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的“抓斗”人生

2009-08-12 04:57金宝山
中华儿女 2009年7期
关键词:木材图纸码头

金宝山

在繁忙上海港,包起帆名字,可谓无人不知。人称“抓斗大王”的包起帆,自1992年起,连续当选党的十四大至十七大代表、中国发明协会副会长;2007年10月,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又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而此前,他早已是上海市先进标兵、全国劳动模范,曾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有特殊贡献的技术专家”。

声名如此显赫的包起帆,其实是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工人成长起来的。

向“木老虎”开刀

浙江镇海横河堰居住着包氏家族。包起帆和“世界船王”包玉刚(原名包起然)同辈,都是北宋名臣包公的后裔。

包起帆喜欢读书,想读完大学,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然而事与愿违,“文革”狂飚将他的理想击得粉碎。1968年,他被分配到上海港白莲泾码头当了装卸工人。

白莲泾码头每年要卸下几百万吨圆木,那圆木每根轻则几吨,重则二三十吨。装卸时,工人采用原始的方法,用钢索扎住圆木,再起吊,常常因为圆木晃动或从钢索中窜出来,砸伤和砸死人。工人们说:“这是咬人、吃人的‘木老虎呵!”包起帆眼看这血淋淋的场面,心里有说不出的悲痛,萌生了向“木老虎”开刀的念头。

当时,包起帆正在业余工业大学读书,家又住在万航渡路,上下班要花去三、四个小时,加上结婚才两年,孩子不足岁,家务事很忙,但为了设计木材抓斗,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起来了。一天傍晚,包起帆回到家,饭不烧,菜不炒,忙着抖开前几天画的四五张比桌面还大的图纸,想把它们都挂起来,进行比较修改。可是仅11平方米的屋子,哪有空闲的墙壁?他只好用胶水纸将图纸贴在大橱和五斗橱上,并用缝纫机作实验。妻子见橱上被贴得乱七八糟,面有愠色地说:“图纸,图纸!你饭用不着吃了,家具也都不要了……”好在妻子還是理解丈夫的心的,一面嗔怪,一边去烧饭了。

一年时间里,包起帆设计的图纸叠得有一尺多高。功夫不负有心人,1982年初,第一只木材抓斗终于试制出来了。将两只巴掌式能开能闭的抓斗改成手指式能抓能合的抓斗,非常灵活便捷。

木材抓斗在现场操作实验时,码头上围了许多人。谁知,因抓齿的强度不够,试验失败了。一时议论纷纷。面对可畏的人言,包起帆未曾后退半步,他胸怀坦荡地说:“我一不想发财,二不想升官,只想早点试制成功木材抓斗,好让工人少流一点血。别人要怎么说,就让他怎么说吧,我就不信不成。”

他和同伴们一起对木材抓斗进行了改进。1982年除夕之夜,包起帆还扑在试验上,当木材抓斗卸空了一个船舱的木材后,他才拖着连续三昼夜未好好休息的身子,疲惫地回到家。这时,妻子早已招待亲戚们吃完了年夜饭。

1982年2月,上海港务局在白莲泾码头召开现场会,对木材抓斗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决定推广使用。然而,不久竟出了件怪事,有一个管技术的干部说了不少不负责任的话,想阻挠制造木材抓斗。有人就劝包起帆说:“你革新抓斗的任务完成了,至于造不造,怎样使用,是别人的事,要晓得‘同行相轻呵!”

“同行相轻?”包起帆先是一愣,但马上坚定地说:“革新成果不为生产服务,等于放‘木老虎归山!我不能眼开眼闭!”他及时将情况向港区主要领导作了汇报。木材抓斗终于投入制造和使用。

杨振宁题词赠言

“文革”期间,包起帆坚持默默地搞革新。1974年至1979年,在短短5年时间里,他实现了10多项革新项目。

1979年5月的一天,5位日本兴国公司的钢丝绳专家,慕名赶到上海白莲泾码头考察。他们在一台67型电动吊机前,全神贯注地听了改进电吊起重卷扬筒、减少钢丝绳磨损的事迹介绍。这些钢丝绳是从日本、荷兰进口的,白莲泾码头采用包起帆的革新技术,每年可节约外汇8万美元,相当于当时约130名职工一年的工资。日本专家们听完介绍,非常佩服,有的还翘起了大拇指,连声赞叹:“真不简单。这种革新成果,要是放在我们日本,是可以获得专利的!”

包起帆举一反三,又研究成功钢材抓斗等先进工具,这样可广泛应用于钢铁、建筑等许多工业企业,成了闻名海内、家喻户晓的“抓斗大王”!

1989年春,法国举办第81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展出包起帆发明的异步启闭废钢料抓斗。这种多瓣抓斗能或启或闭、轻捷自如地抓起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粗细不同的废钢料和其它物品。经国际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一致认为它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投票决定为金奖得主。一位评委赞叹:“这是一个很好的发明,包起帆先生用简单的机械原理,解决了原来要用复杂的办法才能解决的装卸问题。中国人真了不起!”

美国是“木材王国”,使用抓斗装卸木材最多。1990年4月,美国匹兹堡举办第七届美国国际发明展览会,旨在发现新抓斗,推广应用。包起帆的木材抓斗送去参展,独占鳌头,夺得金奖。当地两家最大的电视台转播了包起帆在匹兹堡演示抓斗操作的实况,在场的许多美国同行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连续几次在世界上摘金挂银,使包起帆信心倍增,此后他为自己的发明确定了高标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1992年11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第四十三届尤利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包起帆的各类展品一举夺得4枚金奖。这次参展的有21个国家、1100多个发明项目,包起帆创造的各类产品是其中获金奖最多的,轰动了比利时。比利时工业部长等政府要人亲临参观,并倾听了包起帆的发明介绍。本届尤利卡世界发明博览会把仅有的三枚比利时“军官勋章”(比利时科技最高奖)中的一枚授给包起帆,表彰他在发明创造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该博览会国际评委会主席、法国专家居亚尔对包起帆发明的袋物装卸工具评价很高,他称赞说:“这个发明意义巨大,是一种保护人权的好发明!”原来,搬运袋装化肥、粮食时,装卸工人的手指头常被磨破出血,包起帆和同事们花了两三年时间,做了四十多次改进,终于搞成了一种保护操作者手指的袋物装卸工具,不仅解决了中国港口多少年来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也为国际港口装卸工人带来了福音。

1992年金秋时节,上海科技界数百名知名人士聚首锦沧文华大酒店,为美籍华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庆祝70华诞。当杨振宁听完一位教授介绍包起帆科技发明的事迹后,激动地走上前,紧握着43岁的包起帆的手,连声夸奖:“你的发明非常好!我们很多发明创造来源于生产,是很有意义的。”当夜杨博士回到下榻的住

所,欣然亲笔题赠“学无止境”条幅,托包起帆的母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教授转交包起帆,勉励他更加努力地去创造发明。

摇不倒的“摇钱树”

从装卸工到技术岗位,包起帆在上海港奋斗了近40个春秋。自1981年起,包起帆和同事们刻苦钻研技术,先后完成了100多项科技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9项。他设计的专用抓斗系列和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港口装卸作业关键技术难题。他主持的科研项目曾3次获国家发明奖,2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4次在日内瓦、巴黎、匹兹堡等国际发明展览上获金奖。所得奖金数万元,加上国务院按月发给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殊津贴,包起帆在科技人员中算得上是“贵族”了。可他硬是将这些奖金、津贴一分为二:一份分给与他合作过的同事;一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赠给因工致残和生活特别困难的职工。

包起帆对个人发财置之不顾,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住了世俗的挑战、金钱的诱惑……

包起帆发明的各类先进抓斗,经过报纸、电台等传媒报道,在企业界激起了轰动效应,人们纷纷把包起帆视为“摇钱树”,能请到他或拿到他设计的图纸,企业准能发大财!于是,上门者争相使出了市场上流行的种种“绝招”:有的直接奉送成捆的钞票换他的图纸,且不要发票,也不要白条,有的则“挖墙脚”,许诺工资翻倍,分配给他三室一厅住房;有的将贵重礼品送上门……包起帆一概婉拒不受,还好言相劝来客:“企业发展生产,一靠质量,二靠信誉。如果靠拉关系胡来,一害别人,二害自己,要吃大亏的。”然而,话说到最后,包起帆总是笑着关照他们:“钱不收,礼不要,协作关系不变,你们放心回去吧。”一些客户见包起帆如此清廉坦诚,都打心眼里佩服地说:“少见,少见!”

一人发明到团队创新

2001年,包起帆调任上海港务局担任领导职务。在他的倡导下,上海港成立了技术中心。包起帆带领近200名技术人员刻苦钻研,在过去的3年里,技术中心获得或被受理的国家专利有101项,超过上海港务局历年专利数的总和。

在这么多发明创造中,最出色的要数“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它的目标是“降低设备空驶率”。2001年,包起帆领头成立了“现代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关键技术”課题组,自己担任项目负责人。包起帆说:“以往卡车到码头装卸是点对点的,车从一个堆场空车驶到码头,装上集装箱后驶回堆场,然后又空车回到码头装货。这个过程中空驶率太高,如果让卡车在各个环节中尽量满载,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

有条不紊地调度码头上的成千上万辆卡车,是件非常难的事。这一课题在世界港口装卸行业属于顶级难题。要想降低空驶率,就需要智能化调度。从2001年到2004年,包起帆指挥着他的科研团队艰苦奋战,连续开展研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实现了码头运输从机械化到数字化的飞跃。国家权威机构作出鉴定:这项技术总体水平高,属国际先进,部分技术处于领先世界位置。由于这一技术,三年间上海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几乎提高了一倍!

20年前,包起帆用机械化领跑上海港;20年后,包起帆带领一支年轻的团队用数字化领跑世界港口。

在包起帆的带动下,一批又一批科研人才、劳动模范脱颖而出,成为公司的骨干。

包起帆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工作,身兼数职收入全部交公。亲朋好友问他到底图什么?他道出了内心的真谛:“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起来,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是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应该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

猜你喜欢
木材图纸码头
大块头和小不点
数字说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盖房子
看图纸
国际热带木材市场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
爸爸的“神秘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