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顺
“五学”的内含及目的:“五学”的目的就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由重老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使师生能够“交流----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他们乐学,让他们不但掌握知识,而且培养能力,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五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听中学”和“看中学”是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五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对其进行批判地继承,对其好的方面进行了保留,并进行了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形式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让学生在“听中学”和“看中学”,而不是教师单纯的讲授、叫学生看书。这一转,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在“听”、“看”中学到知识,这就带动了“听”、“看”内容的变革,“听”“看”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所乐于接受的,有一定价值的,教师精心准备的;二是内容上有较高的要求:“听中学”强调教师的精讲和适时的点拨,强调听力资源的巧妙和谐地运用。教师的讲解要立足于讲的艺术,要求讲得精彩,讲得精当,讲得明白,讲得科学。对于历史事件,就要着重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比较重大事件的异同,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解应由灌输变成了引导,由对课堂的主宰变成了对课堂的指导。“看中学”强调教师优秀教具的提供和展示、优美图片和录像的提供、短小精悍的板书设计,以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新教材的提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教材以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喜闻乐见,基本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优化教育资源,展示一些精心选择的紧扣主题的图片和录像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当然,老师制作的优秀教具往往更现实、更直观地服务于教学、短小精悍的板书设计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学”运用的注意点:构建“五学”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听中学”、“看中学”和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做中学”、“想中学”和“议中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既继承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精华,又吸收国外新的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之适应新课改和新时代的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继承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精华,让学生在“听中学”和“看中学”。没有教师讲解、设疑的课不是好课,没有资料、图片展示的课也不是成功的课。因为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不可能围绕教学目的去“做”、“想”、“议”,学生的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离开了教材,离开有关资料、图片的展示,师生的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学生“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是“听中学”和“看中学”提供的,“听中学”和“看中学”是“做中学”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要凸现“做中学”的地位。“做中学”是“五学”的重点,它在“五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听中学”、“看中学”导致了学生的“做”,通过“做”必然会得出一些困惑,这就为“想中学”和“议中学”提供缘由。因此,“做什么?如何去做?”这是教师要深思的问题,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最后,一堂好的历史课,“五学”都要有所体现,但是,我们反对平均用力,而应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项目,使“五学”相得益彰。
“做中学”是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也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得到新的发展。
课题中的“做”是有其规定性的。首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做”,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离开一定的教学目标,“做”是盲目而无意义的。这是就有一个“导”的问题,这个“导”起先应该是教师的“导”,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做。其次,“做”的主体是学生,或者是学生和教师,学生必定是主体,有教师参加的也只是指导。再次,“做”的时间是课内或课外,因为有的“做”是课内完成不了的,只能在课外完成,如编课本剧,只能放在课外,收集有关教学材料,采访等也只能放在课外;课内的“做”应该是课内能够完成的,如已彩排好的演出,根据要求写出简短的历史小论文等。当然,学生的“做”常常是课内的准备,课外是课内的延伸;没有课外的编剧,导演、彩排,就没有课堂的“角色扮演”;没有学生课外的收集材料,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写好历史小论文。
总之,“做中学”是“五学”中的重点,在“五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做”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是“听中学”和“看中学”所提供的,同时,通过“做”必然会得出一些经验和遇到一些困惑,这就为“想中学”、“议中学”提供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