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凤影
教师是多重角色的综合体。教师应当努力成为教育目标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方法的探索者,还应当成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者、良好品德的示范者、潜在能力的开发者。教师要扮演好这些角色,就应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用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
一、博学广知汇溪成潭
人们常说老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是一条涓涓涌动的小溪,其实在实行新课改后,在知识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求老师成为几条小溪汇成的深潭,这几条小溪的成分大体有特定的学科知识、关于教学规律的知识以及一般文化知识等。作为语文老师更应具有多层次多方位的知识,建立自己教学知识的立体结构,在传授一个知识时折射出其他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已经形成了深潭,构筑成了城堡,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自己的深潭注入活水,为自己的城堡添砖加瓦。只有一流的老师才可能有一流的学生,学校只有深知这点,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进步。
有了含金量很高的知识做后盾,我们就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吗?当然这是不够的。课堂并不是老师堆砌自己知识的舞台,它是老师用知识感染学生,最终使学生成为主角的舞台。语文教学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充实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拿《赤壁赋》为例,我们就完全有必要为学生展现苏轼的人生遭遇,以及他那儒、佛、道三者结合的复杂思想等知识。这些内容对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感受作者当时那种人生短暂即逝,又认为生命永恒的矛盾思想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二、抓住总体准确切入
老师要讲好一节课,好比要作个出色的建筑家,能够把眼前的建筑完好地拆下来,又能完好地堆砌上。这一拆一砌的过程说起来简单,但弄不好就会使整座建筑成为断壁残垣。建筑师应该了解建筑结构,老师理解文章时也应该抓住文章的总体框架,对文章的枝枝节节都有清楚地认识,能够举一反三,要不然就会破坏整篇文章的艺术美。每位作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创作时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视角。我们老师可以从每个作家的特有视角去欣赏、切入他的文章,也可以从文章的体裁去切入。一篇文章,只要找到了切入点,许多知识就会迎刃而解了。切入点是老师备课的第一步,走好了第一步,其他问题便顺风顺水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或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寻找自己学习中的切入点,甚至是生活的切入点。
一堂课有了足够含金量的知识,又有了好的切入点,但是选用何种教学方式来进行这节课呢?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体验学习等几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赤壁赋》时,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苏轼的有关资料,这一过程就体现了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而在学这篇课文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客”这个人的真实身份,有的学生可能认为他就是苏轼本人,有的可能认为他就是实实在在的“客”,那么就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可以研究一下,这里就涉及到探索和讨论两种教学方式。
三、选方择式读写结合
一篇文章里包含着很多内容,我们学文章时不能只做简单的分析,而应恰当地处理好多方面知识的先后层次。一篇好文章就是一张好的考卷,重点词语一定要讲,好句子一定要画,好的文章结构一定要学,好的思想一定要感受,一篇好的文章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研究的,这样做对作文训练大有好处。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语言、结构和深刻的思想。由此对于一篇文章好的段落,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仿写,好的句子可以在仿写的基础上背下来,深刻的思想应该让学生细细品味,也会经过品味激发其深刻的思想,从而运用到作文中使自己的文章也深刻。
只有有创新的老师才能教出有创新的学生。语文是超越时空的学科,知识浩瀚无边,需要我们以百倍的热情勾画美丽的语文教学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