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表现中的东方神韵

2009-08-07 01:51付秋霞
时代人物 2009年5期
关键词:比利时油画画家

付秋霞

《忆故乡——管伟骏2009新作展》

由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主办的《忆故乡——管伟骏2009新作展》于4月25日在复兴中路1199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5楼正式开幕,展期将一直持续到5月15日。本次展览展出管伟骏最新创作的50余件佳作,延续了他一贯的绘画风格,轻松而成功地将东方的传统精髓和西方的印象风格融合在一起,超越了他在学院学习时所掌握的知识,超越了他在研究欧洲艺术时所领悟的画法,特别是光影关系及印象派画法,超越了来自故乡依旧生动的记忆,以其精湛性,创造性和内在的真实性赢得了画界的赞誉和肯定。

管伟骏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前往比利时深造,19年比利时的绘画生涯深深地改变了管伟骏的绘画艺术,也使得他在比利时的艺术界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他依旧是一个中国画家,他的作品总是基于中国的景致,基于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某种理解而创作,并将这些用一种他特有的平和与诗意交融在一起。

中华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代代书画家,一批又一批曾经出国多年的画家,在积累西方生活经验与绘画技巧之后,他们的绘画风格糅合了东方与西方的特色。在国际金融风暴正在蔓延的当口,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旅欧派油画家——管伟骏先生,他是第一位为比利时国王画像的华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油画艺术家的风采,窥探到了艺术界人士应对金融风暴的秘诀。

首位在比利时皇室画像的华人

1956年出生于上海的管伟骏,从小就对油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住在淮海路、乌鲁木齐中路,以前这里是美术馆,很多小孩子都在这里学画画,当时哥哥管齐骏喜欢画油画,妹妹也喜欢画画,所以说从小就有着这样的氛围,后来我在读书时学的也是美术专业,一直到现在以画油画为职业。”由于良好的艺术氛围,加上对油画的钻研,所以管伟骏对油画有着深厚的感情。当时,他在上海画坛已经小有名气,并经常为比利时、澳大利亚等驻沪领事馆大使和夫人画肖像画。

1990年,怀着艺术的梦想,管伟骏离开上海去比利时留学。到了那里后,管伟骏和一位比利时老华侨成了朋友,而这位老华侨的亲戚钱秀玲是比利时的民族英雄,在二战期间救助了一些比利时人,为纪念她有条路取名为“秀玲路”。1991年,为纪念比利时国王卜德万60大寿和登基40周年,比利时皇室欲物色一位为国王和皇后画肖像的画家,通过这位老华侨对皇室的推荐,擅长肖像画并有着扎实功底的管伟骏有幸成为第一位为比利时国王和皇后画像的华人。那一次,他为国王画了一张肖像,还为国王和皇后画了一张合像。事后,管伟骏接到了国王写来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皇室对一个中国画家的感谢和敬意。当年,比利时许多媒体都以很大的篇幅报道了这个中国画家为比利时国王画肖像的新闻。目前,这两幅画均为比利时皇室收藏。

在欧洲的10多年中,管伟骏在艺术上是成功的。他曾多次在比利时、法国、荷兰、卢森堡、西班牙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获得了比利时“瓦隆尼国际艺术大奖”国际金奖及法国“尼斯国际艺术大奖赛”一等奖等10多个国际大奖。已有数百幅作品被多个国家政府、基金会、博物馆收藏和购买;1996年第47届Louis schmid+评奖选中获得“比利时首都大区一法语区文化委员会”颁发的特别奖,以及1997年荣膺文化教育部颁发的“法语区政府一等奖”。

中西合璧优生市场“宠儿”

管伟骏初到比利时期间,靠画肖像生活。不过当时的欧洲,写实主义正趋向衰落。他需要寻找一个符号,以便更好地让别人了解他的作品。温饱之余,他便去逛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1993年还特地去东欧艺术馆,当课本上的画面一幅幅重现时,他甚至有些激动——原来自己所奉为圭臬的写实主义被打人博物馆“冷宫”,西方抽象艺术得宠。

“1994年我开始倾向抽象画法,当时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在今天上海一号美术馆的展厅里,已找不出江南小桥流水的白描,聚光灯下的留自被油画渐变的色彩所代替。油画布上残留的墨迹另有用意。

“写实对我来说已经是木匠造凳子,一板一眼,不用动脑子;抽象画就不是按部就班了,是要创作的。”管伟骏坦言。当然,旧瓶新酒,套用在他身上也行得通。向汉砖、敦煌绘画取经,表现云贵少数民族生活的油画,独具匠心之处仍然是管伟骏所熟悉的写实线条,只不过多了油画色彩。内容上的抽象,就是以前写实作品的翻版。说到这里,他举举手中的玻璃杯,解释道:“杯子画法有很多种,模糊一点也可以算写实,我的抽象画在脑子里有个胚,万变不离其宗。”

“西方的文化艺术以抽象为主,而中国则以写实为主,我去比利时以后,有一段时间是痛苦的,因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冲突。毕竟在中国生活几十年,而要在国外生存就必须学会改变。”管伟骏说,好在对东方的油画有深厚的功底,再加上潜心研究,经过15年的学习,管伟骏终于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他把自己的画风定格在东方写实与西方抽象的艺术线条上,即“抽象+写实”的画法,没想到这种画法备受青睐。

管伟骏在海外应对的是西方抽象绘画大潮,他从表现性的具像绘画开始,发展戒符号化的意象绘画,进而发展成表现性的抽象绘画,在画风确立的过程中,他的艺术境界也得到了升华。西方抽象绘画表现的是画布上的形式结构,管伟骏则把对自然的憧憬与感受上升为抽象语言,这就拉近了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距离。他的盛期作品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形式世界,叠印出一个充满生命律动的自然世界,让人生发出许多投射了审美联想的幻觉,从画中看到变化的广袤自然。这是以东方传统为根基的抽象形态绘画,是中西艺术在精神上的交融。

2005年,管伟骏作为“艺术海归大军”中的一员跟着市场回到了中国,他结识了上海新天地的老板,并于2006年春节在新天地一号会馆举办了以“抽象+写实”为主题的个人画展,展出了数百幅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2006年夏天,管伟骏又应邀为杭州紫轩度假村作画,这幅油画现在仍挂在度假村迎宾的位置。正是由于“抽象+写实”的风格为管伟骏觅得中西合壁的良好契合点,让他的油画成为市场的“宠儿”。

东西方水乳交融成就一代画风

多元的影响成就了管伟骏的绘画风格。一般而言,众多画法的交错极易使绘画陷入杂乱的状态,然而管伟骏轻松而成功地将东方传统和西方的影响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对绘画的深入了解和对绘画技巧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超越现实的想象和感性赋予画面梦幻般美妙的空间。在他的作品中,任由灵感自由翱翔,乃至

分解了那些表现现实的参照细节。就是这种丰富的、现实的而又感性的画面展现了画家真正的个性。管伟骏的作品超越了他在学院学习时所掌握的精确,超越了他研究欧洲艺术时所领悟的画法(特别是光影关系及印象派画法),超越了来自故乡依旧生动的记忆,以其精湛性、独创性和内在的真实性赢得了画界的赞誉和肯定。

油画并非中国画的传统,然而,管伟骏却懂得如何运用油画的所有技法诀窍。那些绿色、灰色和蓝色以及其他的颜色,令他能真切清晰地描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矮矮的房屋,河流,小桥,村中的薄雾,这样的景致白居易曾有诗形容:“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诗人的这句评论点出了画家作品之中的氛围。事实上,管伟骏的画中似乎总有一层薄雾缭绕,它模糊了事物的轮廓,使人物身份和物体形象不再确切。这层轻纱不仅裹于风景画作品中,也摇曳在画家近期的主要作品即人物画中。其景致仿佛取于梦境或幻影,再经光与色的交织而跃然纸上。

在创作内容上,管伟骏很久以来就被抽象画所吸引。除了用人物或动物的姿态来表现情节本身之外,画家很少注重细节的描写,只有部分陪衬偶尔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充当次要角色。至于风景描写,画家曾创作过一批非常有水准的作品,然而在近几年的绘画主题中,风景也渐渐淡去直至完全隐退。只是时不时,还会有一抹绿色让人想起森林,或是一道蓝色让人想起湖泊或天空。他的作品内容变得不再完整化,物体形象描写趋于模糊,但却散发出独有的活力。

多年的异国绘画岁月深深地改变了管伟骏的绘画艺术。这并非是因为他加入了这样或那样的艺术团体,或者说他被某个特定的艺术家或流派所影响。他的画作的独特性在于其结合了东方思想和他所吸纳并融会的西方艺术的某些方面。他从未放弃他的独特性。他的绘画技巧日益丰富与成熟,影响了他的绘画手法,也拓宽了他的艺术表现方法。

管伟骏依旧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画家。他的作品总是基于中国的景致,基于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某种理解,并将这些用一种他特有的平和与诗意交融在一起,这种交融,即使有一天画家完全转向抽象艺术,它将依然存在。

《清风明月》中的《梦里水乡》

对于一个成熟的画家来说,画什么和怎么画,大概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了,问题可能是在这些方面,即你用什么样的艺术精神去观照自己的作品,人们在观赏你所创作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什么,你的色彩层次、图式构成的表现,可以使观赏者在整个作品中能感受到什么。一句话,你的创作所蕴涵的艺术精神是否具有穿透力,是否具有视觉审美的冲击力。读了管伟骏的旅欧油画创作,这个问题在他来说可能已经不是问题了。

作为一个出国10多年的画家,管伟骏学习和使用的都是西方绘画艺术惯常的表现方法,然而,其作品中所呈现的物象意趣,审美精神却完全是东方的——他以自身的文化基因而激发出的东方精神,自由地游走在西方绘画艺术之中。读他的这些油画,你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已在欧洲生活了近20年的中国人画的作品,仿佛是在读一位常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画家作品。是的,管伟骏把自己在欧洲获得的一切艺术体验,皆用于对故国江南山水人物的刻画中了。

《梦里水乡》所用的材质、色彩和图式,无疑都是西方的油画所惯用的,但其画面中所表现的意趣物象却绝对是东方的江南水乡,青灰的主色调,涂抹参差的白色,在画面中仿佛一曲悠扬的旋律回荡,朦胧的石桥在水天间渐渐逼近,构成了画面的中心,水色苍茫,小舟轻慢行于湖上,天边一抹自云,光影之间,梦幻般的水乡被永远定格了……画家以自己的东方艺术精神的审美观照,创作出了一个独特的风光旖旎的江南水乡。虽说这只是画家自己的艺术精神物象,可其所表现出来的,又何尝不是所有热爱江南水乡的人的心像呢?

石桥,流水,天光云影,小舟,白墙黑瓦,依稀人影,这一切意趣物象在管伟骏的作品中,显然都是不可或缺的视觉构成。虽然这些物象企图在向意象转换,甚至有时在画面中,实像已变得不再重要——抽象的图式随之趋近,但我们在赏读这部分作品时,仍能感觉出江南水乡的熟悉氛围和气味来。也许,这就是一个画家的成功之处吧。

毫无疑问,人物也是管伟骏作品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作为一个曾应邀为比利时国王和皇后画肖像的画家,其写实的功底可想而知。然而在管伟骏的这些近作中,我们读到的却已不是单纯的写实风格人物肖像,而是大多如《清风明月》中的那般写意人物。人物在画中并不再是单纯地独立出现,而是与作品所要表现的水月景色,意境情趣浑然一体,互为映衬。《清风明月》的3个古典人物,在苍茫闻行走,无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意逸趣的审美取向,可以说这完全是一幅中国传统文人画,只是它并不是画在宣纸上,更不是以毛笔的“墨分五色”渲染,而是用亚麻布和油画色彩创作出了如此层次丰富,意境空灵的作品,令我们不能不感叹画家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审美自觉。

确实,管伟骏的作品有印象派的影子,但这不妨碍他坚持以东方艺术精神审美观照自己的创作,反而使他的作品更富表现力,尤其是在其创作开始由具象到意象,乃至抽象的路途上奋进时,这样的功底和表现力,使他的作品也更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画家纵论市场,解读金融风暴

“对西方人来讲,他们对画的收藏与东方存在不同的理念,西方人认为收藏这幅画是基于单纯的喜欢,而中国的收藏家除了喜欢,还有一点是为了升值。一幅画如果现在市值2万人民币,可能在以后的几年或几十年升值到几十万人民币。”管伟骏认为。

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景,管伟骏自有他的看法:“就中国目前买画的人来看,大部分是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他们会不惜‘重金购买,所以‘画亦可以说是奢侈品。其实,国内的购买力与国外的购买力基本持平,中国市场的发展与国际的距离越来越小,上海是我的故乡,朋友亲戚多一些,而国外的朋友却不多,所以就想在上海办我的个人画展。”由于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也经过3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正被国际社会所关注,中国的市场也吸引更多的华侨回国。”

“在遭受金融风暴影响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外的许多画廊和画室都纷纷倒闭,虽然中国也倒闭了一些画室,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的艺术市场还是光明的,更何况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拉动内需的投资计划,更是刺激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增强了人们对未来消费的信心。我还是看好在中国艺术市塲的发展,所以就回到国内办画展。”管伟骏如是说。

“跟国外相比,中国的艺术氛围是强调包装的。”管伟骏说道。在上世纪80年代接受的是美术学院里长期的写实训练,但并没有很快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像西方强调的抽象教育,我们当时以东欧艺术为版本,小时候就沉浸在写实的体系中,不知道艺术其实也是一条产业链。”

世界经济危机使得许多企业纷纷倒闭,每家企业都在想着应对的办法,艺术界同样面临着考验,中国的艺术市场像北京798艺术区也尽显寒意,但管伟骏开出的是另一种“过冬”的妙方:“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我现在的应对方法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画画上,努力多画一些好画,等到经济危机过去时,把更好的作品拿给大家,这也叫蓄机待发。”

这种“以静制动”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管伟骏多年形成的‘藏与‘露的艺术思维,‘抽象+写实的艺术底蕴的高度概括与总结,也正是有了自己“过冬”的套路,就像许多企业家一样,在努力练好内功的同时,他在积蓄自己的力量,寻找机会,待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定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猜你喜欢
比利时油画画家
酷炫小画家
油画去哪了
比利时炸薯条也要申遗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总觉得别人的好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
比利时FN公司MAG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