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麦祥 宋永鸿 周 洋
[摘要]武汉晚报及早谋划,调整战略布局,转变办报观念与经营理念,在实践中摸索与探讨应对金融危机、闯过难关的良策,并初显特色与优势。在新闻报道、活动策划、广告经营、管理挖潜等方面总结出“坚定信心;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发展”的应对之策,探索着一条适应市场变化、满足读者需求、拓展发展空间的新路子。
[关键词]金融危机媒体应对方法
面对金融危机,媒体能否认真考量、正确判断、妥善应对。是能否化危为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武汉晚报摸索闯难关的良策,在新闻报道、活动策划、广告经营、管理挖潜等方面总结出“坚定信心;审时度势:积极应对;谋求发展”的应对之策,向社会传递“暖意”。
一、新闻报道:引导舆论,提振信心
温总理说。在当前金融危机下信心比黄金、比货币还重要。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大家有一个共识,这就是市场经济也是信心经济。信心的提升,需要权威信息的支撑;信息的客观传播,是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面对危机,传媒要增强信心,承担好社会责任。通过及时、客观、真实、贴近的报道,引导市场舆论,提振市场信心。
在危机背景下。要让报纸“物有所值”,更“物超所值”,就要增强报道的“含金量”。武汉晚报从2008年下半年起,有针对性地在议题设置、报道取向和报道价值导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转换,围绕金融危机下的人们最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增强了深度报道、热点关注、财经时讯的力度,深化对金融危机影响背景下民生与社会发展的解读,强化了报道的引导性、服务性和感染力,增强在采编上与其他形式媒体报道的竞争力。
(1)结构更优,内容更精
为适应市场新变化和读者新需求。武汉晚报抓住新印刷机投产契机,于2008年10月28日正式改扩版。加大了经济类版面的比例。组成了由经济新闻、生活资讯、财经报道、证券新闻在内的较全面的经济类版块,加大了信息服务力度;增设了深度报道版,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政策深度了解的需求;改造、新设满足大众需求的“新7天”消费周刊。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消费指南与实用资讯。引导市民更好地购物消费。在目前经济环境下,人们对于现象及问题的看法,不再表象化。而是变为想探知更深层次的、根源性、症结性的原因与背景。武汉晚报利用新增的深度报道版,不断推出有分量的话题性稿件,理性探讨式的报道增强了新闻的广度和厚度。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好地起到了沟通、引导作用。
如1月20日。武汉晚报推出《深度剖析精武鸭脖》深度报道,详细剖析了武汉“精武”品牌的成因与发展之路,通过这一案例的深入解读报道,提出了一个“如何经营好、维护好一个地区商业品牌”的问题,具有极强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2)重视时政,紧扣热点
在危机面前,人们更为关注国家政策、政府作为和相关行业动态,以获取信心和有用信息。为此,武汉晚报加大了对重要政务新闻、政策的宣传报道力度。选择市民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政务与重大主题报道的贴近性。
把时政做“活"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采用前方一线采访和后方编辑都紧密配合的协同作战。抓出了购房、医疗改革、物价、就业等一系列与民生相关的重点内容。
把热点做“足”——2008年11月起。武汉晚报开设了“应对挑战促进增长”栏目,共刊发涉及经济、民生、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方面的稿件近百篇,及时介绍了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成果。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3)助推就业。服务民生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无疑成为民生第一“需求热点”。如何让媒体更好地为人们的就业、求职服务?武汉晚报依托开辟有“找工作”栏目的资源优势,围绕“就业”这个当前热点,以专题策划、集中报道和活动组织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式地做大、做足“就业”文章。
积极报道就业“亮点”:《武汉晚报》2008年12月3日推出“蔡甸一公司点招300返乡农民212"报道,倡导着这种对返乡民工伸援手的精神。
推出“贴心”服务式策划报道:针对求职压力可能会带来的心理问题,2009年2月14日起,《武汉晚报》独家开设“破解求职困惑”栏目。解疑答惑。对求职人群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4)舆论监督,力求实效
武汉晚报一贯坚持舆论监督报道的理性与建设性,监督报道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力求实效。随着经济压力的增大,社会矛盾必然接踵而至,一方面要重视舆论监督报道,倾听民声民意,同时也要求更重视舆论监督报道的技巧与艺术性,立足建设性和解决问题、推动了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新闻报道不断出彩,得益于武汉晚报长期不懈推行以“名记者;名栏目”为核心的“双品牌”战略,相继推出了以名记者、名编辑为核心主打的专栏专版,在武汉地区独树一帜。今年以来,武汉晚报根据市场变化及读者需求。又增设了“隐身出击”、“玫瑰行动”等行使舆论监督职能的栏目,增强了报纸对社会生活的介入与干预,为人们的正当权益强力发言。
二、活动策划:多轮驱动。牵线搭桥
如何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扩大读者资源,更好地发挥服务性、实用性,凸显媒体的社会责任?武汉晚报立足报道、活动、广告“多轮驱动”扩大报纸社会影响力.武汉晚报都有与之相关的活动持续贴身服务。据统计,共有100多万人次的武汉市民参与到以上这些活动中。
(1)以互动式活动鼓舞人们斗志与信心.同时致力于倡导新理念新生活方式。
武汉晚报通过组织主题活动,振奋人心.起到社会“强心针”作用:从2008年9月至11月的55天里,武汉晚报推出“邀约市民看发展”活动,从8000名报名者中抽选了600名读者,走进江城16个站点,见证武汉30年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市民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武汉30年巨变,鼓舞起人们建设城市、共图发展的信心与激情。
2009年3月31日,武汉晚报与武汉企业联合会、武汉商业总会、武汉青年国民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武汉)宏观经济形势报告会”,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经济学界泰斗茅于轼受邀作客报告会,重点解读“两会”提振经济计划、全面解读2009武汉“服务企业年”发展新政、就如何应对危机出谋划策.为武汉企业家指点迷津。受到热捧。
(2)帮扶弱势,为社会特定人群送温暖送实惠。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武汉晚报“扶助行动”积极主动应对,创新形式。加大了对弱势人群的帮扶力度,为社会稳定尽心竭力。作为武汉晚报的一个以开展紧急救援、扶危济困、助学助养等公益慈善活动为主的品
牌栏目。“扶助行动”栏目创建6年来共筹集善款7000余万元,1.2万余名残疾人及困难群体获得资助。2008年下半年以来。“扶助行动”栏目加强了对社会弱势人群的扶助力度,对事关市民就业、生活的领域加强了策划推出系列公益活动,创新了扶助形式,以更好地集中社会资源帮扶弱势人群.促进社会和谐。
(3)紧扣“民生之本”,为“就业”、“创业”搭建服务供需方的平台。
2008年9月19日,由武汉晚报发起举办的“武汉首届全民创业赶集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市民及创业者免费进场寻找创业项目和资金;2008年9月,武汉晚报联手团市委、市人事局免费教青年创业,开设“武汉青年创业大讲坛";2009年4月17日至18日.武汉晚报联手武汉市全民创业办。成功举办“第二届全民创业赶集会暨投资创业加盟连锁展览会”。为创业者提供对接平台。
这些活动.“实打实”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良好的社会作用,也获得了求职创业人群的信赖与支持。
(4)助推“和谐”,构建良好社会氛围。
经济形势的变化,带来经济往来中法律纠纷问题的增加。武汉晚报“周二之约”热线架起和谐司法关系的桥梁。在武汉晚报成功推出汉阳区法院执行局普通法官李冲3年来为马兰英艰苦讨债的报道后,武汉中院与《武汉晚报》联合开办了“周二之约”法律服务电话热线栏目,每周从全市抽调法官到武汉晚报接听热线,接收关于法院执行方面的咨询投诉,帮助市民解决法律疑难问题,化解矛盾,普及法律知识。受到最高法院的关注和肯定。
(5)引导正确消费,将拉动市场与满足人们生活消费需求相结合。
在目前形势下。人们渴望理性消费、科学消费而又缺乏合理引导,商家企业希望拉动市场促进销售又苦于摸不透市场需求情况及动向,这时候,媒体就应起到更好的沟通信息、牵线搭桥、合理引导、拉动消费的社会作用。武汉晚报在这方面多有尝试与创举。
2009年1月.武汉晚报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携手推出“健康看年货”活动。以请市民参观食品生产厂家与生产线的方式,现身说法,引导市民买健康安全的节日产品,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武汉晚报“以物易物”集市活动“盘活”存货受到欢迎。武汉晚报依托曾多次成功举办过“换客大会”大型现场活动的基础,于2009年4月11日举办了我市首届“汽车尾箱集市”,为市民交换、换购、转让闲置的旧货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平台,共计万余市民受益。这种“盘活”旧货、存货的“以物易物”形式。受到广大市民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武汉晚报旅游周刊推出了“自驾游”线路与活动推介,武汉晚报“新7天”周刊重点对武汉周边景点进行了体验式推介。
除了正确引导消费与流通,武汉晚报还注重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供需直接面对面的平台。2009年初,武汉晚报成功举办了“首届淘房会活动”,收效良好;举办了“春季出游记一旅游赶集会”,四十余家旅行社、景点与旅游产品一起在徐东平价进行展示,极大刺激了春季出行者的消费欲。2009年4月。武汉晚报相继组织了全市性的“春季房地产交易会”和“春季汽车交易会”。引导市民理性消费,拉动了市场,受到厂商、市民双双叫好。
活动的红火,也助推了武汉晚报在广告经营上的突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调整运营和管理模式,加强各行业活动策划,不断有亮点展现,2008年的广告经营逆市飘红。
同时还推进了管理上与之适应的改革,2008年下半年以来,武汉晚报在报社运营管理上更为精益求精.细化了考评制度,规范并强化了激励机制的效用;运用“全员专题评报”等多种形式营造业务氛围;加快了人才培养,多形式多方位地发挥年轻人优势。使编辑部的智慧得到进一步激发并提炼;探索了新闻策划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新闻生产力,着力构建“打破部门界限,采编部门前后联动。无缝覆盖、协同作战”的新闻策划生产机制。同时结合今年以来的新闻生产实际需要,试行了打破部门、战线、职务限制的“项目负责制”,以“活动(报道)专班”形式整合新闻生产力。致力于将新闻生产力调整到最佳状态点,以全力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