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毕业生:正视你的素质缺口

2009-08-12 04:58
新闻前哨 2009年6期
关键词:素质

韩 松

曾任《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辑的韩松撰文,剖析了新闻专业学生的素质缺口,很有针对性。他认为:

采编人员不需要成为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未来学家和公关专家。但采编工作的确需要从业者具备以上的部分素质和气质。对此。高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培养。

现代新闻要求打破行业界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新闻事实的价值或者含金量。这是时代和受众的共同要求。在《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比较强调采编人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提升:

第一,哲学家和科学家气质的养成。新闻稿中要回答的五个w和一个H,说到底是有关这个世界的根本问题。新闻这个职业,归根到底。是求真善美,即还原世界的真相。探索宇宙和人生的规律,解释其意义,从而推动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化。在《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用新华社副总编辑周树春的一句话教育编辑记者:做新闻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火热的心和冷静的头脑。编辑记者要多学一些哲学、逻辑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因为这些才是新闻工作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不是遣词造句。

第二,政治家意识的培育。采编人员如果不懂政治家办报。就会很快被淘汰出局。可惜。很多新闻系没有告诉学生。做媒体的第一守则是责任。因此,这项工作只好由用人单位来做。《瞭望东方周刊》组织编辑记者学习中国国情下的宣传规律和政治规律,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并要求他们逐渐形成对中国国情的真知灼见,成为一位中国问题专家,懂得什么是国家利益;我们还要求编辑记者,在一些问题上,要像军人一样有组织纪律性。要无条件服从;政治幼稚的另一种表现是保守和不思进取,我们在编辑记者中提倡创新精神。

第三,企业家意识的提升。今天,那种只知埋头编稿写稿的编辑记者,那种不懂市场、不问广告和发行的编辑记者,已经落伍了。新闻具有商品属性,要切实从读者角度考虑一些问题。同样,也要从市场角度强调安全第一的思想。过分理想主义的书生式办报热情和文人式管理模式,可能正来自于不恰当的新闻教育。也必须在新闻实践中得到纠正。

第四。要做未来学家。缺乏判断趋势的能力,缺乏创新力和想象力,就很难应对激烈的新闻竞争。一个好编辑记者,绝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他应该是生活中的异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尚未发生的东西,能够迅速从A点跳到B点及C点。那种只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却不能预知未来将发生什么的编辑记者,是不合格的。

第五,要做公关专家。读了四年大学。还不懂得与人打交道,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能够在头脑风暴会上条理清楚地表达意见,能够娴熟地与不同工种、不同部门打交道,能够与各种人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与目标读者保持密切接触。还要清楚如何接待上访者、对付无理取闹者和说情者,这是对采编人员公关能力的基本要求。

不可忽视的三种素质

毫无疑问,新闻系毕业生应该成为真正的新闻学专家:新闻行当里的十八般武艺。要样样拎得起,不能是花架子。此外。高校的新闻教育绝不该忽视学生以下三种素质的培养。

首先是身体素质。现在一些大学只想让毕业生赶快找到工作,忽视了其在校时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质较差,连一些普通疾病都不知如何预防。很难适应连轴转的激烈新闻竞争。事实上,编辑记者的体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瞭望东方周刊》,我们每周都组织编辑记者参加体育活动,另外,准备为职工定期安排体检。作为育人单位,高校对此是否也责无旁贷呢?其次是心理素质。大学生心理素质差是普遍现象,有的工作不久便承受不了压力,要去看心理医生,有的甚至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当今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有一颗特殊的心脏,它是事业心、责任心、爱心、良心、决心……它还是超级抗压之心,八面玲珑之心,以及细腻如女人之心。《瞭望东方周刊》时刻教导编辑记者要在工作中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正确对待得失,要拿得起、放得下,拥有开阔胸襟。高校对此也应该重视起来。

再次是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有媒体立志要办中国的《时代》,但是,如果编辑记者连《时代》原版都看不懂,怎么办呢?在全球化时代,国际新闻和中国新闻、对内报道和对外报道,已不再严格区分。编辑需要在第一时间知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海外媒体对中国怎么报道。许多重大新闻产生了国际影响,每个记者都要想一想:“一旦需要,我能不能马上提着电脑奔赴海啸或战争现场?”外语不能在此时成为一道屏障。外语能力以及全球化的思维能力和全球化的新闻观,这是目前学校新闻教育的欠缺。

“我喜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说:‘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即离别真实的生活。大学毕业原来就是从天空飞往大地的阵痛啊……”这是一位大学生在实习总结中说的一段话。就让用人单位与育人单位携起手来。共同缩短这个阵痛期吧!

猜你喜欢
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THEBUSINESS OF BEING BORN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浅析当代中医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关于音乐综合素质测评的探索与实践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基于AHP的大学生体能素质模型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