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梅
一、英美特殊关系的基础
“英美特殊关系”这一概念强调英美的特殊性,是指两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双边合作,包括民间的以及意识形态诸方面的特殊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是以英美两国为一方,世界其他诸国为另一方作为考察的出发点。英国之所以选择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共有三个方面的基础。
首先,英国在经济、军事及政治上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从经济方面看,二战时英国遭到了惨重经济损失,面对经济困难只能依靠战时盟友,在二战中唯一发了大财的国家——美国。在大战期间美国向反法西斯同盟提供了500亿美元的物资,其中60%给了英国,实际上等于白送。同时英国从1948-1952年总共获得近27亿美元的援助,成为“马歇尔计划”受援国中接受援助份额最大的国家。
在军事战略利益上,二战期间英美两国就结成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反对和抵抗德意日法西斯。1951年10月,丘吉尔再次出任英首相,奉行“联美法、扶德、反苏”的政策。英国随之成为美国对战后的欧洲大陆施加影响的桥头堡。1952年,应该原子弹试爆成功,丘吉尔当即宣称:现在应该是美国“更有力量的伙伴了”。政治方面,二战后,随着英国在国际事务中领导地位逐渐被美国取代,它开始依赖于美国。丘吉尔认识到,要抗衡苏联必须拉美国参与欧洲事务,防止欧洲的衰弱。因此,他设想了一个战后的英美特殊关系联盟,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来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
第二,英美两国具有相似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二战后,世界范围可以说存在三对相互交错的矛盾,即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发展程度与贫富差别意义上的南北矛盾;以及从文明差异角度看的传统意义上的东西矛盾。在这三对矛盾中,英美两国都处于矛盾一个方面。
第三,英美两国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地个人接触与个人友谊网络”。英美分享共同的语言文化;分享对民主政治和代议制机构的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尊重;分析共同的宗教和道德信念;分享类似的法律制度,最后甚至主张“英国应该加入美国”。而“对普通英国人来说美国不是一个外国而是一个‘家”。
二、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若即若离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英国虽然是一个地处欧洲的国家,但他并不与欧洲各国接壤,他是孤悬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岛国。这样的地理位置使英国人感到英国不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只是欧洲的邻居。但英国与欧洲又有着血缘上的联系,因而英国社会对欧洲便存在着若即若离的普遍心态。
其次,从传统政策看。“均势外交”一直是英国对欧洲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一旦这种均势被打破,就会立即威胁到英国的利益;如果这种均势维持的好,欧洲列强的力量主要消耗在其内部均势上,无暇危及英国的利益,那么,英国决不招惹他们,因为英国的主要利益是在海外。
再次,英国认识到,若仍想在世界中保持大国地位,单纯依靠西欧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靠的。1948年10月,丘吉尔正式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总构想,其目的是要以第一环英联邦和英帝国作为力量的基础,利用第二环英美特殊关系,借重美国的力量重建世界大国地位进而利用第三环联合起来的欧洲谋取西欧的领导权,并利用西欧的力量对抗苏联。英国这一企图势必遭到法德等西欧国家的反对,使它不可能完全依靠西欧。
三、苏联的威胁
首先,苏联威胁着英国在巴尔干黑海地区的利益。斯大林曾说:“这次战争和以往战争不同,谁解放的领土谁就
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到之处。”因此,战后苏联不仅进入东欧、中欧,而且对东南欧以及黑海地区也提出领土要求。而上述地区战前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有英国重要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因此,苏联对这一地区的要求直接威胁到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其次,英国视苏联为建立欧洲均势的最大障碍。战后苏联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因此,他绝对不会允许英国再造“欧洲均势”并得到欧洲领导权,所以英国敌视苏联。再次,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世界构成严重威胁。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极端仇视,对苏联鼓动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阶级万分恐惧,对苏联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更是无比憎恨。因此,意识形态上的尖锐对立也决定了英国必然要遏制苏联。
综上所述,出于同美国、西欧、苏联之间的关系,以及希望恢复世界大国地位的愿望,英国选择了与美国亲近,并积极合作,组成一个庞大的西方军事集团——北约,而英美合作长期以来是北约的轴心,这是英美两国国际合作的一种体现,也是英美为主导的西方全球战略体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