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艳
一、电子教材在课堂中的优势体现
电子教材是基于Web形式的、具有合成性和动态性的数字化资源系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电子教材,能够将枯燥的生字变得妙趣横生,让遥远的场景变得近在眼前,让静止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
1.将枯燥的生字变得妙趣横生
传统的字词学习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低下,学生遗忘也快。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识字4》一课时,我利用电子教材创设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理解“奔驰”一词,再出示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的画面,让学生边看图边用“奔驰”来说话。学生借助图画,把理解词语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指导书写课上,电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所有生字词的书写动画,学生只要点击相应的链接,就能查看到生字书写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机的直接示范书写,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学生对运笔的起、行、收的全过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再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讲解,便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鲜明深刻的印象,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字义和字形,使写字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2.让遥远的场景变得近在眼前
课文中有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运用电子教材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速度,缩短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如《大江保卫战》讲述的是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多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一个“战”字,足见灾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紧迫性,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莫大关心,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学习本课,就是要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充分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可是文中事实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很远,学生很难感受到当时的情景。于是,一上课,教师就运用电子教材中的录像片段,展示洪水泛滥的场面,把洪水肆虐破坏田地、房屋等景象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置身其中,进入“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的境地,从而充分感受到洪水的势不可挡,体会到保卫大江刻不容缓,为下文理解人物品格奠定基础。
3.让静止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
情境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电子教材可以提供具体、生动、逼真的形象和声音,作为丰富学生想象的依据和诱导物,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以激发他们张开联想的双翼,积极、主动、有兴趣地展开想象。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有一段描写沙漠恶劣条件的文字。我校学生多来自江南水乡,难以体会沙漠的特点。教师就利用电子教材的资源库播放了一段狂风怒吼、黄沙铺天盖地大肆侵袭城市的录像。逼真的画面令学生入情入境,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用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学生对课文意境的体会也自然水到渠成了。在《望月》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主要设计了“江景—对诗—沉醉—遐思”四个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月夜之美,体验月下吟诗的意境。
二、以《游天然动物园》为例,看电子教材的具体应用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使用电子教材最重要的是资源的整合与再利用,从而达到教学的高效率。在《游天然动物园》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通过“随文链接,提供阅读助手—因人而异,提供自学方法—提供背景,引导深入研读—精选素材,提供优质资源”四个过程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1.随文链接,提供阅读助手
初读课文时,生字词、难懂的句子都会制约学生阅读的速度,而教师的逐一解答又会浪费很多时间。利用电子教材管理平台的开放性,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预设,在学生有可能遇到困难之处随文建立超链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阅读助手。在阅读时,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加以选用。这样一来,课堂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2.因人而异,提供自学方法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教师教给的,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的,是自己建构的。电子教材中的“金手指”为学生提供了几种帮助他们快速复述的方法,有根据课文内容选用的组图,有提纲式的课文框架,也有提纲挈领的中心问题,还有时间提示。擅长依据图像进行形象思维的学生可以选用组图,用看图说话的方式练习复述;擅长依据条理清晰的表格、提纲挈领的问题进行思维的学生,则可以选用提纲或中心问题提示法。网络为复述提供了多种可选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自主建构,达到复述的要求。
3.提供背景,引导深入研读
在引导深入研读的时候,不同的课文内容所要求提供的素材都是不一样的。网络与阅读理解的结合点可以定位在利用背景资料或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感悟课文内容上。在组织学生叙述动物园其他动物特点时,利用网络提供的背景资料和多媒体资料,扣住问题进行学习,明确要求“交流的时候,既要用课本上的关键词句,也要用网络上的材料”,以此引导学生基于课文语言,适当运用网络资源,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实现网络与语文学科的最佳融合。
4.精选素材,提供优质资源
为了避免因网络信息过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发生信息“迷航”的现象,我们提供的资源都必须经过精心筛选。《游天然动物园》一课,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遥远而陌生的天然动物园,并能促进课堂的高效学习。因此,电子教材的“拓展阅读”一栏只选了六篇较有典型性的游记:《游野生动物园》、《美丽的郑州动物园》、《春游野生动物园》都是与课文同题材的游记,《澳门游记》、《可爱的草塘》是写景类游记,《旅馆院子里的凤凰》重在呼吁大家保护野生动物。这样的网络环境,提高了语文学习的附加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阅读“拓展阅读”中的游记,仿照课文的叙述方法,也来说一说自己浏览某地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课文,读材料,再用自己的话把所读到的表达出来,这同样也是一种语言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