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燕
一、教材分析
《广玉兰》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晚上作者散步时被广玉兰的幽香所吸引;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第六自然段为第三段,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课文的第二段为教学的重点,也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过程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利用网络获取广玉兰的相关知识,并利用网页留言发表自己看法,从而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学习资源
为了更好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围绕着“广玉兰”这个知识点,我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其中,“品文悟情”部分包括课文文本、“迷人花瓣”学习专题(含“在线测试”)、“多姿花形”学习专题、“活泼叶片”学习专题。每个学习专题都有相应的自学导航,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还可以点击相关的链接获取更多的知识。“美文共赏”部分提供了三篇与课文同题材的文章,让学生欣赏。“背景资料”部分包括作者资料、广玉兰知识介绍、广玉兰知识在线测试等。这一板块的内容运用在第一课时。“课外专题”部分提供了三篇关于广玉兰树的介绍,以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话玉兰”部分是为学生进行主题探讨提供交互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行选择主题,浏览、收集信息,重新建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玉兰
(运用引导页、在音乐声中导入)有一种花,她幽香飘远,微风中夹着一丝香甜;她高雅洁净,阳光下尽显无限纯美;她生生不息,雨雪中铸就铁色柔情。她就是广玉兰(板书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广玉兰的世界。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花美叶美文章更美。上课伊始,我利用音乐和语言的美创设一种美的情境,把学生的情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
(二)品味玉兰
1.整体感知
(1)轻声自由地把课文读一读,找出能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好好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的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句)。
(3)从这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广玉兰这两个特点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再以文章中心句为教学切入点,条理清晰,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2.自主学习
过渡:让我们走进课文,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广玉兰的纯洁、幽香,感受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最感兴趣的专题,根据“自学导航”展开学习,一定要看清每一个学习要求,可以和同桌讨论,也可以邀请教师一起讨论。
设计意图:专题网站给学生提供了三个专题,每个专题中均有自学导航以及相关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的进度,或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打破了常规课堂中“一刀切”的格局。
3.交流提升
过渡:徜徉在广玉兰的世界里,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少吧!把你最感兴趣的知识或最喜欢的地方表达出来,让我们分享你的收获,共同探讨你所遇到的困惑。
(1)“迷人花瓣”。
——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纯白中带点淡淡的青绿色,玉琢冰雕,又是那样柔韧而有弹性,多美啊!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多姿花形”。
——你最喜欢哪种形态的花?为什么?
——在学生的回答中相机指导朗读。
——整段内容配乐朗读。
(3)“活泼叶片”。
——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朗读训练。
——小结:广玉兰的确美,淡淡的幽香,洁净高雅的花瓣,形态各异的样子,在活泼翠绿的叶片的衬托下,真的无比迷人。
设计意图:这三个板块有不一样的交流侧重点。“迷人花瓣”这一专题中,学生通过链接、在线测试能够明了课文内容,所以只需要检验学生的读即可。“多姿花形”这一专题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多说学习收获和多读,从中深刻体会广玉兰的美。“活泼叶片”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触摸实物了解其外形,通过读感受其内在品质。在交流中,既要引导学生说出个性化的理解,也要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共性的知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4.再次指名读最后一段,把自己对广玉兰的感情都读进去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一方面体现了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
(三)对话玉兰
1.点击“对话玉兰”。
2.在“对话玉兰”中有两个主题:
(1)玉兰树是常州的市树,你能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市树吗?
(2)广玉兰很美,作者写得也很美。他不光写出了广玉兰外在的美,也写出了广玉兰内在的品质美。这种描写可谓形神兼备!现在正是深秋时分,菊花盛开,请模仿《广玉兰》一课的写法,动笔写写菊花。
3.自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学习活动。
4.汇报交流。
5.课后继续完成主题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主题,一方面我为学生提供了广玉兰专题网站和菊花专题网站,方便学生迅速找到相应的学习研究材料,联系生活,产生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利用留言板让学生随时交流、学习。借助网络开展研究性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前拓后展。
五、教后反思
学习是否发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学,而不仅是在于教师是否教。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强的学科,在自主学习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较之传统语文教学,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性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可操作的平台,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给语文教学带来的革新。技术包括文本、实物等。如教学“叶片”时,我把叶片实物带进课堂,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感受自然深刻。再如“主题探讨”中,学生可以用留言板发表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写在纸上。这体现的是一种大教育技术观。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政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