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给你下了个臭诱饵

2009-08-14 09:28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印刷版诱饵电子版

刘 敏

你是一个关心经济时事的人士,对经济学权威杂志《经济学人》情有独钟。又到岁末,你如期看到了《经济学人》新一年的征订广告。广告一共三条:

第一种阅读选择:花费59美元在网上订阅,好像不算贵;第二种选择:买125美元的印刷版,价格有点高,但还算可以;第三种选择: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同样价格125美元!

你看了两遍第三条,又回头去看前面两条广告内容。既然都是125美元,谁会放弃诱人的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而选择只订印刷版呢?会不会是出错了?

广告没错,《经济学人》只不过给它的读者摆了一个诱饵而已。这个诱饵就是第二种选择。当你还在犹豫着是花59美元订网上浏览的电子版、还是花125美元订印刷版加电子版套餐的时候,《经济学人》抛出了125美元单订印刷版的明显不划算的选择,将你的关注点引向了后者。

《经济学人》不愧是赚钱专家,在吸引订阅上也玩了一个巧妙的小花招,利用了人们心理上的一个特点:我们在面临选择时,总是需要参照物来比较。商家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思,就故意抛出一个诱饵来作为参照物,这样消费者果然就按照商家的思路来做了。在《经济学人》杂志的案例中,你可能不知道59美元的单订电子版是否比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划算,但你肯定知道125美元的印刷加电子版套餐要优于125美元的单订印刷版。事实上,你可以明确无误地从合订套餐中推算出:电子版是免费的呀!所以,你很可能会选择125美元的套餐。

在商界,抛出诱饵帮消费者做出选择的事情经常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当美国威康斯·索诺马公司首次推出家用烤面包机时,多数消费者不感兴趣。家用烤面包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是好还是坏?我们真的需要在家烤面包吗?有钱为什么不买旁边摆着的那台样式新颖的咖啡机?为糟糕的销售业绩所苦恼,面包机厂家请来了一家营销调研公司。他们提出了一个补救办法:再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不仅个头比现在的要大,价格也要比现有的型号高出一半左右。

这一下销售开始上升了,不过卖出的并不是大号面包机,而是原先滞销的型号。为什么?就是因为消费者现在有了两个型号可以选择。既然一台比另一台明显要大,也贵了很多,人们无须在真空中做决定了。他们会说:“嗯,我也许不大懂面包机。但我确实懂得,真要买的话,我宁愿少花点钱买那个小的。”从那以后家用面包机就热销了起来。

这里还有个诱饵效应的例子。假设你正计划去欧洲度蜜月,把目标地限定在罗马和巴黎之间。这两处都是你的最爱。旅行社对两个城市分别安排了一揽子计划,包括机票、旅馆、观光,外加每天免费的精美早餐。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罗马有古竞技场,巴黎有卢浮宫。两地都充满浪漫风情,都有诱人的美食,时尚的商店。决定挺难做。那么,旅行社给你抛出第三种选择:不含早餐的罗马游。你会立即认识到,带免费早餐的罗马与带免费早餐的巴黎具有大致相同的吸引力。而不含早餐的罗马就等而下之了。事实上,不含早餐的罗马使含免费早餐的罗马显得如此之好,以至于让你觉得它甚至胜过了原先难以比较的含早餐的巴黎。

这种现象似乎有点儿奇怪,但它事实上却映射出人脑思维所受的束缚。所以,当你看到商家推出的选择中有那么一两条明显不划算,先不要嘲笑人家愚蠢,那可能就是人家抛给你的诱饵。

猜你喜欢
印刷版诱饵电子版
险恶之人
多看一眼都不行
《围城》70周年首推电子版
你被宰定了
你被宰定了
你被宰定了
《金点子生意》杂志电子版优惠征订中
胡适的早晨
多看一眼都不行
多看一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