为东欧最大经济体的俄罗斯“命悬一线”,油价急跌、资金撤离、外债居高不下、货币大幅贬值,以及失业率趋升,已酿成政治、经济及社会局势动荡的严峻局面,财政困境情况若持续恶化,恐将成为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翻版”,甚至令国家步入破产危机。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民指出,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十年来,国际油价高歌猛进,俄罗斯也赚得盆满钵满。俄政府一再强调自己是金融危机中的“避风港”、“安全岛”。但随着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国际市场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大幅回落,俄罗斯经济恐将陷入十年来的首次衰退。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俄国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5.6%,增速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俄国工业生产较去年同比减少16%,创15年来最大降幅。
对此,李建民认为,俄罗斯经济走势将与石油价格保持直接联系。如果油价未来没有太大波动,维持在每桶50美元,俄国就能够取得收益,在外汇上生成进账;如果油价恢复到70美元,俄国的债务风险压力就会降低,有能力将经济发展调整到良性循环状态。
然而,世事岂能尽如人意,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俄许多私有
企业出现债务到期难以偿还的局面,债务危机可能拖垮整个金融系统。李建民指出,今年俄罗斯大概有1500亿美元外债到期,银行和企业没有资金就只能靠政府偿还。由于政府尚有能力承担风险,虽然外债在短期内影响不大,但2011年可能会出现一个还债高峰。届时债务偿还方面能否应付得来,真的考验俄罗斯的实力。
东欧其他国家同样债台高筑。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东欧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超过1.54万亿美元,其中波兰和捷克的外债占本国GDP的100%,匈牙利外债更是其GDP两倍多。
中国不是挽救世界经济的“功夫熊猫”
梅新育
面对记者“现在世界都寄望于中国经济的增长来带动世界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您对于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怎么看”的提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回答道:“我觉得中国确实比过去强大了,整个世界对我们的期望也高了。但是把我们捧得很高,把我们描绘成一个世界的救世主一样,像‘功夫熊猫一样能救世界经济危机是夸大了,因为我们的责任和任务首先是做好本国的事情,我们中国经济还能在今天稳定发展,那就是对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尽我们的力量,在贸易、投资方面跟世界多一些合作。”
作为近年来连续多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作为全球经济危机中相对境况最好的大国,外部对中国的期望正急剧升高,以至于任何一个中国现任和退任高官的话语都有可能遭到海外市场过度解读。毫无疑问,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挽救世界经济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但中国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作出贡献,不可能按照他人的要求起舞,更不用说有些人的要求实属心怀叵测了。
人必先自救而后方能救人,中国贡献的方式首先只能是维持国内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实现“保八”目标。假如一个拥有世界五分之,Z,口的国家也陷入危机,那就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极度沉沦;没有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复苏,就谈不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只有保持国内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中国才能通过进口、投资等渠道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而正常的贸易和投资比危机救援更能带动危机国家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在这里,中国可以承诺的是,尽管我们会努力切断危机从外部输入的渠道,但提振本国经济一定会采取更符合国际经济规则的做法,而不会以邻为壑,如同某些大国那样诉诸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不会如同某些中小国家那样毫无顾忌地诉诸无限制的本币贬值扩大出口。
在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努力遏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尽力扩大进口,避免重蹈1930年代《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加剧危机之覆辙,这是中国能够作出的第二大贡献。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起云涌之际,中国派出百人规模的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洲签下上百亿美元采购订单,赴欧投资考察团也启程在即,这样的实际行动足以证实中国的诚意,中国更希望其他贸易大国能够起而效仿自己的实际行动,而不是一边清点中国的采购订单,一边或明或暗地举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通过双边、区域和多边框架向有关国家提供救援,这是某些西方人对中国期待最大的地方。虽然中国经济绝对规模可能已在2008年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但与美国差距仍大,更不用说人均GDP的差距了,指望一个发展中国家通过狭义的救援来挽救那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未免近乎天方夜谭。中国也不会像某些人那样,送几顶高帽、送几句奉承话就能够让中国入彀。
不错,中国会对符合自己标准的国家提供救援,但要想中国救援,前提有二:首先,东道国必须对中国投资者和中国资产给予公正的保护,这是一切救援行动的前提。遗憾的是,即使是一向标榜“法治”的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也表现出了严重的欠缺。比利时政府对富通银行的强制国有化,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比利时一卢森堡经济联盟关于相互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令中国平安集团对富通集团的31,35亿美元投资面临全部亏损风险,潜在损失相当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冻结中国在美资产(7650万美元)的将近41倍。和平年代,我国遭到非敌国违法征收的海外资产额度高达战争时期敌国征收海外资产的将近41倍!这是什么概念?比平安投资富通潜在风险更大的是美元和美国债券的信用问题,假如美国不能对中国业已持有的美国债券给予足够担保,就不可能指望中国继续大手笔购入美国债券,为他们的复苏计划融资。
其次,接受救援的国家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复苏计划,以确保中国的救援不至于浪费;而不少国家的反危机计划只能满足政客作秀收买人心之需,却缺乏经济合理性。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风格或变
方宁
几个月前,有些国家的领导人还在担忧主权财富基金不断增长的实力,然而,现在这种担忧已经开始消散,主权财富基金在金融危机面前同样损失惨重。
有关统计显示,主权财富基金规模高达4万亿美元资产,相当一部分来自出售石油及其他原材料。多数此类基金迄今在投资选择上颇为保守,多持有美元、公债和大型欧美公司股票。
2008年美国标普500指数下降了39%。亚太区(日本除外)MSCI指数在2008年则下跌了53%,是近20年来最大幅度的下跌。这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已经导致了全球银行和金融机构损失了近1万亿美元。
以石油美元和贸易顺差为主的海湾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多年来一直都重视在发达国家(尤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因此它们去年的损失非常惨重。科威特投资当局去年1月花30亿美元购买花旗的股份,花了20亿美元购买美林的股份。阿布扎比投资当局在2007年11月,花了75亿美元买入了花旗4.9%的股权。2007年底前后正是美股从高位刚开始下跌的时候,相信这些投资都让海湾国家损失惨重。
其他海湾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同样遭受重创。赛特瑟估计,科威特投资局的2500亿美元资产大约亏损30%,而石油收益为500亿美元。由于投资行为很少对外披露,卡塔尔投资局管理的600亿美元主权基金的亏损程度难以估计。但是,其投资风格可能是主权基金中最激进的一个。
油价下滑正使很多最富裕的波斯湾国家出现历史上最大的财政赤字,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减它们的主权财富基金。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预计将出现7年以来的首次财政赤字。
著名财经公关咨询公司富迪讯在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中说,鉴于经济下滑预期,全球主要主权财富基金2009年将抑制海外投资,部分主权基金将把重心转向本国市场。
随着国内股票市场的剧烈下跌以及对当地企业的潜在援助,至少一些主权财富基金被迫更多地投资于国内而非海外市场。例如,科威特政府已经要求其主权财富基金加大国内股市投资。
报告指出,主权财富基金的主管今年将普遍采取审慎投资策略,以选择入市良机,从而获得最大投资回报。西欧证券市场以及中国、巴西和部分中美洲市场对主权财富基金仍具吸引力,但在市场探底前,这些基金仍将保持观望。
另一种可能的变化则是,在过去18个月受到全球金融和经济动荡的严重冲击后,主权财富基金目前在考虑新的策略以保护其利益,而这些新策略就是转投商品和石油。调查显示,主权财富基金目前可能有100-200亿美元投资于商品和石油。尽管以多数标准衡量这一持有量都低于基准,但其可能急速升至数干亿美元。
这其中最典型的是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一一淡马锡控股公司。2月6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宣布新掌门人,由此前曾在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BHPBilliton)任职九年的查尔斯·顾之博出任。
上述任命使得市场对于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方向的改变更为瞩目。目前,金融资产已占到淡马锡公司总资产的40%左右,市场预计,随着查尔斯·顾之博的上任,商品领域和石油投资比重将会大大上升。
另一个令人瞩目的主权财富基金一一中国投资公司正转移其投资重点至自然资源、固定收益和地产领域,此前中投在知名美国金融企业的投资遭遇了严重亏损。除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之外,中投也正寻求对欧洲和美洲的矿业资产进行投资。
对抗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潜在通胀风险,也是促使这些主权财富基金转变的重要原因。有迹象显示,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在通过上市交易基金(ETF)和一些结构性产品间接投资于石油。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Trust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其持有的黄金总量已达到创纪录的1028.98吨。
不过,油价大跌令很多基金避开石油,全球经济低迷以及随之而来的损失也促使其采取非常保守的投资策略。行业估算显示,主权财富基金目前仅有少量对商品和石油的风险敞口,很可能在其近4万亿美元资产中所占比例不到O.5%。但市场预计若有迹象显示经济复苏或油价逆转跌势,就会促使这些基金将更多资金配置到石油等替代性资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