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谈判今日重开

2009-08-07 19:55
环球时报 2009-08-07
关键词:边界问题新德里谈判

两国官方试图营造氛围 印度媒体充斥激烈言论

中印边界谈判今天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有关谈判前景传来截然不同的两种预测:路透社认为两国不太可能达成任何边界协议,而有香港媒体则称边界谈判已有重大进展。印度官方在谈判前“表现出更冷静、更有分寸的立场”,但一些印度媒体态度依然强硬,连中国官员的友好表态都被说成是一种拖的战略,这样“北京就可以决定性地改变喜马拉雅地区的平衡态势”。过去的几个月,印度总统首次踏上了争议地区的土地,6万军队被派到了藏南地区,重型坦克和先进战机先后进驻这一地区,这些动作被认为是为了在谈判中向中国施压。对此,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龙韬认为,发展双方关系是双方的事情,中国固然有真诚的意愿,但绝不会以牺牲固有的主权作代价,“印度不应当在这一问题上抱有任何幻想”。

两国表现出“更有分寸”的立场

8月7日,第13次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在新德里开始举行,会期两天。外电都把这种会晤称为谈判。《印度教徒报》8月6日报道称:“这是两国第13轮边界谈判,此类谈判已经中断将近一年。双方都把尽早解决边界问题视为共同的战略目标。两国谈判代表分别是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纳拉亚南。他们寻求根据2005年中国总理温家宝访印时达成的政治指导原则找到政治方案。最近一轮谈判目标是达成一个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协议,而不是拘泥于法律和历史主权要求。”

中方代表团发言人马朝旭6日在新德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已成为两国进行战略对话的一个平台,在会晤期间,不仅着重就敏感的边界问题进行磋商,还就双方更大范围的关切进行交流,特别是在涉及双边合作与事关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团结协作等问题进行沟通。该会晤机制旨在从战略高度推进两国关系,为双边良性互动注入活力。中方期待同印方一道,努力维护和促进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中印关系已经超越双边范畴,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两国必须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妥善处理边界问题。

中国官方此前的一些表态引起印度媒体的议论。《印度时报》6日发表题为《在谈判之前,“敌对的”中国变得友好了》的评述性文章。文章称,与过去几周“咄咄逼人的侵略性姿态”相比,中国最近对印度表现出友好的外交姿态,中国驻印度大使张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称两国关系正快速全面发展,基调和该报之前曾经发表的一篇警告印度不要增兵争议地区的文章的态度大相径庭。但《印度时报》的这篇文章引用战略事务分析人士切拉尼的话称,中国之所以在谈判之前释放友好的信息,无非是想为边界谈判制造温和的空气,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将印度拖住,进行毫无止境和没有成果的边界谈判是中国的一项重要策略,这样,北京就可以决定性地改变喜马拉雅地区的平衡态势,通过囤积重兵和大建基础设施来使该地区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

路透社6日的报道称,谈判前夕,“有迹象显示新德里和北京均出现更冷静、更有分寸的立场”,在上周末由印度总理领头的一个内阁安全委员会在一次预备性会议上表示,印度没有必要把中国“妖魔化”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但该委员会还说,新德里会密切注视中国。

新加坡《海峡时报》6日的分析认为,“印方决定恢复边界谈判,凸显印度总理辛格渴望与中国和巴基斯坦解决突出的边界问题。辛格最近还对巴基斯坦表现出重大灵活性,但招致国内的批评。”

边界谈判卡在哪里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6日援引香港媒体的消息称,中印边界谈判已有重大进展,近期有望达成划界协议。报道称,明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因此有可能在明年达成划界协议。

香港《明报》5日的文章介绍说,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东、中、西三段﹕东段争议领土9万平方公里,位于西藏,相当于两个半台湾,比英国与阿根廷争夺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大6倍还多,目前被印度占领,1987年已成立“阿鲁纳恰尔邦”;中段争议领土2000平方公里,约等于一个深圳,也位于西藏,亦由印度占领;西段争议领土3.3万平方公里,即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控制在中国手中。

《明报》的文章宣称:“中方的底线是:中方放弃在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作为补偿,印方把中段吃下去的2000平方公里吐出来,归还中国,按此计算,全部争议的12.5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印度获得72%,中国仅得28%。但印度的方针却是: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12万多平方公里要通吃。”文章呼吁:“在国力正处于上升之际,当局实不宜匆匆解决划界问题,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否则,徒留子孙骂名。”

《明报》就边界问题的说法目前无法得到官方证实,而且与以往中国专家的预测不符。印度媒体的报道也显示,达旺地区是两国边界谈判的难点。

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6日称,印中边界谈判因北京宣称对“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拥有主权而陷入僵局,虽然两国将举行新一轮谈判,但解决分歧的机会渺茫。报道称,印度已经表态,在两国最终边界解决方案中,绝不应有交换人口居住地区。达旺人口约为2万人,均是印度公民。总理辛格公开表示只有非人口地区可以交换。而中方认为,达旺是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因而必须归还给西藏。该报道写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藏族人,但藏人,包括达赖喇嘛从未有过这种要求。”

这篇报道显然有意忽略了下列事实:达赖并不代表所有藏人,他的据点在印度的达兰萨拉,他已经在印度的庇护下生活了50年。

印度《经济时报》则借边界问题提出更多要求。该报报道称,此次边界谈判的背景是,“不久前,中国试图阻挠亚洲开发银行援助阿鲁纳恰尔邦的灌溉项目”,而且“中国反对印度试图让联合国安理会把巴基斯坦‘穆罕默德军首领阿扎尔列为恐怖分子”。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新德里上周主动接触北京,向中方提供更多有关阿扎尔的信息,希望中国在安理会支持印度立场。现在新德里正等待中方的反应。”

印度咄咄逼人只会自取其辱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龙韬认为,在边界谈判中,中国有些步能让,有些步是坚决不能让的。印度目前所占的中国藏南地区,并不是双方直接在历史上发生冲突造成的,而是由一个完全没有国际仲裁资格的英国人麦克马洪随手在地图上胡划的,这比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还荒谬。龙韬说,发展双方关系是双方的事情,中国固然有真诚的意愿,但绝不会以牺牲固有的主权作代价,印度不应当在这一问题上抱有任何幻想。

印度的强硬姿态为两国边界问题谈判蒙上阴影。路透社6日的报道称,“近几个月来,这个持续近50年的棘手争端似乎有所恶化”,两国“不太可能宣布达成任何边界协议,哪怕是有限的协议”,“前印度情报机构最高官员拉曼称,两国之间存在深深的‘信任赤字。”

路透社称:“印度决定在‘阿鲁纳恰尔邦边界增加驻军以及提高该地区的防空,这些举动加剧了紧张气氛,公开宣布军方部署的做法也无异于火上浇油。印度或许担心中国在该地区扩充军队,以及侵入边界,但公开谈论中国威胁以及设法反制的做法只会起到反效果。这是有史可鉴的。1962年两国边界战争前几个月,印度摆出公然反对中国的咄咄逼人姿态,(至少有一些人认为),只招致后来在短暂冲突中自取其辱。”

中印双方已签署协议,要维护争议地区的“和平和安宁”,但印度过去几个月的动作却与这样的目标背道而驰。4月初,印度总统帕蒂尔访问中国藏南达旺地区,他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访问中印争议地区的总统。5月底,印度空军参谋长法里·梅杰上将公开宣称,来自中国的更大威胁迫使印度在与中国存在争议的“阿鲁纳恰尔邦”部署两个中队的俄制苏30MKI先进战机。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对此回应说,印度空军参谋长的言论是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6月,印度军方宣布再向靠近争议地区的阿萨姆邦部署两个山地师,这就使得印度在这一地区的兵力超过了10万。7月,有印度专家公然宣称中国将在2012年向印度发起进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专家蓝建学博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几个月来印度在中印边界的一系列动作,有向即将到来的中印边界问题谈判施压的意味,想以此向中国表明一种不妥协的姿态。“不论增兵还是发过激言论,都是为了制造强硬的舆论氛围,在中印已经就边界谈判问题达成原则性共识的前提下,印度这样做是非常不合适的。”

实际上,印度在与邻国的争端中普遍态度强硬,据孟加拉国《每日星报》5日报道,印度边境部队4日在两国边界地区打死两个孟加拉国牛贩子,导致这一地区局势紧张。

路透社前不久的一篇分析文章认为,“印度拥有世界1/6的人口,其巨大经济规模或可帮助重塑全球商业面貌,但它与周边国家动荡不稳的关系仍在影响它的国际地位。”文章援引印度专家的分析称:“印度注意力很难集中,四周邻国局势不稳,分散了印度在国际政策上的注意力。”▲

猜你喜欢
边界问题新德里谈判
新德里雷暴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新德里雾霾
新德里俩月来“最好天气”:PM2.5指数182
中印边界问题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边界问题浅析
推动中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的诸因素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