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海涛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能否在实施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败。
一、公民意识教育。和谐社会的基石
什么叫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就是要每一个公民意识到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政府是自己的政府。每一项政策措施的利弊得失。每一个公务员的优劣好坏都与自己的利益,与自己生活的质量高低息息相关,不能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它包括中国古人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包括“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包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多年,致使官本位的观念深植民心,人们不知道维护、捍卫、行使自己的公民权,这就是缺乏公民意识的最主要标志。
从十七大报告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公民意识教育分为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三大部分。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人权得到尊重和保护,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自由平等就是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前提条件。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就应该知道要实施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公民意识。就要从保护、爱护和唤醒公民意识人手,要尊重公民的公民权。
二、践行“三贴近”原则,体现人文关怀
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现在有了一个很时髦却令人很伤心的称呼:“草根族”。像草根一样平凡而不为人所重。尽管白居易早就写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也丝毫增加不了草根的份量。为什么呢?他们没有话语权。再加上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官本位的思想也实在太多了一点,在官们面前是很能忍耐的。因此,只要有一丝可忍之处,老百姓是很容易放弃自己的公民权的。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有必要唤醒、培养老百姓的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的培养,在今天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是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是多元化的。二是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道德还在滑坡。三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因此,谈到公民意识,就有必要关注公民道德建设。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其道德素质应包含基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这些都有赖于大众传媒锲而不舍地进行传播和熏陶。这种传播和熏陶不能强行灌输,而是需要我们的记者、编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从新闻媒体和群众血肉联系的角度把握新闻宣传活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为报道注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切的人文关怀。面对2008年南方的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各级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有深度的公民意识教育。报道没有以悲观、绝望的心态夸大、渲染灾难,而是真实再现了各地干群临危不惧、舍己为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场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境界。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讴歌了无私无畏、至诚至真的人性美。
三、当好“纽带”“桥梁”。促进交流沟通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要发扬民主法治,体现自由平等,实现公平正义,新闻媒体就必须真正成为上下联动的“纽带”和“桥梁”,在传达国家意志的同时,更应反映民众心声,在党、政府和人民之间建起信息的通道、交流的平台,使受众确立公民意识。做出理性的公民行为,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和经济文化活动,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主流网络媒体就充分运用其互动性强的独特优势,经常邀请各界嘉宾走进聊天室,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嘉宾为网民答疑解惑,网民也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张。
在搭建平台的过程中,也应避免一些不良倾向。一是要避免大局意识的缺失。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还存在许多矛盾。如城乡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矛盾、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等等。如果没有大局意识。很容易使矛盾被激化。因此,新闻媒体一方面要搭建好上传下达的平台。另一方面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二是要避免低俗化倾向。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具有基本的社会公德素养,遵守公共秩序,敬业奉献,和睦礼让。作为媒体,应引导公民树立高尚的情趣,不能只注重收视率或收听率,更应体现社会责任感。
四、树立五种意识。提升自身素质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首先提升自己的素质,唤醒自己的职业责任心。才有可能唤醒公民意识。
一是要有民主意识。公民不是封建时代的“臣民”、“子民”,因而,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鼓励每个公民做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的人。
二是要有平等意识。追求平等是公民意识中很突出的特征。现在的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平等的东西,我们要通过典型报道,引导公民追求平等、享受平等,从而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
三是要有权利意识。权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它是对权力的一种制约和规范,要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对侵害大众权利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制止权力的越轨和滥用。
四是要有公共意识。公民生活在社会之中,对于公共生活十分关心。要通过新闻报道,将涉及公众利益的公共事务告知公众,树立媒体的公信力。
五是要有法制意识。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但我们不能以此自居,因为记者首先是公民,好公民必须要有极强的法制意识,其所做所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