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与示例

2009-08-11 09:01单桂平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18期
关键词:杨振宁母亲思维

单桂平

【训练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得克萨斯州的亚林诺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母亲把他送入当地一所学校。学校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在那里他必须接受为期10天的训练。学校餐厅的午餐是限量免费供应的,由于训练相当艰苦,往往等到亚林诺再去盛第二碗饭的时候,大锅里早已是空空如也。

母亲来学校看儿子,亚林诺满腹委屈地向母亲倾诉。谁知母亲听后却哈哈大笑说:“孩子,吃饭的时候,你是不是一开始就盛了满满一大碗?”

亚林诺回答:“是的。”

母亲又说:“这就对了,所以你吃不饱!”

亚林诺更诧异了:“我要是不先盛一大碗,就更吃不饱了。”

母亲神秘地一笑:“你可以先盛半碗,这样你肯定比别人先吃完,就有时间去盛第二碗,而且可以是满满一大碗!”

亚林诺听了母亲的话,沉思片刻,终于明白了。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中心鲜明;③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个材料作文题的写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研读材料,提炼中心。这则材料通过亚林诺的母亲告诉儿子“先少后多”的盛饭秘诀,启发人们做事换一个思维方式,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告诉人们,生活中有得必有失,要恰当处理得与失的关系,要学会放弃。

2.确定立意,求准求深。根据材料的中心,本文的立意可定为:①要学会放弃;②要恰当处理生活中的得与失;③换一个思维方式,事情可能会处理得更好,等等。如果定为“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或“盛饭也要讲究科学”,那就比较肤浅或者曲解了文意。

3.使用材料,恰当巧妙。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文里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材料,否则容易与材料疏远。

【佳作展示一】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陈祥

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人有时应该学习水的前行方式,如果前方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方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方是高山就绕过去。当我们遇到一时不可逾越的障碍时,不应该盲目地蛮干,应当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眼前的困难我们无法战胜,即使付出艰辛也不能成功,那么就应该果断地放弃!

其实,“放弃”这个词语并不是那样的消极,相反,它往往是人们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面对一件事,当我们无法做成时,就应该放弃一贯的思维方式,寻求更好的办法。在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可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两点之间“曲线”最短,暂时的放弃往往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正如材料中的亚林诺,第一碗盛满固然是为了多吃点,但这样则使他失去了盛第二碗的时间与机会。如果他懂得放弃,在盛第一碗时放弃满碗而选择半碗,那他就一定能赢得第二次盛满碗的时间,就不至于饿肚子。

学会放弃,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当初他赴美留学,立志要写出一篇物理实验论文,便来到艾里逊实验室,但因为他的动手能力不强,不久那儿便传出了一个笑话:哪里有爆炸,哪里就有杨振宁。被誉为“氢弹之父”的泰勒博士一直关注着杨振宁的学术研究,他直率地对杨振宁说:“我认为你不必要坚持写出一篇实验论文。”杨振宁认真思考了两天,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动手能力不强,他接受了泰勒教授的建议,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想法。做出这个决定后,他如释重负,毅然把主攻方向转向对物理理论的研究,最终成为物理界杰出的理论大师。

不仅杨振宁放弃过,孙中山先生也曾弃医从政,鲁迅先生也三改志愿,最后弃医从文……他们的放弃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的成功也因不寻常的决定而铸就!

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点评:

作者准确理解了所供材料的深刻含义,提出了鲜明的观点: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文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本文语言精辟,思想深刻。

【佳作展示二】

舍与得

陈金星

毋庸置疑,失,有时比得更有益。

——题记

小时候不懂舍得,只知道,阴雨天躲进妈妈的怀里很温暖,却忽视了雨后美丽的彩虹;小时候不懂舍得,只知道,一个人在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漫画书,却错过了奶奶在庭院中给小伙伴讲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小时候不懂舍得,只知道,寒冷的冬天躲进被窝里很暖和,却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堆雪人的机会……

或许你要问,何为舍得?回首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鲁迅先生若不是弃医从文,仅凭他手上的医术,怎能使千千万万麻木的中国人走出思想的泥潭?若没有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抛弃私利,发动“西安事变”,哪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若没有无数革命先烈大义凛然的牺牲精神,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没有舍,哪来得?

有这样一个故事:细雨朦胧的一天,一个孩子去深山里割草,不幸被毒蛇咬了脚趾。然而这个孩子毫不犹豫地拿起镰刀割掉了自己受伤的脚趾,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不是果断舍弃自己的脚趾,那还有救吗?

德国乒乓球名将波尔和中国骁将刘国正进行的一场比赛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微小的距离,连裁判员都难以发现,波尔却举手示意,毫不犹豫地将就要到手的胜利送给了对手。他舍弃了一块奖牌,却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喝彩!

再看看材料中的亚林诺,如果他懂得舍弃,第一次盛半碗,第二次盛满,又怎会饿肚子呢?

今天的舍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放弃心中的哀怨,你的心田就是一方乐土;放弃思想的包袱,你就会撑起一片明朗的天空,你就会获得一份独特的体验!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主要亮点有:

1.观点鲜明、深刻。作者从亚林诺盛饭的得失联想到生活中的得失,从而论述了舍与得的关系,说明暂时的舍弃是为了更好地得到。

2.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既有正面论据,如鲁迅先生、张杨二将军、波尔及被毒蛇咬伤的孩子等人的例子,也有反面的论据,如作者小时候的种种行为、材料中亚林诺的做法等,这些论据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3.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文章运用了排比、反问、设问、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在引人深思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佳作展示三】

换个思维方式

单尧

上帝每制造一个难题,同时也会制造几个解决难题的方法。

——题记

生活中,有不少人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处理问题有从众倾向,方法单调僵化,以至于经常陷于被动的局面。殊不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别有洞天,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材料中亚林诺因有这样的思维定式:多盛些饭就能吃饱,因而第一碗就尽可能盛得多些。结果却是饿肚子。而他的母亲则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多盛一次不是盛得更多吗?怎样才能多盛一次?最好的办法是第一碗少盛。这样还会再饿肚子吗?

这让我想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少年时砸缸的故事。当一个孩子不慎坠入水缸时,别的孩子只想着找大人把孩子从水缸里拉出,而没有想到砸破水缸,让水流出,孩子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救。况且,这些孩子是有能力砸破水缸的啊!司马光这样做了,在孩子获救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智者。若按其他孩子的办法去做,也许大人们还没到,落水的孩子早已溺死了。

小到修身齐家,大到治国安邦,换个思维方式,不无裨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人们都热衷于追随苏俄“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时,毛泽东同志却创造性地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践证明,正是这个决策,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及“一国两制”的构想,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和香港、澳门的回归。这同样证明,换个思维方式,我们就会走出一条新路子,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子。

一道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换个角度,你会发现,阴霾之后是晴空,风雨之后总能见彩虹;换个角度,你会发现,风侵雨蚀后的绿肥红瘦别有一番景致;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原来天是那么蓝,花是那么美!

点评:

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

1.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章的题记已暗含中心。开篇即联系现实生活,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结合所供材料做初步论证。接下来谈古论今,层层深入地论述了换个思维方式的重要意义。结尾运用一组排比句,论述了换个角度思考的作用,与开头遥相呼应。

2.立意准确,行文大气。作者准确地理解了所供材料的深刻内涵,因而能够确立一个准确而深刻的主题。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谈古论今,甚是大气。

猜你喜欢
杨振宁母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杨振宁百岁生日,我们欠他一个道歉
百岁杨振宁的长寿秘诀
杨振宁:苍老灵魂重回青春的欢喜
杨振宁的放弃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