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敏
对于学校教育信息化而言,由于有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校长必须参与相关的信息化决策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决策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制定清晰的目标和合理利用的政策、制度和规范,是校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理解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环境——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的基础
校长决策之前,最开始要做的就是对自己的学校要有比较全面和透彻的了解,要清楚学校现有的技术环境,从硬件、软件到师生的技术应用水平都需要加以考虑,使决策与学校长期规划和经费额度相匹配。
从纯粹技术的角度来看,校长需要考虑:
● 教学可利用的计算机的数量,有没有计算机教室,教室内有没有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人机比例是多少。
● 可以上网的计算机的数量。
● 可以用于维护和更新必要的技术软、硬件的经费,如教学和办公软件、计算机、投影仪等,还有电费、耗材费、人工费等。
● 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否获得支持和指导。
从学校直接相关的人的角度来看,校长需要考虑:
● 有多少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技术。
● 有多少教师愿意参加技术培训,以获得课堂上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
●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是否有进行这样教学的积极性。
● 有多少学生在校时能够根据学习与交流需要使用计算机。
● 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上信息技术课之外,对学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是否愿意提供必要的协助。
从信息技术被应用的角度来看,校长需要考虑:
● 学校花大笔经费购买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或者教学资源库等,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有没有被滥用或被过度保护。
●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使用是否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是否得到足够支持和鼓励。
● 学校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在做哪些工作,是否有助于获取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真实数据和资源,是否有利于教与学或其他方面的决策和评价。
● 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或者机制来保障信息技术的利用与学校原有特色相结合。
以上三方面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技术是条件,没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落实;人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技术本身是要为人所用,服务于人的,但是必须是那些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人才会积极地去利用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应用则是对信息技术是否真正发挥其优势的一种检测,是对前期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被浪费还是取得高成效的考验。
对学校技术现状和技术使用现状的基本了解是决策的基础。校长要获取这方面的信息,除了浏览各方面汇总的相关评价结果和数据外,走进课堂去观察,听取师生的想法都是很好的途径。基于得到的信息,校长及其领导团队可以确定学校基础设施、资源分配和利用、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等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方面需要改善,以及可能改善的路径是什么。
二、规划与信息化相关的愿景——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的方向
在获取了以上相关信息之后,校长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基础,下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把学校带向哪里,也就是说在学校已有的特色基础上,形成学校全体成员一致认可的愿景。
● 愿景不是一串数字,它不具体关注多少个教室有多少台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 愿景不是一份具体的计划,它并不列出需要哪些步骤去实现目标。
● 愿景不是空中楼阁,它并不虚无缥缈,或者让人无所适从。
● 愿景不是让人浮想联翩的甜言蜜语,它并不讲究词藻的华丽,或者语句的气势。
● 愿景是所期待的未来,但它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可以想象得到的。
● 愿景是以人为本的,要体现鼓舞人的士气,尊重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的精神。
● 愿景通常是2年、1年或6个月的战略重点,是领导最关注的核心。
● 愿景是每个人愿意为之努力的东西。对学校而言,是每个成员都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
从学校信息化的视角制定愿景,通常都为通过技术实现了什么、将得到什么理想结果做出了比较清晰的陈述。
以国外学校为例。CRAMIM小学是以色列中部的一所郊区学校,成立于1995年9月。学校当时制定的愿景是:把技术作为增强学生学习、重新定位学生与知识关系的手段,以帮助学生学习获得知识,提高学术能力。该学校强调的是“技术是手段”,它的落脚点放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知识和提高学术能力”上。再如,美国Many中学的愿景是:帮助学生成为知识丰富、技术熟练、独立和拥有自我导向的学习者,使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应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获得信息资源。由此学校提出的目标是:(1)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整合技术;(2)发展员工的技术能力;(3)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4)促进学生和教师有效和高效地利用技术。
这两所学校的愿景陈述体现了学校利用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观,即技术的使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愿景揭示了学校未来的努力方向,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愿景还展现了可以期待的前景,即学生获得应对挑战的能力。这些愿景为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起点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师生长期为此努力。
对于校长而言,在领导学校制定属于自己学校的发展愿景时,要全面审视学校的整体发展蓝图,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已有条件和所需条件,诸如资金、场地、人员、技术资源等,针对学校的特色,制定能够为广大师生、教学管理人员和家长所接受的、可行的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愿景。
三、确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决策的关注点
首先,学校的决策是与教育的本质相关的,因此,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使用要从教育学的视角来思考。校长需要和教师一起研究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如何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学校大规模地使用信息技术会引发一些可能难以预料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包括校园网的安全、学校在多大程度控制学生的上网内容和时间、学生如果出现网瘾学校可以采取什么疏导方式、如何约束和惩戒不良的利用网络的行为等。
其次,学校的运营管理会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化环境下学校管理和运营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1)学校学生的数量可能对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带来挑战。目前,很多学校的班额在40人~60人左右。对教师而言,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创新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校如何鼓励教师通过小组教学、学生互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在决策阶段需要认真考虑的。(2)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参差不齐,决策时需要考虑这些差异,尽可能提供必要的机会,协助那些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员获得在学校中使用技术学习和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减少矛盾冲突。(3)学校既有的官僚式管理制度、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可能并不鼓励甚至限制创新思维。因此,如何从政策上和经济上来鼓励创新,使信息技术真正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发挥作用,值得校长深入思考。
最后,决策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学校的基础设施,包括已有哪些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实现什么样的信息化教学,在教学和管理中是否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设施的寿命是有限的,它们的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保障,为保证经费的延续,赢得政府、机构或者企业的资助,需要建立哪些沟通渠道、提供哪些服务也是决策时有必要加以考虑的。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