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雨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概述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发展状况
十九世纪初,美国农业人口在全国就业人口中约占四分之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开始大量到城市非农部门就业,加之部分城市人口向农村非农部门倒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28%。
法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减少了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需求,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但是随着农村的农、工、商一体化体系的加深,各种设在农村的加工合作社等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最终使得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得到较好的解决。
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日本政府采取灵活弹性政策,依据工农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引导劳动力向不同产业领域进行转移。针对农村劳动力,政府将政策重点放在农村内部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另外,在进行大城市发展战略的同时,有计划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得农村的产业发展以及容纳劳动力的能力,不断顺应农村劳动力状况得到调整。
(二)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分析
美国农村劳动力遵循了两种模式进行转移就业:一是从地域上,向农业边疆(或称农业边地)转移就业,或者向城市转移就业。二是从部门上,首先在农业部门内部,向种植业以外的其他部门转移;其次,向城市的非农部门转移就业,例如城市制造业或服务行业;最后是向乡村的非农部门转移就业,例如农产品加工工业等等。
日本城市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过程中,选择的是大城市发展战略,形成“大都市圈”,即以某个大城市为人口聚集中心,周围发展卫星城,再向外辐射与扩展。同时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鼓励小农户脱离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并且通过法案促进工农业、城乡化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发展计划,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小结
综观国外有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实践,国外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主要扎根于城乡一体、同步发展思路引导,配以合理的就业政策指导以及灵活就业措施等内容的综合实施。首先肯定城乡劳动力在就业中的平等地位和机会,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权利的限制。其次,对于农业农村的发展进行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农村的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的局面,保证农村劳动力有充分的就业机会。最后,国外政府对于国家的整体劳动力市场进行合理引导,在扩充农村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吸引城市劳动力向农村市场进行倒流,使得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形成了健康、平行发展的势态。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路径的启迪
(一)制订合理的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
1户籍制度的消除
农村劳动力由于农村户籍而丧失许多就业机会、遭遇就业歧视、没有就业保障,户籍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就业的障碍。甚至对城市劳动力而言,同样会遭遇到“本地户口”的就业机会限制。户籍制度之所以难以取消,在于其附带的福利待遇难以统一。“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不研究解决好相关的社会经济政策问题,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难以稳步推进。”因此,国家对于依附于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政策的改革,成为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条件,更是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的关键。
2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的建立
2008年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第31条规定:“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城乡劳动力的一体化就业形式,是国家社会就业发展政策中大力倡导的就业方针。为达成平等就业,对于农村劳动力在专业的就业培训技能的提高、规范的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准确的就业信息化的普及以及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措施的配套等方面,需要政府着重进行强化。
3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尽快建立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尤其是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开发充足的就业岗位,增加社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应该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政策方向。“在中国劳动力就业构成中,主要是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并大大偏离于其他国家的普遍情况。从世界各国情况看,绝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就业一般高于其产值比。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转换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中国非农就业结构偏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
(二)建立合理的就业选择模式
1完善内向型就业模式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国内就业,尤其是向本土就业。本土就业具有身兼两职的优势:进可进行非农就业,退则可继续务农。此模式造成就业岗位分布不均,就业人员分布过于集中。完善内向型就业模式,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就业的地域要从全国的资源和就业岗位情况进行配置,不要趋于一隅,充分发挥不同城市吸纳劳动力的潜力。其次,内向型就业模式,应该使得就业岗位适合不同区域的基础条件。劳动密集型产业非常适宜就业技能不足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因此,各地依据实际条件,应积极吸引企业在本地选址、用工,与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配套推进。最后,鼓励农民创业。“农民创业的过程是社会总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是对传统的农民——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否定,是对原有的城乡二元化体制的挑战和创新。”既增加就业岗位,也开拓农村劳动力就业新思路。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政府应帮扶农民进行前期调研,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
2继续发展外向型就业模式
国际劳务市场对于劳动密集型劳动力的需求,恰好成为我国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全新途径。人世之后,国内市场逐步国际化,外国资本、劳务和技术不断地涌入国内,增加劳动力就业的竞争压力,也迫使国内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及主动意识,迫使国内管理部门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管理,建立运作灵活、管理有序、上下联动的劳动力国际转移新机制。既要鼓励劳动力的外向型就业,还需要政府及相关的行业协会、劳务输出组织进行合理指导。第一,政府的指导责任。政府应该适时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对于农村劳动力外向输出就业进行管理、监督。第二,及时立法,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外向就业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就业保障。第三,形成初具规模的外向型就业基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数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