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巍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建筑物外墙装饰大多采用粘贴饰面砖,尤其在中高档公共建筑使用的更多,更广泛。实践证明,外墙粘贴饰面砖是一种较为耐久,可长期保持色彩中档饰面材料,具有成本适中,操作简便,色彩丰富等优点,如处理得当可达到花岗岩的饰面效果,且可减轻建筑物的自重,降低造价。但怎样保证和提高面砖粘贴质量,仍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我经过多年工程实践,总结出一套粘贴外墙面砖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外墙面砖;粘贴
1 外墙面砖粘贴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抹底灰→选砖→浸砖→弹线、排砖→铺贴→勾缝清理。
1.1 基层处理。
混凝土基层:光滑的基体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0.5~1.5cm,间距3cm左右。基体残留的砂浆,灰尘及油渍等,应用钢丝刷洗干净。基体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不同基体材料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门窗口与主墙交接处应用水泥砂浆嵌填密实。为便基体找平层粘接牢固,可洒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砖墙基体,墙面清理干净,提前1d浇水湿润。
1.2 抹底来,每层打底时则以灰饼作为基准点进行冲筋,使其底层灰做到横平竖直。横线以楼层为水平基准线交圈控制,竖向线周六角和通天柱或垛子为基准控制。先刷一道掺入贴水泥重量10%的107胶水泥浆,紧跟着分层分遍抹底层砂浆,砂浆配合比要准确,并控制其平整度和垂直度,以防止空鼓和裂缝。
1.3 选砖:这是控制砖距和保证尺寸一致的关键,所以在面砖粘贴前,必须认真挑选面砖。应根据设计要求挑选规格一致,形状平整方正、不缺棱掉角、不开裂、不脱釉、无凸凹扭曲、颜色均匀、厚度一致的砖块。挑选的方法是,根据外墙面砖的标准长度做两个U形木框,分选出合乎标准的尺寸、大于和小于标准尺寸等三砖,分类堆放。同一类尺寸外墙面砖应该用于同一层或同一面墙下,以做到按缝均匀一致,排活整齐。
1.4 浸砖。外墙面砖在铺贴前用水浸泡是控制面砖空鼓的重要环节。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当地气温情况确定,要掌握浸泡及阴干的时间。
1.5 弹线、排砖。外墙面砖镶贴前,应根据施工大样图统一弹线分格、排砖。方法可采取在外墙阳角用钢丝或泥龙线拉垂线,根据阴角拉线,在墙面上每隔1.5~2M做出标高块。按大样图先弹出分层的水平线,然后弹出分格垂直线。饰面砖在墙面的排列有“直缝”和“错缝”两种方法。
1.6 铺贴。镶贴顺序应自下而上分层分段进行,每段内镶贴程序也应是自下而上进行,而且要先贴附墙柱面,后贴大墙面,再贴窗间墙。
1.7 勾缝清理。缝宽在8mm以上,用1:10水泥细砂砂浆勾缝,先上平缝再勾垂直缝,勾好后要求凹进面砖表面2mm~3mm。面砖勾缝后,应用白色废棉纱或回纺毛巾将面砖表面擦洗干净,并注意养护。
2 质量弊病处理
2.1 外墙面砖空鼓和脱落
面砖本身吃水不足,即面砖在水中浸泡时间不够。由于面砖吃水不足,镶贴时,水泥浆中的水分很快会被面砖吸收,水泥失水后,不能正常水化反应,降低砂浆的强度,使砂浆与基体表面的粘结力减弱形成隔离层,造成面砖空鼓,甚至脱落。另一种情况是面砖吃水饱满,但没有阴干,面砖湿度过大,表面浮着水膜,镶贴时面砖的水分不能蒸发,产生面砖浮滑现象,与粘贴砂浆分离后自坠。所以,使用面砖前应隔夜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mm,取出阴干,要待其背面晾干后(外干内湿)方可粘贴。
粘贴面砖砂浆过厚。粘贴面砖砂浆过厚也会造成空鼓。砂浆过厚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时基体找平层不平或不直,依靠粘贴砂浆来弥补缺陷,粘贴面砖时用小锤柄敲击或挤压,造成砂浆水分集中至小面砖底部溢出,水泥不能正常水化,使面砖与砂浆之间形成隔离层,面砖背面形成浮水现象,导致空鼓。此时必须重新抹灰,控制粘贴砂浆的厚度,采用砂时厚度一般为6mm~8mm,采用细砂时厚度一般为5mm~6mm。
多次成活造成空鼓。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一次不能粘贴就位,或者是距控制线的位置不准确,当上口不齐时修整并挪动面砖,使面砖不砂浆之间形成隔离层,还可能发生砖和砂浆一体脱离基层的现象。解决的方法是面砖粘贴一次成活,就位准确牢固。当面砖需要修理时,应把原有砂浆剔除,重新抹灰粘贴。
粘贴砂浆的配合的不准。粘贴砂浆一般采用1:0.2:2的混合砂浆,这样能增强砂浆的和易性。灰膏的熟化时间不得少于30d。并要作用品种一致水泥及同一产地的砂子。水泥一般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必须做强度和安定性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然当砂浆强度增长时,其内部会产生无规则的约束内车,造成收缩变形,使面砖空鼓。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控制砂浆的稠度和水灰比。
局部发生空鼓。检查中常发现面砖局部空鼓,如角处、侧边处。产生空鼓的主要原因是抹灰不足或抹灰不匀、不平。因此粘贴砖时要保证面砖抹灰量和平整,均匀程序。
粘贴面操作不当。经常发现某些操作人员在粘贴面砖时,一手用力挤压面砖的某一侧,用小锤柄敲击另一侧,使被敲击一侧的砂浆强度不断增加,再用小锤柄敲击另一侧时,对面一侧面砖产生拉应力,导致面砖被撬开,造成空鼓。正确方法是,面砖砖与砂浆厚度之和高出控制线2mm,然后用小锤柄从边角处或侧边对称敲击,随后敲击面砖中部,以保证面砖受力均匀,砂浆内部不存在空隙,粘贴牢固。
2.2 面砖勾缝。随着室外装饰的标准不断提高,面砖勾缝质量越的严格,现就嵌缝容易出现的质量弊病和解决方法做如下分析。
勾缝时出现空鼓和裂纹。
①原材料作用不当。如水泥标高和品种选择不当,安定性不合格,使用过期水泥,砂子颗粒过大,含泥量超过规定,一般采用425#普通水泥。砂子采用细砂,并用窗纱筛过,除去杂质,含泥量不得超过2%。
②砂浆配合比不准。主要是搅拌不均匀,强度增长不一致,产生内力后发生空鼓成裂纹。一般采用1:1水泥砂浆,利用机械搅拌均匀。严格控制砂浆的稠度和水灰比,水灰比过大会造成砂与水泥产生离析,造成空鼓。
③残留砂浆末提前剔除。在勾缝前必须将面砖周围残留砂浆剔除,因为勾缝砂浆与粘贴砂浆的品种、强度不一致,水泥水比热时间不同,当残留砂浆吸收水分后易造成缝内砂浆空鼓和裂纹。
④勾缝前末提前对基本浇水湿润。找平层是在粘贴面砖前施工的,基体干燥,如不及时浇水湿润,将会吸收勾缝砂浆中的水分,使水泥不能充耳不闻分水化,强度降低,造成空鼓。
勾缝砂浆粗糙无光、深度不一致。
①一次性成活,压光遍数不够,造成粗糙和无光。在勾缝时与要求分2次成活。第一次用1:1水泥砂浆嵌缝,压实,待砂浆强度达到其最终强度的70%时再薄抹一层素水泥浆,并压光、找平。
②清理时间不当,清理和擦洗面砖应在勾缝砂浆硬化后进行,使凹缝不产生划痕或起砂。
③勾缝深浅不一致。根据施工规范规定,勾缝深度一般控制在3mm。严格控制砂浆稠度,掌握压光时间,用力要均匀,不可用灰扎子骑在面砖上来回推拉控制灰缝深度,以免使面砖磨损。
3 勾缝反碱
因为水泥中的C2SL(硅酸二钙)和C3SL(硅酸三钙)与水发生反应生成Ca(oh)2,表层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粉末状的沉淀物质CaCO3,而CaCO3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勾缝内产生的白色粉状颗粒。解决的方法是,用10%稀盐酸溶液洗刷,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CaCL2,再用水擦洗可除掉反碱。但要注意成品保护,及时浇水养护勾缝砂浆。
结束语
以上只是个人学习和平时工作中点滴体会,其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讨论和研究,竭望同行们提出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