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静 王志鑫
超媒体是指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多媒体信息之间相互叠加、高度融合、自由转换的传播状态。所谓超媒体时代。是建立在诸多媒体相互叠加并且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维传播时代。在华尔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影响下,一方面,我国传媒业单纯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弊端逐步显现;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从客观上推动着中国传媒体制的改革,走“超媒体”的发展道路成为时代所趋。
超媒体时代的推进,使得我国传媒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日益发生变化,高质量的复合型记者成为传媒人才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超媒体时代对于复合型记者的发展和人才需求进行了分析。
1多样化的采访与报道手段
超媒体需要能适应从生产到传输的全程信息化的复合型记者,表现在记者能够熟悉广播、电视、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能够使用多种手段来进行采访和实现与受众的互动。
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菲裔美籍记者巴尔加斯很大程度上就是借助了社区网站FACEB00K,进行了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案的报道。超媒体时代,复合型记者不仅能熟练的运用“你问我答”的传统采访手段,更要与时俱进,掌握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电子邮件、在线访谈等方式。受众在观看网络直播的同时。可以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与在线观看的其它用户乃至于直播室的主持人、嘉宾进行实时交流。
2宽广的全球化视野
超媒体时代的特征之一是以媒体为主导的国际通用文化的形成。在全球传媒互相竞争互相碰撞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关注中国的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动态、通过各种途径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都是我国传媒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记者作为我国传媒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肩负着积极宣传、报道中国,参与国际舆论斗争等的任务。应当需具备宽广的全球化视野,在充分了解国内时事的情况下,同时也比以前更要注重对国际动态的把握。国内的记者特别是地方记者许多都不注重英语的学习,更不用说一些小语种的接触,直接导致除了像人民日报等几个大型的新闻网站以外,绝大多数网站没有英文版,导致对外宣传力度的不足,这是超媒体时代全球传播体系下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道障碍。
因而。未来的复合型记者应强化多种语言的学习,熟练地掌握1、2门外语,以便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培养这类媒体人才主要有以下两种策略。一是在现有的媒体记者群体中广泛开展语言培训,打造高质量的记者队伍,更好地进行对外宣传;二是在大学里有意识地开展新闻专业以外的语言课程,培养复合型的大学生满足超媒体发展的人才需求。
3与“公民记者”的二元互动
超媒体时代记者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性极高,表现为:一方面信息传播方式既注重及时的全方位的覆盖,同时又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推拉结合式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公民在超媒体技术的支持下依靠网络等方式能够自己制作媒介产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公民记者成为职业记者的有效补充形式。
笔者认为,公民记者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之一。一方面,公民记者客观上为广大记者提供了新闻线索:但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许多的“伪公民记者”,他们通过论坛发贴,博客发文等形式公布“以假乱真”的消息,引诱粗心的记者中圈套。因而作为在面对公民记者发布的信息时。要培养敏锐的辨别力,不能以牺牲真实性来换取时效性,要对那些看似非常有冲击力和刺激性的新闻进行谨慎求证,严格把关。当发现公民提供的线索是真实的。要继续进行深入挖掘,写出好新闻;当发现网络上的谣传等不实信息。要及时予以报道揭露。维护社会稳定。
4法律素养的综合提升
记者法律素养的提高可以有效地应对超媒体时代。第一,应将法律常识做为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来学习并且定期考核,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使新闻工作者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比如在英国,许多媒体都要求记者编辑在从事新闻职业之前必须接受相关法律知识的培训。第二,针对特殊群体,应注意报道的敏感性,进行合理取舍。例如在对未成年人的报道中。我国司法有对未成年人采取不公开审理等特殊保护措施,新闻媒体就更应当对有违社会妥当性的那些新闻事件,在报道前做一些取舍,在报道时进行适当的虚化处理。这样既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又在客观上减少了新闻侵权的法律问题。第三。新闻媒体在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事实意识、诉讼意识,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触犯法律的规定,也能使舆论监督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