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敏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知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学生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存在道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得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换句话说,如果想让学生认真地上好每一节思品课,只有让他们对思品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下面我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一、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技能,不断吸纳新知识,用以充实丰富自己的头脑。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往往更能激起学生的崇拜,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自然而然集中注意力,兴趣盎然地听好每一堂课。对此,我尝试把多门学科知识融入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 的“亲子之间”这个框题时,我用英文把“family”(家庭)写在黑板上,并解释它的意思为“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就是我们的家庭,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亲子之间的关系。当我刚把这一例子讲完,学生就发出啧啧称赞的声音,这样也就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政治是一门时代感极强的学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需要关注时事变化,具备剖析时事热点的能力,而这些就需要教师多看报纸、杂志等,不断向学生传递新信息。比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团结就是力量”时就把“神七”的成功发射作为例子,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二、设疑、析疑、解疑,激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如我在讲九年级“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及表现”时,向学生提问:在我们身边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规?我们应该怎么做?请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等等。学生边思考边回答,我就及时分析,这一问一答,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引起兴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觉悟,达到知行统一,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效果。
三、以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入会对一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导语,这样才能达到上课伊始妙趣即生的境界。导课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下面结合我自己的实践,谈谈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导课方法。1.情景法。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图画、歌曲或以多媒体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内涵。如我在讲“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时,播放了刘翔夺冠的场面和“神七”成功返航的画面,让学生一起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学生们激动、喜悦、神圣之情溢于言表,自尊、 自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时,顺势导入新课。2.游戏法。在讲七年级上册“团结就是力量”时,让两组同学(男女各一组,每组三人)上台表演:三个同学站在一张报纸上,脚不能站出报纸外面,然后折报纸,看哪组同学折的报纸最小。通过观察体验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自然导入新课。3.故事法。如在讲七年级 “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一节时,我讲述了《流星雨》的故事,学生深深被故事所吸引,并引起了深深的思考。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从事例中受到的启发。然后归纳学生的讨论,引入本节教学内容。4.小品法。就是把课本内容编成微型小品,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演,这种导课形式新颖活泼,气氛热烈,学生比较喜爱。在讲八年级“男生、女生”一节时,我请两男两女四名同学上台表演平时男女同学交往时的一些细节动作,然后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的正确与否,学生踊跃发言,自然导入课题。5.漫画法。漫画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学生乐于接受。如在讲七年级上册“情绪——奇妙的窗口”一节时,我出示了喜、怒、哀、惧等不同表情的明星漫画,让学生辨认并猜想每种表情产生的原因,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争着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题。6.竞赛法。竞赛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讲七年级上册“竞争不忘合作”一框时,我准备了5个小口瓶子,瓶子里放有8颗糖果,每颗糖果都用一根线扎好,线头留在瓶口外(一次只能从瓶口拉出一颗糖果),让五组同学(每组8人)同时参加游戏,看哪组同学能把瓶子里的8颗糖全部拉出并用时最少。比赛既简单又富有哲理,同学们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而且兴趣高涨。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讨论、诗词、警句、名言等形式,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
四、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
这里的态势特别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态势是一个人内心心理活动的反映,它反映了一个人喜、怒、哀、乐、爱、憎等丰富的情感,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正因为“态势”具有上述功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要恰当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微笑的面容、极强的亲和力、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态势对口语的深化补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富有节奏,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理论,使学生不再把思品课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兴趣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如在讲七年级上册“正确认识自我”一节时,我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同桌并用纸写出来、念出来,然后再互相提问同桌,看看自己身上的优点或不足都被发现了没有。在讲“与友同行”一节时,我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友情故事和感受,课后又让学生书写友情格言等。这些活动既简单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既使学生动脑、动手又动口,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总之,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责编 袁 妮)