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琴
[摘 要] 21世纪高校教育迅猛发展,互联网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网络世界拓宽了高校教育的空间,丰富了高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也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善用网络这个工具为教育服务,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教育 机遇 挑战 对策
2009年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其中学生占了33.2%,是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而大学生无疑在其中占了极大的比重。网络促使大学生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以网络为依托,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正在中国迅速兴起,教育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场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内容,乃至教育观念和教育目的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已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之一。如何正确地认识并客观地分析网络对当前教育的各种影响,积极地推进教育改革,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机遇——互联网带来更大的教育平台
1.网络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教育的资源,为高校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2.网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网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其次,网络促进了学生开放精神的树立。再次,网络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网络这一虚拟现实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3.网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网络极大地丰富了教育工作的资料来源。网络教学的站点和网络电子书库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4.网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的发展为交互式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的工具和环境。
二、挑战——网络“双刃剑”效应凸显
1.网络导致学生分析能力下降。在网络上,可以极其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信息,那么,信息已经代替了判断力。学生们学习检索和照本宣科网上信息,信息则会被误作为知识,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必然下降。久而久之,学生们虽然拥有大量的信息,但却知识贫乏,分析能力低下。
2.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大学生对信息的选择性又空前增强,多样化的信息,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网络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带来负面影响。
3.网络游戏巨大的吸引力容易使部分学生迷失方向。网络游戏占用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兴趣。
4.师生关系、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教育下的师生关系遵循的是师道尊严,在互联网开通、多媒体广泛运用的现代社会,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的表现是老师和学生的界限呈现模糊化,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逐步减弱,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增强。
5.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与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因为网络是创新的产物,是创新的形势,使信息的传输过程变成参与者主动的认识过程。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面对着网络的挑战,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三、对策——善用网络,使大学教育迈上新台阶
1.借助互联网,树立全新的教育者形象。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呈现立体性和复杂性特点,虽然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锻炼思维的机会增加,但同时也带来在网络中获取知识信息的盲目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教师“解惑”的问题也越来越宽泛和有深度。教师的作用和职责将发生关键性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的以“教”为主,改为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主。
2.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营造网上校园文化氛围。网络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必然离不开一个好的网络环境的营造,要让学生拥有上网的便利条件;要加强校园网络监督,阻止反动的、迷信的、黄色的垃圾信息,净化自身的网络环境;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应用,校园网的设置应该富有人性化,能对学习者产生很强的亲和力。
3.培养大学生综合分析和运用各种网上信息的能力以及大学生利用网络时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网上的信息是良莠不齐的,应着重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来检索、分析和选择网上信息,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决策思维和鉴别能力,养成一种独立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良好习惯。另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上网和学习、生活的关系,防止网络上瘾,影响自己的学习和身体。
4.适应互联网环境,提高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一是要突出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二是要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三是要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手段上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另外,大学网络管理,决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管理,而是融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技术于一身的新型管理。这就要求从事教育工作的干部和教师,不但要学习网络知识、了解网络、运用网络,而且要学会把教育教育和网络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面对新世纪的大学生,解决网络时代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要在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前瞻性的探索。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同社会的接触增多,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必须进行创新,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的同时,要将教育向社会延伸,让广大青年学生在道德交往和实践中学会道德交往与实践,在责任承担中树立真正的责任意识。
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开放的教育观念已经开始兴起,既要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既要增强教育对象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他们成为适应时代的新一代大学生。把握好互联网这个工具,才能使我们的高校教育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CNNIC.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
[2]张礼军.对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刘树飞.网络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初探.山西科技,2008,(2).
[4]张玉环.谈网络时代高校教育观念创新战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